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种植

提高育种效率的方法(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的方法)

教会网 2023-12-13



   改善育苗条件提高幼苗素质

  俗语说,“育苗是栽培的前奏,壮苗一半收”。所谓壮苗,是指苗子的综合素质而言,引深一步是指苗子对逆境的适应性、忍耐性,对病害的耐性和抗性等。若采取传统的育苗方式是难以达到这些要求的。因为传统的方法是在半保护状态下,仍然是以“靠天”为主的环境下进行的。尤其是在冬季低温,夏季高温、强光、暴雨等灾害性因素频频出现时,由于保护不力,很难育出壮苗。甚至会出现大片的死苗、病苗、小老苗、徒长苗……

  传统的育苗重量不重质,只要有苗就算成功。至于苗的抗性,对环境的适应性,结果的质量、产量、早熟性等都无法考虑。这些都与目前栽培的进步、市场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虽在某些环节上也做了一些升级和改动,但传统法仍然是在对天的依赖性占主要成分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就难以达到壮苗的标准。

提高育种效率的方法(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的方法)

  现代育苗方法最大的一个改进是根据幼苗不同生育期,在人为调控下,充分利用自然光热资源,在自然条件不足时人为及时给予补充。所以现代育苗法是通过调控生态环境来协调苗子的生长发育进程,来达到壮苗标准。

  由传统方式完全过渡到现代方式,在目前我国广大农民经济实力尚不足、蔬菜价格偏低的状况下,完全转型的可能性不大,但我们应该借鉴现代育苗方式中某些关键性的内容,对目前我们的育苗方式加以改进和补充。笔者认为首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以发酵腐熟基质代替土坏目前,99%的农户都是利用土壤进行育苗。近些年,土传病害日趋严重,尤其是线虫危害既普遍又猖獗,利用这些带有病虫的土壤育苗,常导致苗子从小就带菌带虫,给今后幼苗的健康生长带来极大隐患。如果改土壤育苗为基质育苗,幼苗从苗床中根部带菌、带虫的问题可基本避免。

  基质可采用粉碎的农作物秸秆,加一定量鸡粪、猪粪等有机肥经堆制发酵利用。基质育苗最大的优点是:不带病虫、理化性状好、通透性强、根系发育好、质轻便于运输搬动。

  大力提倡穴盘、营养钵护根育苗传统的育苗法是畦地撒籽先育小苗,长至2~3片小叶时再在畦地分苗扩大营养面积继续培育大苗。地苗的最大缺陷是定植时就地挖苗,使大量的根被留在畦土中。剩余的少量受伤根也需重新愈合后才能再发新根,使苗子大伤“元气”。尤其在土质疏松的地方这种现象更为严重。伤根苗栽后需长时间缓苗期,更难成为壮苗。这种育苗方式与早熟栽培更不配套。

  穴盘和营养钵育苗又称为护根育苗。它可以达到全根定植目的。定植后不经缓苗即进入正常生长阶段,尤其是穴盘苗更利于运输销售。

  改变完全“靠天”状况,逐步走向人工调控传统育苗主要“靠天”,冬季若遇多日低温,苗子甚至还会受寒冻死。夏日高温、强光、暴雨、病虫严重时,如若保护不力,常常是毁于一旦,更难育成壮苗。

  根据现阶段广大菜农的经济实力,我们提出人工调控。主要是指当苗床温度处于苗子生长要求的下限温度时要给予必要的加温。夏季主要是遮阳、挡雨保护。冬季加温为了节省能源,提倡育苗箱中先育小苗,长至两片叶后再移栽到穴盘或营养钵中继续培育成大苗。加温方式可采用电炉、地热线、灯泡、火道、热风炉等进行局部加温。为了减少能源消耗,一是要减少苗床的散热和冷风侵入,要多盖几层。二是床底深挖。深度在30~50厘米利用深层地热。笔者曾试验,改变地热线的铺设方式,由习惯的铺在畦面上再排放营养钵,改变为提升到离畦面5厘米处,把地热线夹在两营养钵间挤紧减少热量的损耗。

提高育种效率的方法(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的方法)

  在增温方式上也要树立新的理念冬季育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温度,但一般人是重气温轻地温。通过试验观察已经证明,在耗能同样的情况下,加热地温的效果远比加热气温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地温直接影响着苗子根系的生长和吸收。试验表明,当地温处于12℃以下时,喜温果菜类苗子的生长和吸收基本处于停顿状态。长时间处于10℃以下就会遭冻害使根系泛黄死亡,新根又无法产生。根据苗子生长的特性要求,在加温方式上也应树立新理念。笔者提出:当气温和地温都不能满足幼苗生长状况下,在相等耗能情况下,应该加热地温保根系,在根系不受低温危害的情况下,地上部茎叶的抗寒性会大大增强,因它符合“壮苗先壮根,壮根是根本”的原理。事实证明只要抓住“根”这个“本”,就抓住了培育壮苗的“牛鼻子”。己经被广大农民接受并大力推广的地膜覆盖,所以能苗肥棵壮,它的最大作用是使幼苗处在一个“头冷脚热”的环境中,起到促根、壮根的作用。

  实践证明:通过加热气温来提高地温远没有直接加热地温升温快、效果好、耗能少。因为地温的提升比气温来的慢。为此,在冬季提倡在苗床设火道、地热线直接加温。苗床浇水不能直接用冰冷的河水、塘水,可用深井水。更为理想的是在温室内放一贮水罐加预热水,以维持一定的土温。通过不同形式的加温使夜间的土温始终不低于12℃,每天在15℃以上能保持20个小时,并且使夜间的地温始终高于气温可以控制旺长。

  改善幼苗见光环境幼苗的健壮与否与光照条件息息相关。尤其在冬季光照弱、光照时间短的状况下,如果忽视幼苗的见光环境,即使其他条件再好也难育出壮苗。因为光直接影响着叶片的厚度、叶绿素的形成及叶色、茎粗、花芽分化的质量等。我们要求:一是幼苗从出土至成苗要身见光,叶片之间不能相互遮挡过多,注意随时拉开苗间距。二是每天苗子的见光时间不低于7小时。冬季苗床覆盖物,尤其是不透明覆盖物如草苫、棉毡等更要及时揭盖。每天尽量做到适时揭(日出后阳光照到薄膜面上时揭。阴天可适当延后半小时)。按时盖(日落前半小时盖上)。雨雪天也应揭,雨雪停后要及时扫去草苫上的积雪揭苫见光,尤其是不能长时间“闷苫”不揭。温度不够可通过加温来解决。阴天进入室内的散射光同样有很好的增温效果不应忽视。利用薄膜进行多层覆盖,日出后及时揭开只留一层,冷天日照充足时最多盖两层。下午日落前及时盖上,增加蓄热量,以缩短夜间床内的低温时间。

  另外,还要注重防苗期病害。育苗畦常处于低温高湿环境,苗子长势弱而环境又利于发生病害,尤其是猝倒病引发的倒苗更是处处可见。所以苗期除通过加温、排湿,控制发病环境、增强苗子的抗病性外,定时喷药防病做到防患于未然非常必要。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