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拔节期叶发黄什么原因(小麦拔节后旺长怎么办)
小麦拔节期如何施肥才合适?小麦拔节至孕穗期间怎样浇水?小麦倒伏的原因是什么?怎么预防小麦倒伏?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小麦生长中期特点 小麦拔节到抽穗、开花是小麦的生育中期,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生育特点是,叶面积迅速增加,茎秆急剧伸长,幼穗分化长大,干物质积累最快。因此,此期对肥水的反应非常敏感,土壤干旱或养分不足都会严重影响叶面积扩展和穗花发育。但是,如果肥水过多,又会使茎叶郁蔽,株间光照不良,甚至发生倒伏,所以这一阶段是高产栽培中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根据小麦生育特点及其与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关系,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应当是:促进分蘖的两极分化,使大蘖迅速生长,小蘖很快死亡,茎层整齐,麦脚干净;控制基部节间过长,增加单位长度干重,达到壮秆防倒;培育良好株型,协调群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对光能的利用;增加小花数,减少退化数,提高结实率,争取穗大粒多。
二、小麦生长中间管理方法 1、巧施拔节、孕穗肥:小麦拔节孕穗期的肥水营养,不仅对穗数、粒数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小麦后期籽粒灌浆和粒重也有间接作用。一般来说,小麦高产栽培时基肥、苗肥均较充足,拔节初期可能不出现缺肥,甚至尚需控水控肥,实行蹲苗,但在大面积生产中,拔节肥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体追肥时期及数量,应以苗情和营养指标为准,如群体偏大,叶片披垂,可以迟施;相反,可在第1节间定长时及时追肥,每亩尿素约6~8千克,并配合施适量钾肥。 在小麦幼穗分化至药隔期以后,特别是减数分裂时期,是肥水、营养的临界期,如果剑叶露尖时叶色转淡,则有早衰现象,每亩需补施尿素5~6千克,以提高结实率。
2、春灌和防渍:北方地区小麦在拔节孕穗阶段,正值冬干春早之际,加之气温回升快。小麦植株叶面蒸腾和株间蒸发加大,所以合理浇灌拔节孕穗水十分重要。所谓合理,就是一要“看土”,二要“看苗”,即在土壤耕层含水16%以下、麦苗瘦弱、群体偏小时,则应以水促肥,提前浇灌;相反,须要适当节制用水,或延至孕穗前浇灌。 另一方面,部分稻茬麦田,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或排水不良,土壤湿度过大,在气温逐渐升高的情况下,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有毒物质产生,渍害会严重影响小麦生长,所以要认真清沟排渍,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使根系发育良好,达到根深叶茂。
3、防止倒伏:在小麦高产栽培中,一般是肥水充足,群体较大,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倒伏的威胁是很大的。小麦一旦倒伏,不仅使收割困难,而且影响产量和品质,主要原因是:①光合器官相互遮蔽,有效叶面积减小,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加强;②有机物质的积累和消耗之间矛盾突出,甚至使茎叶中的贮藏物质分解,增加不实小穗和小花;③小麦株间湿度大,温度低,通风透光不良,有利于病虫的滋生与危害;④影响灌浆速度,造成小麦贪青迟熟,千粒重降低,品质变劣。据调查,孕穗至抽穗倒伏,小麦减产在50%左右,开花至蜡熟倒伏,减产20%~40%,蜡熟以后倒伏,减少5%~10%,倒伏愈早,损失愈大。 小麦的倒伏可分茎倒和根倒两类:茎倒是茎秆发生不同角度的倾斜,在一定条件下还可恢复;根倒则是大角度的倒伏,甚至平铺地面,而且不能恢复直立,影响最大。 小麦倒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考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在内因方面,主要是品种抗逆性不良,植株过高,根系发育差,株型松散等。在外因方面,主要有播量过大,群体发展过头;或氮肥用量偏多,磷钾肥料不足;或肥水运筹不当,植株发生徒长;或土层浅薄,结构不良,整地粗施,影响根系发育等。随着穗重增加,重心逐渐升高,在雨多、风大季节易造成倒伏,所以生产上要采用综合性防倒措施。 对于群体过大和已有旺长趋势的麦苗,除前述深中耕、镇压等措施外,生长抑制剂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其中主要有矮壮纱及多效唑。矮壮素浓度为0.25%~0.4%,每亩药液50~60千克,分蘖至拔节初期喷施;多效唑(15%)粉剂每亩33~50克,兑水50千克,在3~5叶喷施。它们均能抑制细胞伸长,缩短基部节间长度,降低株高,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效率等。
4、病虫害防治:小麦生长中期病虫害主要是纹枯病、锈病、白粉病、红蜘蛛蚜虫等,要根据发生危害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小麦纹枯病防治方法>>https://www.gengzhongbang.com/article-2440-1.html 小麦白粉病防治方法>>https://www.gengzhongbang.com/article-2439-1.html 以上就是耕种帮介绍小麦生长中期的管理工作,如您有更好的补充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