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需肥详细规律(向日葵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向日葵是高秆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特别是对钾的需求量较多,属喜钾作物。向日葵又有食用葵和油用葵之分。油用葵的籽实含油率比食用葵高,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也比较多。据辽宁省研究,每生产100千克籽实,食用葵需氮(N)6.22千克,磷(P2O5)1.33千克,钾(K2O)14.6千克,N∶P2O5∶K2O大致为1∶0.2∶2.3;油用葵需N 7.44千克,P2O51.86千克,K2O16.6千克,N∶P2O5∶K2O约为1∶0.3∶2.3。
向日葵苗期需肥规律 本期向日葵的生长中心是叶、茎和根,兼有花盘及小花的分化与形成。向日葵出苗以后,根的生长很快超过地上部分,迅速形成庞大的根系,增强吸水、吸肥能力。在向日葵高产栽培中有时要采用蹲苗的措施促进根系的迅速生长和茎的稳健生长。因此,苗期向日葵所吸收的氮、磷、钾较少,分别为吸收总量的14%、20%和25%左右。吸收的养分优先向叶片供应,以增强光合作用。叶片中氮的含量对光合作用尤为重要,据测定,苗期叶片含氮量为3.16%(食用葵)以后随生育期的延续而减少。苗期光合产物首先在满足根系生长需要的基础上优先供给叶片,以扩大叶面积。苗期是以营养生长为主的时期,代谢过程以氮素代谢为主,植株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向日葵植株长出5~7片真叶时,胚中形成花盘的部分开始分化,是决定小花数的关键时刻。现蕾前,茎的生长较稳健,但营养环境中氮素过多而磷、钾不足时,茎会徒长,形成细弱的茎秆,易倒伏或折断。此外,磷对生长圆锥突起上的生殖器官的分化有促进作用。
向日葵蕾期需肥规律 现蕾后向日葵植株生长加快,生长中心除茎、叶和根外,还有花的生长。现蕾后各个器官均开始加速生长,根系生长最快,根量比玉米多1倍以上,在植株干物质中根占20%~25%。主根入土深度一般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能够吸收其他作物无法利用的深层土壤水分和养分。侧根则横向伸展,分布直径可达1米左右,66%的根系分布在0~40厘米土层中。由此可见,蕾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在生理代谢上是氮素代谢和碳素代谢并盛阶段。蕾期吸收的氮、磷、钾因向日葵的类型而异,食用葵播种较早,分别为9%、26%和23%;油用葵播种较晚,分别为25%、15%和27%。为了满足此期植株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必须在这一阶段之前通过施肥为向日葵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否则将影响生长,严重减产。在大田生产中,多在现蕾期采取水肥措施,促进植株生长。植株吸收的氮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多集中在叶片中。开花期叶中含氮量由蕾期的3.16%下降到2.81%。吸收的磷优先向生理活性较强的分生组织供应,用于细胞的增殖。
向日葵花期需肥规律 是向日葵生长的转折点。开花后根系生长逐渐缓慢,地上部分仍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既有茎叶的生长,又有花和花盘的生长。向日葵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都很高,粗脂肪含量高达40%以上,粗蛋白含量达30%左右,所以,开花后植株体内碳、氮代谢并盛的阶段仍可维持一段时间。开花期吸收的氮、磷、钾对食用葵来讲分别为42%、27%和24%,对油用葵而言为31%、31%和24%。在一定的限度内提高氮营养水平能增加茎、叶和花盘的含氮量,有利于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增加含油量。此外,氮也是花盘生长及种皮结构物质的形成所必需的。
向日葵成熟期需肥规律 向日葵开花后3~5天即可进入盛花期,授粉后逐渐进入成熟期。成熟期植株体内的合成过程主要是籽粒中油分的形成过程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种子的油分是由叶子的光合产物——碳水化合物转输到种子以后转化而成。能够转化成油分和蛋白质的物质叫可塑性物质。这种物质既可形成油分,又可形成蛋白质,由于有这两种可能性,所以,种子中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是互为消长的关系。可塑性物质在种子中究竟向哪个方向转化,则决定于外界环境条件。因此,早在开花后,氮营养水平就要适量,氮供应过多时会促使可塑性物质转化成蛋白质,使油分相对减少。向日葵在成熟期仍在吸收一定数量的氮、磷、钾,食用葵吸收35%、27%和29%;油用葵吸收30%、35%和24%。适量的氮在此期能提高叶片的光合效能,协调籽粒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磷在此期内对油分和蛋白质的形成以及能量物质代谢和呼吸作用起着多方面的作用,最后还要有一部分以植素和磷脂的形态贮存在种子中。钾在可塑性物质的转输过程中以及呼吸和光合作用中发挥生理效应。成熟时,钾不同于氮、磷,向种子转输的数量较少,而在茎秆及花盘中存留较多,茎秆灰中K2O含量达36.3%。盛花之后36天左右,可塑性物质不再向籽粒中转输,当籽粒含水量降到30%,达生理成熟时即可收获。过早收获油分形成过程尚未结束,会造成损失。为了保证籽粒的正常生理成熟,一般是在籽粒含水量降到15%,达工艺成熟时收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