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噻菌胺复配性(吡噻菌胺使用方法)
吡噻菌胺(试验代号:MTF-753)是由日本三井化学研制开发的酰胺类杀菌剂。
化学名称 (RS)-N-[2-(1,3-二甲基丁基)-3-噻酚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1H-吡唑-4-甲酰胺。
理化性质 纯品熔点103~105℃蒸气压6.43×10-6Pa (25℃),在水中的溶解度7.53mg/L (20℃)。
毒性 大鼠(雌/雄)急性经口 LD50 gt;2000mg/kg,大鼠(雌/雄)急性经皮LD50〉2000mg/kg,大鼠(雌/雄)急性吸入毒性LC50(4h)〉5669mg/L。对兔眼有轻微刺激性,对兔皮肤无剌激性,无致敏性。Amej 试验阴性,致癌变试验阴性。鲤鱼LC50(96h)l.17mg/L,水蚤LC50 ( 24h) 40mg/L,水藻EC50(72h) 2.72mg/L。
制剂 目前开发的制剂有20%和15%的悬浮剂,吡噻菌胺与常规的保护性杀菌剂具有较好的可混性。
作用机理与特点
吡噻菌胺与较早期开发的该类杀菌剂相比更有优势,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均表明,不仅对锈病、菌核病有优异的活性,对灰霉病、白粉病和苹果黑星病也显示出较好的杀菌活性。通过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发现,本品对抗甲基硫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灰葡萄孢均有活性。在用抗性品系的苹果黑星菌所做的试验表明,无论对氯苯嘧啶醇或啶菌酯抗性品系或敏感品系对吡噻菌胺均敏感。: 试验结果表明吡噻菌胺作用机理与其他用于防治这些病害的杀菌剂有所不同,因此没有交互抗性,具体作用机理在研究中。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果树和蔬菜包括苹果、梨、桃、櫻桃、柑橘、番茄、黄瓜和葡萄,草坪;对作物和环境安全。
防治对象 锈病、菌核病、灰霉病、霜霉病、苹果黑星病和白粉病等。
使用方法 100~200g(a.i.)/hm2剂量下,茎叶处理可有效地防治苹果黑星病、白粉病等在100mg/L浓度下对葡萄灰霉病有很好活性,25mg/L浓度下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