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病的发生与流行有哪些特点?(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毒的传播介体)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矮缩病中的新病种,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安徽等主产省均会发生,其传毒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近期有种植水稻的网友咨询耕种帮:水稻黑条矮缩病症状是怎么样?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是什么?水稻黑条矮缩病如何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用什么药防治?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水稻黑条矮缩病症状及危害 水稻黑条矮缩病又叫矮稻。主要危害水稻、玉米、大麦、小麦、高粱,并在稗子、旱燕禾、看麦娘、野燕麦、狗尾草、马唐等。轻病株结实率50%左右,重病株形成“半包穗”或“包颈穗”,不结实,重病田损失50%左右。 1、水稻根部受害症状:受害的水稻根系发育不良,须根少而短粗,呈黄褐色,根毛稀少,向水平方向延伸。 2、水稻叶片受害症状:受害的水稻植株下部老叶呈褐色条斑枯死,新抽出的心叶短、厚、蜡质状,直立,叶边缘有缺刻,完全抽出的叶片叶脉有少量弯曲,主脉近叶鞘处扭曲严重。节间距缩短,叶枕重叠或错位。分蘖末期叶片皱折增多,叶脉弯曲较前期多,病叶除主脉近叶鞘处扭曲明显外,叶背下半部有少量叶脉有0.5cm长短的腊白色隆起,叶色较正常叶片略深,与缺锰症状相近。病叶上有许多黑褐色短条。 3、水稻穗部受害症状:受害的水稻抽穗期病株抽穗略迟于健株,剑叶较短阔,穗颈缩短,包颈或半包颈,雄花可以外露,但很少授精结实。 4、水稻植株受害症状:水稻在肥料充足时分蘖增多,缺肥条件下分蘖少。分蘖末期矮化严重。在中稻田6月中旬表现出明显的矮化,最初表现为下部老叶呈褐条后枯死,心叶难抽出,田间出现“蜂窝”状矮化。植株明显矮化,叶片普遍褪绿和过度分蘖,褪绿叶片呈均匀的淡绿或淡黄色,变色首先出现在刚抽出的嫩叶上。以后继续抽出的叶片均呈此状。而抗病品种可能只出现轻微斑驳。早期受侵染的植株可能提早死亡或多数能存活到成熟,但不能抽穗或抽出不正常穗,受害晚的可能不出现任何症状,但其再生稻株会出现典型症状。
二、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由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等传播,其中以灰飞虱传毒为主。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但不经卵传毒。病毒主要在大麦、小麦病株上越冬,有部分也在灰飞虱体内越冬。'第1代灰飞虱在病麦上接毒后传到早稻、单季稻、晚稻和青玉米上传毒。稻田中繁殖的2、3代灰飞虱,在水稻病株上吸毒后,迁入晚稻和秋玉米上传毒,晚稻上繁殖的灰飞虱成虫和越冬代若虫又进行传毒,传给大麦、小麦。由于灰飞虱不能在玉米上繁殖,故玉米对该病毒再侵染作用不大。田间病毒通过麦-早稻-晚稻的途径完成侵染循环。灰飞虱最短获毒时间为30分钟,1~2天即可充分获毒,病毒在灰飞虱体内循回期为8~35天。接毒时间仅1分钟。稻株接毒后潜伏期14~24天。晚稻早播比迟播发病重,稻苗幼嫩发病重。水稻发病程度取决于大麦、小麦发病轻重、毒源多少。'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传毒昆虫灰飞虱在湖北常年以高龄若虫在看麦娘、棒头草、小麦、大麦、黑麦、野燕麦等禾本科植物上越冬,暖冬可大大提高其越冬存活率,使春季灰飞虱种群数量增大,从而有利于田间传毒。 1、一般常规稻发病重于杂交稻。杂交稻大多为高发病品种,但协优963抗病性好,发病较轻,与其他品种有显著差异。 2、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昆虫越冬存活率高是病害传播流行的关键,暴发主要依赖于水稻的生长条件和带毒昆虫的种群数量。 3、缺锌是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的重要环境条件。秧田靠近菜园、屋场的中稻大田发病重;棉田改水田的中稻大田发病重;低湖、低地势田发病重。发病高峰期在中稻分蘖高峰期至盛末期。
三、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水稻品种,如协优 963、杂优 2 号、汕优 63 等优良杂交组合。应避免稻-麦或玉米-麦类连作,切断该病毒的周年循环桥梁,减轻的传病率。 2、由于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土壤缺锌的条件下发病重,疫区应该特别重视施用酸性肥料和增施锌肥,而且将锌肥作底肥,保证锌肥为水稻所利用。 3、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要随时观察田间病毒病发生情况,及时拔除销毁病株,尤其是母本病株更要彻底拔除。 4、水稻分蘖期在防治好灰飞虱的基础上,要多下田观察,争取早发现病苗早拔除、早追肥,加快水稻的生长速度,以抵抗病毒病的发生为害,减轻发病程度,减少产量损失。追肥应以氮肥为主,根据测土结果,配以足够的磷、钾肥和微肥。 5、水稻黑条矮缩病虽然由种子带病,但田间传播主要依靠灰飞虱,而且水稻苗期最容易发病。因此,田间治虫防病是防治的关键。水稻3~5叶期最易被传而感发病毒病,老病区应做好浸种拌芽,及早防治灰飞虱传毒。 水稻拌种:在水稻播种前1~2小时用35%好年冬(丁硫克百威干粉剂)拌芽种。
2021年8月20日更新 防治飞虱时可以同时加入三氮唑·吗啉胍、氯溴异氰尿酸等病毒钝化剂。 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耕种帮感谢您的支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