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棉花稳产高产产品(如何实现棉花高产)
棉花能不能实现稳产高产和持续生产?从国欣种业的科技园区看,可以得出肯定的答案。坐落在河间市城南的1千多亩科技园区已连续植棉10年以上,最长的已连作20年。至今保持住较好的长势和较高的产量水平,基本上控制住了病害和早衰。每年都吸引1万多名会员和棉农来参观交流。科技园区的五项基本措施是: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深秋耕;冬灌;安全施用除草剂。8项配套技术是:适期播种;适当稀植;中耕培土;全程化控;及时追肥;严格治虫;简化整枝;力防烂铃。
针对当前棉花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怎样实现棉花稳产高产建议如下:
一、按棉花的需要和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施肥。棉花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是3:1:3,含氮、磷、钾等量的复合肥与棉花吸肥规律不符,不宜施用。有人认为同时施3种元素比施单一元素强;有人认为复合肥含钾少,多施就可以了;有人认为3个15不好,3个17肯定好;有人认为玉米茬不需要再施钾肥了。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误区。应该缺什么施什么,缺多少施多少。目前大部分土壤中最缺的速效养分是钾,其次是氮,不太缺的是磷。这是多年重施磷、忽视施钾造成的。不平衡地施肥,施得越多越不平衡。棉花应施用高钾低磷的复合肥,没有适宜的复合肥就要多施些钾肥。尽量增施有机肥,用地养地改良地。施有机肥利于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会削弱抑制病菌,因而会减轻枯黄萎病的发生和危害。市场上有一种硫酸钾复合肥,仍然属于复合肥,不要当成钾肥施用和喷洒。缺钾是棉病严重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顶后顶端优势变成了劣势,要及时喷叶面肥,防止上部果枝患营养不良症,先氮后钾。尿素和硫酸钾是最好的叶面肥,含养分多,棉株吸收快,使用安全,价格低。每次1亩1斤以上,至少喷3次,用肥不多,效果很大,不仅使上部多结铃,还能结大铃,早吐絮,吐肥絮,上部铃衣分也不降低。磷酸二氢钾含钾量低、喷施浓度低,市场上假劣货太多,远远满足不了棉株中后期对速效钾的需求。只要棉株开花后不脱肥、不缺钾,后期的早衰和黄萎病是好控制的。
二、适当放宽行距,降低密度。在沙薄地要将大行至少放到70厘米、小行50厘米,株距30厘米,亩3700株应是国欣棉的密度上限。一般地2500-3000株,壮地2500以下。一般不再留疯杈。在4000株以上的棉田都有一部分小棵、弱棵、晚棵“不大干活”,还影响邻近的棉株发育。密度越大,“不大干活”的棵越多,要在开花前坚决拔掉,腾出地上和地下的空间,让两侧的棉株发育好,多结铃。
三、推迟播期。考虑到大范围气候变暖的背景,应将棉花播期推迟到4月25日以后,杜绝6月份的花铃,增加8月上中旬的花铃,将前移的衰期拉回来。晚播还能减缓苗期病害的发生。
四、换掉氟乐灵。氟乐灵在土中有积累,对棉苗幼根伤害大,坚决换掉,尤其在沙薄地。棉花苗期的生长停滞,主要是用除草剂不当造成的。
五、早用缩节胺。用缩节胺控制株高、枝长和叶片,关键期是蕾期和初花期,要敢于早用,善于早用,灵活运用。如果等到花铃盛期才开始化控,果枝已经长齐,控制株高和叶片的效果就很差了;还忌前控后放,造成棉株中上部生长反弹。
六、及时严格治住虫害。以盲椿象为主,警惕其它害虫。生产上看到的多数棉田能够治住盲椿象,但也有少数棉田盲椿象泛滥失控,主要是错过了用药的最佳时期,没有将刚飞入棉田危害的成虫消灭,致使其产卵大量繁殖了后代,因而治不胜治。因为盲椿象主要是以成虫的形态迁入棉田定居的。
把以上大措施抓住了,解决好了,就把握住了植棉的大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