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致病机理与防控关键技术(小麦赤霉病发病条件和流行因素)
小麦赤霉病市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其发生流行主要与小麦生育期、气候条件、菌源等因素有关。大面积的小麦感病品种和充足的初侵染菌源是其大流行的基础,但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上旬小麦抽穗灌浆期的暖湿连阴雨天气则是流行的决定因素。小麦不同生育期,病菌侵入的难易程度有很大差异,一般以扬花期病菌侵入*为主,多雨年份会有再侵染。小麦齐穗后二十天内*易感病,扬花期感染率*。小麦抽穗扬花期遇连续三天以上阴雨天气,就有重发的可能性。目前我市广泛种植的小麦品种无免疫和高抗赤霉病的品种,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在天遍地有留下了大量的秸秆和病残体,给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菌源。此病应以预防为主。
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从小麦幼苗期到抽穗期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杆腐和穗腐,但通常所说的小麦赤霉病是指*常见、危害*的穗腐(枯),被害麦穗籽粒干秕、皱缩,潮湿天气在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长出粉红色粘胶状霉层,若穗轴或穗颈受侵染可造成白穗。赤霉病不仅造成小麦产量减少,而且商品价值也低,病粒失去种用和工业价值。同时,由于病菌的代谢产物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还会中毒。
小麦赤霉病防控办法: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克;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或3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130克;或40%多菌灵·三唑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0——100克,兑水50公斤对小麦穗部均匀喷雾。*用药后7天进行第二次喷药可明显提高防控效果。今年,在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控工作中,要把赤霉病作为首要防治对象,足量喷施杀菌剂预防赤霉病,同时对蚜虫达到预防指标(百茎蚜量500以上,瓢蚜比1口150以下)田块科每亩加施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15毫升或吡虫啉系列产品1500——2000倍液喷雾、30%氰戊氧乐(群杀)30——40毫升兼治蚜虫、麦叶蜂等重要病虫害,达到综合防治效果。
上一篇:全新1角铜币整盒价格表的简单介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