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一斗等于多少毫升(明朝一升等于多少克)
古时的一斗和一升是多少?
在古代,1斗=10升=15斤=7.5千克。所以一斗为7500克。
在古代,10升为1斗,也就是说,1升是1斗的1/10。所以一升为750克。
在古代,一钱约等于3.125克。
拓展资料:
古代度量单位(Ancient units of measurement)即古代的容量、长度或者重量单位等。常见容量单位有石、豆和斛;常见重量单位有石、钧;常见长度单位有:跬、仞、舍和寻。
我国度量衡历史悠久。据古书记载:自夏代以来,不仅有了度量衡器具,而且还建立了度量衡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度混乱。战国后期,度量衡制度形成了由混乱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秦、隋统一全国后,都采取了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措施。
特别是秦朝建立的度量衡制度,对我国以后各代的度量衡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唐、宋、元、明、清、民国都建有度量衡制度,而晚清和民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极为混乱。民国虽曾颁布《度量衡法》,统一度量衡,但全国度量衡单位制终未统一。
以前称米的斗多大尺寸
斗是古代的体积单位,目前已经废除。
1斗=10升=0.01074m3,10.74L(明代)=10000cm3或者10L(现代)。
体积单位换算如下表:
扩展资料
古代常用单位换算标准
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豆:容量单位。
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
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
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
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市制-体积单位
古代一斗酒是多少?
按照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斗”是一个容积单位。一斗为十升。一升为十合。即一斗为100合。
汉朝时期:1斗相当于现在2000毫升,3合相当于现在 60毫升。
唐朝时期,大量制:1斗相当于现在6000毫升,3合相当于现在180毫升。
小量制:1斗相当于现在2000毫升,3合相当于现在60毫升。
宋代时期:1斗大概是2400毫升。
明清时期,1斗相当于现在10000毫升,3合相当于现在300毫升。
“斗”在宋朝时还是一个重量单位。
当时有“石(dàn)”。 1石=2斛=10斗。在中国北方农村,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斗”既是计量单位也是容积单位。但是,也有一个基本的换算关系。如一斗等于10升,一升等于四角子。由于“斗”和“升”基本上是容积单位,所以不同的物品重量便有差异。
如果是小米的话,一斗大概就是70斤左右。小的时候是用过的,谁家要是借米就用这个容器即可,还的时候也是一样,所以也不存在谁吃亏的问题。
以前装粮食的斗和升的尺寸是多少?
升,又叫升子,呈正台形,木制,上口大,下口小,四个侧面就是四个标准的梯形,是选用质地坚硬的木料合角斗隼做成的。它上口15厘米,下口12.5厘米,高10厘米,可容米1公斤。
2.斗,呈圆鼓状。上口小、下口大、中间凸,上口直径21厘米,下口30厘米,高30厘米,由三道铁环箍扎,口边裹着铁皮,上下两端各有4条纵向竖锔,以加强墙板与底板联结,防斛底松动脱落。左右两侧中间偏上一点,还对称地钉上了四个清代乾隆通宝铜钱,各系上一个铁环,以便于双手端捧操作计量。升子、斗,既是计量粮食的量器,也是容量单位。通常1升米等于1公斤,10升为一斗,一斗即是10公斤。
古代斗、石是什么计量单位
斗、石是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在汉代,一石等于20000毫升。“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
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也认定: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汉代1石为200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即秦汉时期1斗禾重2.7斤,这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
扩展资料:
古代度量单位的演变:
唐宋时期,度量衡基本上沿用隋制,制度严明,单位量值相对稳定。但度量衡分大小二制。小尺一尺二寸为一大尺(合今429.6厘米)。三小斗为一大斗。i小两为一大两(合今40克)。官民日常用大制,调钟律、测晷影、合汤药及冠冕之制用小制。
唐代对衡制单位有所改进,即把“铢、累、黍”非十进制单位,改为“钱、分、厘”十进制单位。
宋代改进了容量单位,将原十斗为一斛,改为五斗为一斛,十斗为一石,同时度量衡量值也有增长,宋初官尺每尺合今近31厘米,到宋末已达到32.9厘米。
元代度量衡承袭唐制。单位量值比宋代又有增大,一斤约合今625克。
明代度量衡承袭前制。尺度分为多种,营造尺,一尺合今32厘米;量地尺,一尺合今32.7厘米;裁衣尺,一尺合今34厘米。容量一斗合今1022毫升。衡量一斤约合今593克。
清朝度量衡基本上承袭明制,单位量值略有增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以营造尺的长度和库平两的重量为准。单位量值每尺合今32厘米,每升合今1035毫升,每斤合今597克。同时,清政府还规定:尺度以尺为主单位,容量以升为主单位,衡重以两为主单位。
从秦到清两千多年间,度量衡制度及其量值不断演变。尺度由每尺合今23厘米增大到32厘米;容量由每升200毫升增大到1000多毫升,增长了4倍多;衡重由每斤250克增大到600克左右,增长了1倍以上。秦至民国,长度和容量皆为十进位制,唯衡重不全是十进位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度量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
古代计量单位一斗和三合分别指多少
斗和合同为量制单位,即体积单位。
1斗
=
10升
=
100合。
汉朝时期,1斗相当于现在2000毫升,
3合相当于现在60毫升。
唐朝时期,大量制:1斗相当于现在6000毫升,
3合相当于现在180毫升;
小量制:1斗相当于现在2000毫升,
3合相当于现在60毫升。
明清时期,1斗相当于现在10000毫升,
3合相当于现在300毫升。
将它们分成重量单位和体积单位可能是被“石”搞混了。“石”既可是量制单位(自宋开始,1石=2斛=10斗),也可是衡制单位(即重量单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