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用药有哪些种类(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有哪些)
赤霉病作为我国小麦产区常发性病害,近年来呈流行态势,不仅严重影响小麦高产稳产,而且发病后产生的真菌毒素(DON)污染麦粒,影响小麦质量安全,对人畜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近期有网友咨询耕种帮:小麦赤霉病症状特点有哪些?小麦赤霉病发病原因是什么?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防治最好?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能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治最佳时期是什么时候?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小麦赤霉病症状特点 小麦赤霉病又叫烂麦头、红麦头、麦穗枯,在我国南方冬麦区,如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川滇冬麦区和华南冬麦区等地经常流行危害。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最大。湿度大时,病部均可见粉红色霉层。 1、苗腐症: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的病菌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幼苗死亡。手拔病株易自腐烂处拉断,断口褐色,带有粘性的腐烂组织。 2、茎基腐症:小麦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 3、秆腐症:多发生在小麦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病斑也可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 4、穗腐症:发生初期,在小穗和颖片上出现小的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密生小黑点,即子囊壳。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 一般小麦受害后千粒重降低,发芽率下降,发芽势减弱,且出粉率低,面粉质量差,色泽灰暗,商品价值降低。病麦含有致呕毒素和类雌性激素等毒素,人畜食后可引起急性中毒。
二、小麦赤霉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寄住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夏、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而越冬。在条件适宜时子囊壳释放子囊孢子,借气流、风雨传播,溅落在花器凋萎的花药上萌发,先营腐生生活,然后侵染小穗,几天后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经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 小麦齐穗后20天内最容易感病,以扬花期感病率最高。高温高湿会使病情发生迅速。在小麦开花灌浆阶段闷热、连续降雨、潮湿多雾的天气,易发生赤霉病。一般迟熟、不耐肥的品种、或田间病残体数量大,带菌量高的地块、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粘重,偏施氮肥,田间潮湿郁闭,赤霉病发生严重。 小麦不同生育期对病菌侵入的难易有很大差异,扬花期最感病,抽穗期次之;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条件下,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遇3天以上连续阴雨,气温保持在15℃以上,赤霉病将大流行。
三、小麦赤霉病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小麦品种,是控制赤霉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可选品种有鲁麦14号、烟农15较抗赤霉病。 2、深耕灭茬,清除病残体,适期播种,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大水漫灌等栽培措施,降低农田小气候的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是防治赤霉病的一项基础措施。 3、小麦种子在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30分钟,晾干后播种。 4、最佳施药时间是扬花期,应于扬花10%~50%时施药。药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戊唑醇乳油1000倍液。可隔5~7天再喷1次。 耕种帮建议在小麦齐穗扬花初期,每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毫升,或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25毫升,或28%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95克,兑水30~45千克,细雾喷施。每隔7天左右进行一次交替轮换喷药,连喷2~3次。 若在中后期有赤霉病、麦蚜等病虫害混杂发生,每亩用40%毒死蜱30毫升或10%抗蚜威10克+40%禾枯灵100克或60%防霉宝70克+磷酸二氢钾150克或尿素、丰产素等进行喷雾,喷药时期若阴雨连绵或时晴时雨,必须抢在雨前或雨停间隙露水干后抢时喷药,喷药后遇雨可隔5~7天再喷一次,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25%氰烯菌酯SC(劲护?)或48%氰烯·戊唑醇SC也能防治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发病后用药防治效果很差,应及时用药预防。生产上首次用药防治小麦赤霉病,掌握“见花就打”的原则,在田间有小麦开始开花时(扬花株率5%~10%)用药,用药时间便于掌握,防治效果好。用药时间推迟,防效下降。抽穗扬花期阴雨天多或品种易感病,宜在首次施药后间隔5~7天再用一次药。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有氰烯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福美双、戊唑醇、烯肟菌酯、多·酮、戊唑·多菌灵等。在赤霉病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宜换用氰烯菌酯、戊唑醇、烯肟菌酯等药及其混配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的25%氰烯菌酯悬浮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的龙灯福连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等药,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防效,适期足量使用能取得理想的防病效果。兼治蚜虫,可以加用氟啶虫胺腈、烯啶虫胺、吡虫啉等药。 在一般天气条件下,在小麦扬花初期每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毫升适期防治一次,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防效。小麦抽穗扬花期阴雨天多,赤霉病有中等偏重发生趋势时,25%氰烯菌酯悬浮剂亩用量应适当提高至150毫升以上,并在首次用药后5~7天再用药防治一次。小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赤霉病有流行可能时,喷药宁早勿晚,不能等到天晴时或扬花时再喷药,应抢雨隙多次喷药防治,宜选用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的药剂。多次施药时将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与咪鲜胺、氰烯菌酯、戊唑醇、烯肟菌酯等其他类型的杀菌剂混用或交替使用,有利于保证防效。注意用足药量,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介绍小麦赤霉病的症状、小麦赤霉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如您有更好的补充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