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的生产必须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及市场竞争需要,实施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保证食品的无公害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迫在眉睫。尤其稻米是人们每天不可缺少的东西,“吃饭不香”已司空见惯,吃出病来也不鲜见。这都是种植消愁的土壤中重金属物质含量偏高,无度使用化学农药,无度施用化学肥料,灌溉了不清洁的水源等等,使稻米中残毒物质超标带来的恶果。残毒超标,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摆在农业科技工作者面亟特解决的一大课题,要解决这一课题,只有从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的栽培技术上下深功夫。本文就近两年来对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的栽培技术上进行的探索浅谈于下。
一、选好基地
选基地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米的首要条件,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米外部条件中的基础条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基地的选择。
1、无公害优质稻生产基地选择在土壤重金属元素不能超标、无大气污染、无残留农药、化肥污染,灌溉水源清洁,水稻生长在后期昼夜温差平均10~15℃,其温光资源能满足头季稻和再生稻安全抽穗扬花结实要求的地带。
2、选择的基地要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没有圈套的面积规模不谈不上基地,基地的规模应具备乡(镇)一级大。基地规模大,优质稻米的市场大,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
3、基地应选择在劳动者素质较高的地点。劳动者素质高科技意识强,学习优质稻无公豁口栽培技术易掌握。劳动者素质高其思想列创新,会自觉地按照无公害优质稻栽培去种植。
4、生产基地选择在空气清洁无污染,远离工厂、矿区、医院、城镇的地方,产地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大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所列一级标准。
二、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既是水稻高产的基础,更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米的重要基础。培育壮秧有利于调节水稻的群体结构,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能大大节省大田施用化学肥料;培育壮秧使水稻根第发达、茎杆粗壮,增强了抗倒伏力,减少了病虫危害,能大大减少施用化学农药。培育壮秧具体的讲应抓好以下技术要点:
1、选用良种。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杂交组合品种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的必须条件,选种是关系能否生产出无公害优质稻米的重要技术五一节。
2、采用早育秧和湿润秧田培育壮秧。以旱育秧为主。根据近几年在我镇多次试验示范和改进技术总结出的经验,实现了旱育秧技术简化和大、中、小三苗配套。试验证明:这项技术具有“三早“(早播、早发、早熟)”、“三省”(省力、省水、省秧田)、“三高”(高产、高效、高挂)的明显效果。用旱育秧方式培育的秧苗90%达壮秧的标准,比湿润秧田育秧秧苗素质同田对比试验结果是:旱育秧比湿润育秧叶龄少0.5叶,苗高低4.32cm,茎基宽多0.02cm,苗干重多0.004克,苗根数多0.14根,苗白根数多0.39根,苗单侏带分多蘖0.45个。这一试验数据说明:旱育秧秧苗素质好,根系发达,白根多,短分健多蘖,达到壮秧标准。所以应推旱育秧为主。详细数据见下表。
旱育秧与湿润秧田育秧同田对比试验秧苗素质考察表
项目处理
苗 龄
(天)
叶龄
(叶)
苗高
( cm)
茎基宽(cm)
单苗干重(克)
单苗根数(根)
单苗白根(根)
单株带蘖(个)
备注
旱秧
45
4.9
21.39
0.39
0.081
11.59
8.32
1.1
品种Ⅱ优7号
湿润育秧
45
5.4
25.71
0.37
0.077
11.5
7.93
0.65
3、选好秧田。旱育秧苗床宜选择靠近清洁水源、背风向阳、杂草少、地下害虫少、土壤肥沃偏酸的菜地;湿润秧田宜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力适中、灌溉方便、水清洁、无病源、杂草少的田块作秧田。
4、培肥秧田。湿润秧田施用腐熟的人粪尿、猪厩肥、饼肥作底肥:旱育秧苗床地施用足量的有机肥,各种有机肥要经过充分腐熟后施用。一般肥力的土壤,每平方丈用腐熟人畜粪肥100公斤兑尿素0.2公斤、过钙1公斤,施于厢面,在播种前一个月施入土中结合翻耕混匀。
5、种子处理。播种前经过晒种、精选和消毒等处理,可以保证用纯净、饱满、无病和生活力强的种子播种,为培育壮秧提供良好基础。
(1)晒种:晒种能促进种子内酶的活动,提高胚的生活力,同时使种皮的水膜变薄,提高种皮的透气性,从而提高种子发芽率。晒种在播种前选晴天晒1—2天即可。
(2)选种:杂交稻种通常用清水选种。即把种子倒入清水中稍加搅拌后,除去浮在水面的空壳、杂质,然后选出半沉和下沉的种子消毒。
(3)消毒:种子消毒是预防水稻病虫害的重要环节,目的是消灭附着在谷粒上的病菌。消毒采用的药剂较多,通常用的药剂是“强氯精”,其处理种子的程序是:先用清水预浸24小时,然后将种子捞起,用1:500倍的强氯精药液浸24小时,再用清水冲洗后清水浸种1-2天既可催芽.
6、精心催芽:催芽是为种子发芽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种子发芽率,种子催芽的方法不当,很容易烧芽,掌握了正确的催芽方法,就可以避免烧芽。催芽前将泡涨的种子在50~60~C水中预热,立既捞起用湿麻袋把种子装好放入四周用稻草或青草填实的萝筐内,使温度保持35~38~C,24小时可以催出芽子,催芽后就可以播种了。播种时按每平方丈播0.6公斤芽谷。
7、加强秧田肥水管理。湿润秧田播种后要求在泥浆踏谷,覆盖地膜的基础上,晴天保持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现青扎根至三叶期间,在1—2叶期施用尿素2~3公斤/亩作断奶肥,同时晴天保持厢面有薄水层,雨天放干水,低温寒潮深水保苗。三叶期后,以保持厢面花花水层为主;旱育秧在播种前要浇足水,使土壤5’厘米土层内达到水份饱和,用敌克松每平方米25克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播种后用细土覆盖,及时盖膜保温,出苗后如遇高温高湿要及时揭膜,以免烧伤秧苗,旱育秧长到一叶一心至二叶时用敌克松800倍液预防青枯、立枯病。
三、适时早栽,合理密植
优质杂交稻早栽有利于早发分蘖,早分蘖成穗率高、穗大、粒重。能达到稳产高产。根据多年多次以叶龄为试验处理得出的结果表明:旱育秧、湿润育秧亩产量最高的适时移栽期在4~5叶,这个叶龄段移栽后秧苗返青早、分蘖早,从而产量高:合理密植有利群体的通风透光,减轻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根据2000—2002连续三年对杂交优质稻搞的移栽密度试验表明:抬线宽窄行条栽即宽行12寸,窄行8寸,退窝4寸,其抗逆性和产量均排在第一位。因此耕种帮建议一般中等肥力的田块采用抬线宽窄行(12寸+8寸)X4寸的栽插规格。
四、平衡施肥
施肥,尤其是水稻在中后期氮肥的施用与稻米品质形成关系密切。合理的氮磷钾三要素比例及硫、锰、镁等微量元素的比例有利于提高稻米的精米率和品质,因此耕种帮建议在施肥上严格控制水稻幼穗分化始期或拔节期不用化学氮肥,即不施化学氮肥做穗肥,在水稻基肥的施用上大力施用有机肥,例如:厩肥、沼汽池肥、人畜粪、饼肥等。下面用2003年在望佳镇插旗村六组万荣昌的包产田里搞的有机肥基肥试验结果来说明。参试品种Ⅱ优7号;试验规格(12寸+8寸)X4寸;沼汽渣肥与沼汽水肥的比例为7:3;项目处理设沼汽肥(公斤/亩);未设重复;试验小区面积0.2亩:移栽后15天每亩施尿素肥7公斤;未施其它微量元素肥料。
沼汽肥基肥用量试验经济现状及产量结果表
项目处理
基本苗(万/亩)
最高苗(万/亩)
有效穗(粒/穗)
着 粒
(粒/穗)
实 粒(粒/穗
千 粒
重(克)
产量(公斤/亩)
名次
理论
实收
600
1.5
16.56
10.82
140.3
132.2
28.8
412
435
5
800
1.5
19.33
13.62
158.2
143.7
28
548
530
3
1000
1.5
24.18
15.09
16.4
154.3
27.6
646
668
1
1200
1.5
26.25
15.65
162.6
151.8
27.5
653
630
2
1400
1.5
29.23
13.40
149.5
138.9
27.2
506
517
4
从上表的数据表明:1、沼汽肥每亩用1000~1200公斤作水稻基肥可以满足对养分的要求;2、稻瘟病、纹枯病、螟虫危害轻,仅防治水稻螟虫一次;3、有机肥代替了化学肥料,大大减少了化学肥料在大田中用量60~70%;4、有机肥能改良土壤结构,平衡土壤养分的作用。又据查找有关沼汽肥有机质含量资料介绍:沼汽渣中含有全氮1.25%,全磷
1.9%,全钾1.33%;沼汽水中含有全氮0.39%,全磷0.37%,全钾2.06%。充分说明有机质肥能满足水稻基肥养分的需要,大力推广优质稻栽培用有机肥作基肥的技术措施。
五、科学灌水
科学用水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旺盛,植株健壮,抗性增强。采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来灌溉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的又一技术措施。为此,做到:浅水栽秧,深水返青,薄水分蘖,够苗晒田,深水护胎,干湿壮籽的科学灌水法。浅水栽秧是实现浅、直、匀、不伤根,保证质量的必要条件,栽秧时以3cm的浅水层为宜;深水返青是缩短秧苗返青期,延长分蘖期,达到早生快发,返青期保持4~5cm;够苗晒田的作用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强稻根抗倒伏力,排除稻田有毒物质,晒田要求晒到稻田有细裂口,晒田时间宜在分蘖旺盛期即移栽后30天前后,晒田终止期为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时,过早过迟都不利水稻正常生长发育。
六、病虫综合防治
搞好病虫害综防工作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的又一重要技术措施。农药的无度使用不仅增加稻米内的农药残留量,还使病虫产生了抗性,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耕种帮建议必须改变过去的单一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的做法,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防手段防治病虫害。
1、在农业栽培措施上通过选用抗病虫力强的品种,适当控制施氮肥量,增大有机肥用量,调整水稻的窝行距,培育壮秧,科学管水,造成不利病虫发生蔓延的环境,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采用物理方法防治。采取物理防治方法是减少农药污染的重要途径,①在田间每亩稻田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②进行人工捕捉,拔除病株和打捞菌体。减少虫源量和病菌量,减轻转移危害。
3、采用生物防治。①用禽除虫,水稻移栽后20天左右每亩稻田放养10~15只水鸭子,以防除杂草和抑制病虫害的危害:②以虫治虫,可以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保护青蛙可较大程度减少虫害,利用水稻病虫的天敌来控制病虫的发生危害:⑧用菌治虫,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来防治效果好;④坚持用生物农药防治,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
4、科学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生产无公害优质稻防治的农药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丁393—2000)的要求,限定限量使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合成农药,化学农药在水稻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并严格遵守其用药量,施药方法及间隔期。螟虫可用杀虫双或BT乳剂,稻瘟病可用稻瘟灵乳油防治。
七、中耕除草
稻田杂草不仅仅与水稻争夺水分、养分、阳光、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也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所以,防除杂草也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稻重要的栽培技术措施。中耕除草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地下部根系的生长发育,使水稻生长健壮,抗性大大增强,主要是在抗病虫的抗性上增强,从而不用化学农药就可以把病虫对水稻的危害降到最低限。中耕除草采用人工中耕除草,不用化学除草剂或少用低毒的化学除草剂。
八、适时收割
收割期和收割方法与裂纹稻米形成有关,过早过迟收割都会增加裂纹米。优质稻的适时收割期是指已经充分成熟, 稻谷含水量在19—21%之间,这时收割的稻谷出米率和出精米率都较高。总而言之,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米是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是促进创汇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要生产无公害优质稻只有:一靠掌握优质稻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严选生产基地,控制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不用有污染的水源灌溉稻田,培育壮秧,加强田间管理。二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用生物肥料取代化学肥料,研制出能抑制土壤重金属物质释放的生物制剂,积极探索出配套于无公害优质水稻的栽培技术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书目:
1、《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技术》,四川大学出版社。
2、《绿色食品产业与技术》,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3、《四川农业科技通讯》。
4、《植物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