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种植

水稻秕粒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水稻秕粒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教会网 2023-11-22



  水稻秕粒是水稻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障碍,而且造成的影响非常的大,在正常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水稻的空秕粒率约10-20%;但在不正常的年份,空秕可达30-40%,甚至更高,这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近期有种植水稻的网友咨询耕种帮:水稻产生秕粒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因素会造成水稻秕粒?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造成水稻秕粒的原因  造成水稻秕粒的原因是养料供应不足,但其根本并不在于养料不足本身,而是气象因素和栽培因素造成有养料供应不上。在气象条件方面,温度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水稻灌浆最适宜的温度为25至30摄氏度,低于这个温度灌浆就变慢。日平均温度下降到13摄氏度以下,就不可能灌浆,籽粒就不能充实,就会形成秕粒或青米。

水稻秕粒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水稻秕粒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稻秕粒是开花受精后在籽粒形成过程中停止发育的半实粒,一般在5%左右,严重时可达30%以上。造成水稻秕粒的原因是养料供应不足,但其根本并不在于养料本身不足,而是气象因素和栽培因素造成的有养料而供应不上。在气象条件方面,温度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水稻灌浆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低于这个温度灌浆就变慢,每降低1℃成熟过程就会推迟0.5~1天。

水稻秕粒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水稻秕粒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水稻在日平均温度下降到13℃以下,就可能不灌浆,籽粒就不能充实,就会形成秕粒或青米。此外,在开花结实期阴雨连绵或大风造成的倒伏等对同化物的制造和运输有明显影响,也可造成大量的秕粒和青粒。在栽培方面,如密度过大、封行过早、氮肥偏多、根叶早衰、病虫为害等,也都有可能降低光合作用能力,使秕粒、青粒增多。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