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防治需用什么药(小麦条锈病如何防治)
小麦条锈病有哪些危害?小麦条锈病的传播途径有几种?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几种?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小麦条锈病症状及危害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华北、西北、淮北等北方冬麦区和西南及华南等省(区),是一种气传病害,病菌随气流长距离传播,可波及全国。条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流行严重的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80%以上。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可发生。 1、小麦苗期受害症状:受害的小麦幼苗叶片上出现鲜黄色小点,呈多层轮状排列,即夏孢子堆。 2、小麦成株期受害症状:受害叶片初生褪绿条斑,后逐渐隆起,转为鲜黄色,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小,椭圆形,在叶片上沿叶脉纵向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后期表皮轻微破裂,散出鲜黄色的夏孢子。小麦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上出现短线条状较扁平的黑色冬孢子堆,叶背较显著。冬孢子堆可数个联合,表皮不破裂。
二、小麦条锈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小麦条锈病菌的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秋苗感染、越冬及春季流行四个环节。 1、越夏:越夏是小麦条锈病周年循环的关键。病菌在夏季最热月(7~8月间)旬平均温度在20℃以下的地区越夏,主要越夏地区包括甘肃的陇南、陇东,青海的东部,西川的西北部等。 2、小麦秋苗感染:随着越夏区小麦收割,越夏菌源随气流远程传播至平原冬麦区,导致秋苗感染。如当地秋雨较多或经常结露,病菌尚可繁殖2~3代,使病菌群体增大。 3、越冬:当旬平均温度下降到2℃以下后,病菌进入越冬阶段。病菌主要以侵入后未及发病的潜育菌丝状态在麦叶组织内休止越冬。只要受侵组织不被冻死,病菌便可安全越冬。 4、春季流行:在小麦返青后,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旬平均温度上升到5℃时,开始产孢,持续20多天。产生的夏孢子经气流传播到周围返青后的新生叶片上,引起多次再侵染,导致春季流行。 小麦条锈病发病最适温度为10~15℃,0~32℃均能萌发,最适温度为10~12℃。病菌对高温的抵抗力很弱,夏孢子在36℃条件下,经2天即失去活力。在高温下,空气湿度越大,夏孢子死亡越快。 一般早春持续低温多雨,和越冬菌量多时小麦条锈病发病严重。
三、小麦条锈病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种定期轮换。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 2、小麦施足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合理灌溉,雨后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 3、小麦种子播种先用种子重量0.2%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乳油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1%~0.15%的2%烯唑醇湿拌种剂拌种。 4、在小麦条锈病发病初期喷施药剂防治。药剂可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12.5%烯唑醇乳油15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2 0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耕种帮感谢您的支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