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种植

吡噻菌胺和什么药混用效果好(吡噻菌胺的复配)

教会网 2023-07-08



  吡噻菌胺(penthiopyrad)是由日本三井化学公司于1996年发现,并由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和杜邦公司等共同开发的新颖吡唑酰胺类杀菌剂,也是自2003年报道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中继萎锈灵之后上市的第10个产品。它与现有的羧酰胺类杀菌剂有不同的杀菌谱,除了与现有的羧酰胺类杀菌剂一样对担子菌有效外,还对子囊菌、不完全菌也有效,现被推荐用于防治对其他杀菌剂具有抗性的灰霉病和白粉病。  吡噻菌胺杀菌剂产品主要用于如油菜、花生、向日葵、马铃薯、大豆等田间作物,也应用于果树、蔬菜,防治链络孢叶枯病、白粉病、灰霉病、叶斑病、褐腐病、丝核病、菌核病等多种病害。

  吡噻菌胺理化性质  吡噻菌胺化学名称:(RS)-N-[2-(1,3-二甲基丁基)-3-噻吩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甲酰胺;分子式:C16H20F3N3OS;相对分子质量:359.4;CAS登录号:183675-82-3;开发代号:MTF-753(日本三井化学),其化学结构式如上图。  原药外观为淡黄色粉状固体,工业品纯度98.7%。熔点103℃~105℃,沸点381.3℃(360 mmHg),闪点184.4℃,密度1.3 g/cm3。溶解度:水中7.53 mg/L (20℃),有机溶剂中:甲醇402 g/L、丙酮410 g/L、乙酸乙酯349 g/L、甲苯67 g/L,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ow)3.2 (24℃)。  吡噻菌胺为(RS)-外消旋体,存在2种异构体(S)和(R);试验结果表明,(S)-异构体的杀菌活性明显高于(R)-异构体。  毒性:吡噻菌胺对雌、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2 000 mg/kg,急性经皮LD50>2 000 mg/kg,急性吸入LD50>5 669 mg/L。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对兔皮肤无刺激性和无致敏性。Ames试验为阴性,无致癌、致突变性。对鲤鱼LC50(96 h)1.17 mg/L,水蚤LC50(24 h)40 mg/L,水藻EC50(72 h)2.72 mg/L。

吡噻菌胺和什么药混用效果好(吡噻菌胺的复配)

  吡噻菌胺的作用机理  吡噻菌胺与其他SDHI类杀菌剂一样,也为病原菌线粒体呼吸作用抑制剂,它作用于病原菌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是由4个酶复合体,即复合体Ⅰ、Ⅱ、Ⅲ和Ⅳ组成的质子或电子传递体,是需氧生物获取和储存能量的关键,理论上,抑制任何一个复合体的活性都将导致生物体不能正常合成能量,进而衰竭死亡。)上的蛋白复合体Ⅱ,即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或琥珀酸-泛醌还原酶(succinate ubiquinone reductase,SQR),导致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障碍,阻碍能量代谢,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导致病原菌死亡,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SDHI类杀菌剂也因此作用机理而得名)。  全球第一大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抑制病原菌呼吸作用复合体Ⅲ,该类杀菌剂与SDHI类杀菌剂因作用位点不同而无交互抗性,所以这两类杀菌剂常常可以复配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并扩大了杀菌防治谱。

吡噻菌胺和什么药混用效果好(吡噻菌胺的复配)

  吡噻菌胺的特点  (1)由于多个氟原子的加入增加了该化合物的疏水性(或亲脂性)、膜的渗透性、抗代谢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该化合物生物活性、内吸传导性、耐雨水冲刷性,从而可提供预防和治疗作用。  (2)杀菌谱较广,可用于油菜、谷物、蔬菜、果树、坚果树、观赏植物、马铃薯、向日葵、草坪和其他大田作物上,防治由链格孢属、壳二孢属、葡萄孢属、白粉菌属、丝核菌属、核盘菌属、壳针孢属、单囊丝壳属和黑星菌属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锈病、菌核病、灰霉病、白粉病、茎腐病、褐斑病、果树黑星病、斑点落叶病、草坪炭疽病、币斑病等。  (3)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吡噻菌胺分子中含有吡唑和酰胺2种高活性基团,与早期开发的酰胺类杀菌剂不同,不仅对锈病、菌核病具有优异活性,而且对灰霉病、白粉病和苹果黑星病防效也很好。日本和法国的大田试验表明,叶面施用吡噻菌胺可以很好地防治苹果黑星病(药效与醚菌酯相当,优于代森锰锌)、苹果白粉病(药效与己唑醇相当,略逊于醚菌酯)、黄瓜灰霉病(药效与异菌脲相当)和黄瓜白粉病(药效优于四氟醚唑)。  (4)安全性非常高。安全期间隔短,大部分果蔬上的采收间隔期为1 d,非常适用于高品质要求的果蔬作物上使用。  (5)吡噻菌胺属于低毒杀菌剂,对蜜蜂安全,对环境安全性强。药剂对眼睛有轻度刺激性,一旦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水清洗。  (6)吡噻菌胺与市面上其他大多数农药混配兼容性好,不会造成药害。  国际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RAC)将吡噻菌胺划分为7类,C2:复合体Ⅱ、SDHI、吡唑酰胺类。由于SDHI类杀菌剂使用抗性发展水平较高,因此,FRAC建议,将SDHI类杀菌剂与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复配使用;不仅扩大药剂的杀菌防治谱,也巩固药剂对病害的整体防治效果。目前吡噻菌胺的复配产品主要包括:百菌清、啶氧菌酯、环丙唑醇等杀菌剂品种。同时,为延缓使用吡噻菌胺抗性的产生,应避免连续使用该药剂,最好与不同作用性能的药剂交替使用。

  吡噻菌胺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吡噻菌胺杀菌谱较宽,可以防治谷物类病害如大豆(炭疽病、叶斑病、斑枯病、灰斑病、茎枯病、锈病、菌核病);玉米(炭疽叶枯病、灰斑病、叶斑病、锈病、褐斑病);大麦(云纹病菌、斑枯病);小麦、燕麦、黑麦(颖枯病、叶枯病、叶锈病、秆锈病、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棉花(铃腐病、叶斑病、褐斑病、苗期根腐病);高粱(锈病);油菜(黑斑病、菌核病);甜菜(叶斑病、白粉病、锈病、种子病害);向日葵(叶斑病、白粉病、锈病、斑枯病、菌核病),马铃薯、甘薯、山药(黑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菌核病、种子病害)及果树、蔬菜、草坪的病害等。  吡噻菌胺最早已被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草坪等众多作物,防治锈病、菌核病、灰霉病、霜霉病、苹果黑星病和白粉病。通常药剂使用有效成分剂量为100~200 g/hm2,喷雾叶面使用为主。  吡噻菌胺是预防治疗果树腐烂病的专用进口杀菌剂,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淄角体形成而将病原菌杀死。药剂在树体组织结合牢固,延长药剂在病斑部位的附着时间,在高病害发生区表现优越,一年内多次使用效果不减。  吡噻菌胺是一种新颖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它与现有的羧酰胺类杀菌剂有不同的杀菌谱,主要应用于如油菜、花生、向日葵、马铃薯、大豆等田间作物,也应用于果树、蔬菜等市场;防治链络孢叶枯病、白粉病、灰霉病、叶斑病、褐腐病、丝核病、菌核病等多种病害,对作物安全;还被推荐用于防治对其他杀菌剂具有抗性的灰霉病和白粉病。  苹果树腐烂病:500~800倍液喷雾。  柑橘树溃疡病:800~1 200倍液喷雾。  梨树溃疡病:800~1 200倍液喷雾。  桃树腐烂病:500~800倍液喷雾。  枣树腐烂病:500~800倍液喷雾。  蔬菜、瓜果腐烂病:800~1 200倍液喷雾。  烟草腐烂病:800~1 200倍液喷雾。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