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药肥使用方法(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效果)
当前,小麦已进入小麦水肥管理的关键时期,做好小麦田间分类指导管理意义重大,具体从加强小麦水肥管理、小麦病虫草害防控及干热风预防等三方面抓落实。
一、冬小麦分类水肥管理及化控措施
4月下旬,冬小麦进入麦苗穗分化盛期,大田管理要及时做好酌情灌水施肥,在底肥、种肥正常使用情况下,根据不同苗情长势,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一类苗一般生长健壮,具有高产的基础,主要以控为主,促控结合,二水前,对过旺麦田在拔节初期用矮壮素250克/亩进行叶面喷施,随后及时灌水施肥,亩滴水量30m3,随水施尿素5kg,促进成大穗。
二类苗主要以促控结合,及时用矮壮素200克/亩进行叶面喷施,随后及时灌水施肥,施肥量要加大,亩滴水量30m3,随水施尿素12公斤,以促进分蘖生长,争取提高分蘖成穗率。
三类苗以促为主,要及时浇水施肥,亩滴水量40m3,施肥量加大到15公斤,使麦苗逐步由弱转壮,以争取提高春季分蘖成穗率。
二、春小麦分类水肥管理措施
在底肥、种肥正常使用情况下,依据不同播期、地力将小麦苗情分为一、二类苗进行分类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一类苗是指在3月下旬播种且当前已进入四叶一心生成一个分蘖的麦田,管理上以促控结合为主,及时灌水,施足追肥。灌水量40m3,随水施尿素12公斤。在拔节初期对于过旺麦田可酌情化控。
二类苗是指播期偏晚(在4月上、中旬播种)或者播期虽早(3月下旬播种)但地力较差导致弱苗的麦田,当前苗情在一叶一心到两叶期,管理上应以促为主,酌情适时提前灌头水施肥,适当加大肥料用量。灌水量40m3,随水施尿素14公斤。
三、小麦病虫草害防控及干热风预防措施
(一)化学除草管理措施
1、禾本科杂草防除:对以稗草、狗尾草等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用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17.5克加激建15毫升兑水30公斤、也可使用二甲四氯均匀喷雾防除麦田杂草。
2、阔叶杂草防除:以灰藜,苦苣菜为主麦田每亩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除。
3.混合杂草防除:亩用5%唑啉。炔草酯乳油40—60毫升加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除。
(二)病虫害及干热风防控管理措施
各县(市)要加强小麦中后期病虫监测,及时发布预报和防治警报,加大早期防治力度,防止其危害流行。建议在小麦孕穗-扬花前叶面喷施杀菌剂和叶面肥,每亩用30%己唑醇悬浮剂5克+98%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40升进行喷雾,预防小麦白粉病、锈病和干热风,如果有蚜虫、蓟马等虫害发生,每亩可加入22%阿立卡微囊悬浮-悬浮剂5毫升一起喷雾。杀菌剂还可以选用“12.3%吡唑醚菌酯和4.7%氟环唑的复配悬乳剂”(欧帕)30毫升/亩,叶面肥可以选择磷酸二氢钾、海藻酸、氨基酸、多元素类型的叶面肥。
(三)须提醒农民朋友的注意事项如下:
1、野燕枯不可用于新冬18号麦田除草,否则会产生严重药害,导致不抽穗。
2、2.4-D丁酯乳油和二甲四氯用于新春6号时,必须在小麦分蘖期施药。拔节后禁用,否则药害重,导致不灌浆。
3、施药时注意防止药液飘移到周围敏感的阔叶作物上,以免造成药害。特别是2,4-D丁酯、二甲四氯有很强的挥发性,药剂雾滴可在空气中飘移很远,使敏感植物受害。施用时,农民朋友们要注意麦田与打瓜、油葵、豆类、油菜、红花、甜菜等作物的用药安全间隔距离,且在微风和无风的天气使用或掺细土撒施。
4、小麦在3叶前和拔节后对2,4-D丁酯敏感,此时用药,易造成小麦药害。药害症状在小麦抽穗后才表现出来。轻者小麦抽穗时表现麦穗弯曲不易从旗叶抽出,显“鹤首”状。重者麦穗表现畸形,变成“方头”穗。
5、除草剂不可与叶面肥混合喷施,以免造成药害。
6、唑草酮不可与乳油类混用,易出现药害,亩用水量须在20公斤以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