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种植

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

教会网 2023-07-24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

  危害特点    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杆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腐。①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②穗腐:小麦扬花时,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③茎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④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

  发生规律    小麦赤霉病菌腐生能力强,在北方地区麦收后可继续在麦秸、玉米秆、豆秆等植物残体上存活,并以子囊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各种寄主植物的残体越冬。土壤和带病种子是下一生长季节的主要初浸染源。借气流、风雨传播,溅落在花器凋萎的花药上萌发,先营腐生生活,然后侵染小穗,几天后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在开花至盛花期浸染率最高,穗腐形成的分生孢子对本田再侵染作用不大,但对邻近晚麦浸染作用较大。种子带菌是造成苗枯的主要原因,因土壤中如有较多的病菌则有利于产生茎基腐症状。小麦抽穗后至扬花末期最易受病害浸染。子囊孢子借气流和风雨传播,潮湿条件下病部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该菌还能以菌丝体在病种子内越夏、越冬。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品种发病较重;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黏重土壤,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间通风不良发病重。

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

  防治方法:播种时要精选种子,播种量不宜过大,合理施肥;小麦扬花期应少灌水。

      种子处理是防治芽腐和苗枯的有效措施。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100千克种子用药100-200克湿拌。

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

      喷雾防治重点是在小麦扬花期预防穗腐发生。应根据菌源情况和气象条件,适时做出病情预测预报,并及时进行喷药防治。防治穗腐的最适施药时期是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施药应宁早勿晚。比较有效的药剂师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等内吸杀菌剂。在小麦初花期至盛花期,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75克/亩,分别兑水30-40千克喷雾或加水10-15千克进行低容量喷雾。如果扬花期间连续下雨,第一次用药后7天下雨趁间断时再用药一次。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