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玉米播种时间(四川玉米成熟季节是几月)
今年以来,受气候影响,川南攀西地区农业用水不足的矛盾突出,对春耕生产有较大影响。日前,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省玉米产业创新团队专家刘永红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农户可以采用“保、抗、避、减、三增”等对策。
覆盖保墒效果好
刘永红支指出,据气象部门的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当前川南攀西地区大部分旱地10—5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在60%—90%左右,土壤墒情较好,“保住土中水”是当前玉米抗旱播种的*关键措施。因此耕种帮建议农户可因地制宜地采用覆盖保墒栽培技术。
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浅丘区,膜侧栽培有较好效果。将全膜覆盖的70—80厘米幅宽地膜改为40—50厘米,覆盖于玉米行间,或者盖膜后把玉米播栽于地膜两侧。采用此方法,在节约盖膜成本40%以上的基础上,仍可实现抗旱节水、节本高产的目标;在1000米以上的山区,由于需要发挥地膜的增温作用,仍然以全膜覆盖栽培为主,但农户必须及时揭膜,以减轻后期的高温“逼熟”;有条件的田块还可采用秸秆还田覆盖。
刘永红同时提醒,不管采用哪种覆盖方式,均可在完成施肥、浇水、作垄等播前准备工作后,再覆盖地膜,以减少后期管理成本。
足墒播种基础牢
在目前情况下,农户应抓住现有土壤墒情较好的条件,利用地膜覆盖增温保墒作用,提早10—15天播种,以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玉米出苗率。同时,可在夏旱发生前形成健壮个体,实现避灾稳产。
据试验,播种时,每亩增施2—3立方米水,可使玉米出苗率提高30%以上,单产增加10%以上。可在浇水前增施2.0—3.5公斤保水剂,有效减少水分流失,增产增收效果更加显著。
集中移栽避旱害
在当地玉米适宜播种期到来时,因干旱缺水缺墒不能及时播种的,农户可采用育苗移栽技术将玉米的发芽、出苗及幼苗期(约15天左右)集中在苗床中管理,避开干旱危害,待降雨或灌溉水保证后及时移栽。
从目前农村劳动力现状而言,软盘、营养杯(筒)、秸秆钵等简化高效的育苗移栽技术实施效果较好。采用这类方法,即便在不能适时移栽时,农户还可通过移动软盘或杯,切断种子根蹲苗,缩短大苗移栽“缓苗期”。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疏松的冲积土、纱溪庙和蓬莱镇发育的紫色土等可选择软盘育苗移栽技术(每张100孔);土壤粘重的黄壤、红壤和遂宁组发育的紫色土等采用营养杯、秸秆钵育苗技术。
关键技术要把握
针对等雨栽秧的尾水田、高塝望天田,确因干旱缺水改种旱地作物的,刘永红指出,农户一定要把握好改种临界期。
据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播期试验结果,补播和改种越早越好,补种和改种时间*迟在6月5日以前,平均亩产仍可达到375.3公斤,每推迟1天平均减产10.2公斤。
在品种选择上,刘永红建议选择中熟、抗逆(抗叶斑病和锈病以及耐高温干旱)品种,例如成单30、川单13、雅玉2号等,不要选择早熟品种。此外,像间套种植、厢沟垄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水改旱配套技术也要注意使用
增密增肥可增产
刘永红告诉记者,我省是典型的季节性干旱区,在抗旱的同时,农户一定重视使用增密增肥增产的关键技术。
种植密度是使玉米的个体和群体、生育前期和生育后期协调发展可控性*强的技术手段之一,也是玉米充分利用外在有利条件形成高产的重要环节。目前,川南多数地区玉米具有每亩增加300—500株的潜力。种植密度增加对土壤肥水均衡供给保障会有更高要求,农户可以增施有机肥,以肥调水,提高土壤吸水、保水功能和肥料利用效率,对增密增产有重要作用。
此外,农户可适量采用商品有机肥,实现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挖掘品种增产潜力。本报记者蒋静采访整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