叶枯病的防治方法(叶枯病的特效药是什么)
叶枯酞(试验代号;F-370、 SF-7306, SF-7402,商品名称:Shimhagen-S)是由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开发的一种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的内吸性杀菌剂。
化学名称 3,4,5,6-四氯-N-(2,3-二氯苯基)酞氨酸或2#39;,3,3#39;,4,5,6-六氯酞氨酸。
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粉末,熔点198~199℃。蒸气压8.16×10-3mPa (20℃)。分配系数KowwlogP = 2.17。溶解度:水中14mg/L (26℃);有机溶剂中(g/L):丙酮25.6,苯0.95,二甲基甲酰胺162,二氧六环64.8,乙醇19.2,乙酸乙酯8.7,甲醇5.4,二甲苯0.16。见光或紫外线分解,强酸性介质中水解,碱性或中性环境中稳定。
毒性 急性经口LD50:雄大鼠2340mg/kg,雌大鼠2400mg/kg,雄小鼠2010mg/kg,雌小鼠2220mg/ kg.大鼠急性经皮LD50gt;1500mg/kg,小鼠急性经皮LD50〉1000mg/kg。无quot;三致quot;。大鼠急性吸入LC50(4h)gt;l.53mg/L。鲤鱼LC50(48h)30mg/L。
制剂 5%和10%可湿性粉剂、1%粉剂。
作用机理与特点 叶枯酞的预防和治疗活性甚为独特。它不能灭杀水稻白叶枯病的病原菌,但能抑制病原菌在植 株中繁殖,阻碍这些细菌在导管内转移,并减弱细菌的致病力。经叶枯酞处理过的水稻较未处理的,细菌造成的损害要小得多。细菌接触药剂的时间越长,损害越小。表明叶枯酞能减慢病菌的繁殖速度, 延长其生活周期,甚至在细菌从植株上分离后叶枯酞亦能有一定时间的残效。在田间即使是水稻白叶枯病严重发生的田块,叶枯酞亦有很高的药效和稳定的控制作用。用药2d,即可观察到病菌数量减少;用药后3d, 病菌繁殖则明显受控;用药2d后,病菌数降到未用药对照区的1/10.
应用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水稻。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在土壤和作物中残留量低于其检出限量0.01mg/kg。
防治对象 叶枯酞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杀菌剂。它可抑制细菌在稻体上的繁殖,能有效地控制大面积严重发生的病害。
使用方法 叶枯酞对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与用药时间,通常在抽穗前1~2周施药为宜。而最佳效果的施药时间为:在水稻抽穗前10d首次用药,1周后第二次用药。若预测由于台风、潮水而暴发病害,则应在暴发前或恰在暴发时再增加施药。在最适时间施药,以50mg/L的浓度即可达到100mg/L的防治效果。叶枯酞的推荐用量为300~400g (a.i.)/hm2或10%可湿性粉剂(药液浓度为50~100mg/L),喷洒药液量为1200~1500L/hm2。1%粉剂使用药粉量为30~40kg/hm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