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菌铜的作用与用量(噻菌铜防治什么病害?)
噻菌铜理化性质 噻菌铜(thiodiazole-copper)商品名为噻菌铜,化学名称: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分子式:C4H4N6S4Cu,相对分子质量:327.9,CAS:3234-61-5,结构式如上图。 原药为黄绿色粉末,密度为1.94,溶点300℃,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不溶于水和各种有机溶剂。制剂为黄绿色黏稠液体,密度为1.12~1.14,细度为4~8 μm,pH为5.5~8.5,悬浮率为90%以上,热贮(54±2)℃及冷贮0℃以下储存稳定,遇强碱分解,在酸性下稳定。
噻菌铜杀菌机理 噻菌铜是由两个基团组成。一是噻唑基团,在植物体外对细菌抑制力差,但在植物体内却是高效的治疗剂。药剂在植株的孔纹导管中,细菌受到严重损害,其细胞壁变薄,继而瓦解,导致细菌的死亡。在植株中的其他两种导管(螺纹导管和环导管)中的部分细菌受到药剂的影响,细胞并不分裂,病情暂被抑制住。二是铜离子,具有既杀细菌又杀真菌的作用。药剂中的铜离子与病原菌细胞膜表面上的阳离子(H+、K+等)交换,导致病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杀死病菌;部分铜离子渗透进入病原菌细胞内,与某些酶结合,影响其活性,导致机能失调,病菌因而衰竭死亡。 总之,噻菌铜在两个基团的共同作用下,杀菌更彻底,防治效果更好,防治对象更广泛。可以混配、混用。大多数无机铜制剂因为呈现碱性,往往不能与其他大多数杀虫剂、杀螨剂和杀菌剂混配或混用。而除强碱性农药外,噻菌铜均可与其他各类农药混配或混用。
噻菌铜使用方法 噻菌铜内吸性能好,主要防治大白菜软腐病、柑橘溃疡病、菜豆角斑病、茄科青枯病、水稻基腐病等细菌性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效,对真菌性病害亦有优良的防治效果。此外,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河南省农药检定所、贵州省农科院、浙江省农药检定所等单位试验,20%噻菌铜悬浮剂使用500倍防治烟草野火病2次,平均防治效果74.29%(61.64%~87.11%),优于对照药剂72%农用链霉素1 000倍的平均防治效果70.49%(57.60%~83.20%)。 1、猕猴桃溃疡病:300~700倍液喷雾2~3次。 2、马铃薯黑胫病:100~125 mL/亩2次。 3、桃树细菌性穿孔病:300~700倍液喷雾2~3次。 4、大白菜软腐病:600倍喷雾。 5、生姜姜瘟病(腐烂病):300倍灌根、600倍粗喷。 6、黄瓜细菌性角斑病:500倍喷雾。 7、西瓜枯萎病:300倍灌根、600倍粗喷。 8、芝麻青枯病、枯萎病:500倍喷雾。 9、水稻细菌性条斑病500倍喷雾、白叶枯病600倍喷雾、细菌性基腐病1 000倍浇灌、稻曲病500倍喷雾。 10、柑桔疮痂病500倍喷雾、溃疡病600倍喷雾。 11、香蕉叶斑病:600倍喷雾。 铜基杀菌剂的使用,不可避免地造成铜元素在环境中的积累。因此,当前开发使用的铜基杀菌剂在保持药效的同时,需不断降低铜的使用量。从无机铜转为有机铜,是一条很好途径。据徐家基对77%可杀得(氢氧化铜)WP在桔园全年喷药400倍和800倍7次,成熟时检测可杀得的铜残留量为4.62 mg/kg和3.54 mg/kg,施药5次为2.44 mg/kg,而可杀得常用浓度为500~600倍,全年一般仅用2~3次,在柑桔上残留量远低于2.44 mg/kg。参照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糖水桔罐头铜含量不得超过10 mg/kg,可见可杀得在柑桔中铜残留量在安全范围之内。而77%可杀得WP的铜含量是20%噻菌铜SC含铜量的12倍多,故噻菌铜在农作物的使用中,是极为安全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