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园林

景观设计怎么在山上蓄水 如何在山上修建蓄水池

教会网 2023-04-06

朋友,我想在山坡上建一个圆形蓄水池,要存70立方水,高4米,钢筋混凝土构造,壁厚50公分,求预算和直径

看你连发两个求助,感觉你确实比较急切想知道怎么办,我就给你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到你。就70m3水的池子来说,壁厚50cm就比较浪费了,一般说来,有个18cm或者20cm就可以了。另外,除了池壁还有底板和池盖都要算出工程量来。现在有国标图集,关于50m3和100m3的池子有算好的混凝土工程量和配筋,施工的时候要考虑模板和脚手架等施工辅助措施。按国标图集的池子尺寸,100m3的池子也就6万左右,50m3的就更少了。但是70m3的没有国标图集,得自己设计了,如果设计合理的话,价钱估计也就4万5吧,个人建议阿,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地园林景观

山地园林的特征:

1、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

由于山区面积大,很多地区住宅都是依山而居,民居建筑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山区景观的点缀,同时也是山地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景观不同,山地地形更为多变,不同的地方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因此很多山地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园林的 旅游 景点。

2、多变的景观

山地园林虽然地形起伏不平,交通较平原不便,但山地景观立体画面感很强,每走一步景观视觉点都会随之变化。

山地景观中多变的空间以及层次丰富的山体轮廓,都是山地园林景观独有的魅力。

3、道路布局

复杂多变的地形决定了山地园林的道路布局不能遵循传统模式,因此山地园林景观中的道路布局自由多样。

而大多数的景观都是根据地形而建,布局格局也不固定,所以形成了很多自由发展的景观空间。

山地景观如何设计?

1、因地制宜的设计方式

城市山地景观的建立与山地景观不同,需要结合地形的特点进行景观设计与建设。在实际的山地园林建设中,还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气候对山地植被的影响,充分考虑地形和自然环境是山地园林景观建设的基础。

2、空间设计讲求流线体验

山地园林景观之路是复杂多变的,给山地景观空间带来了流转与变化的感觉。在山地景观的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设计布局应与流线组织紧密结合,以不同的动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特色山地景观,使观景者在同一山地景观中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和空间体验。

3、山体设计与水体设计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都喜欢山水相依的设计方式,在水体设计中,应首先考虑山区蓄水和排洪问题,以确保设计的安全性。 然后,根据具体环境,设计岩石和水体,以达到“水中有山”、“山点缀水”的美丽景观。

4、巧妙的高差设计

景观设计怎么在山上蓄水  如何在山上修建蓄水池

在山地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山地景观原有的高差来进行具有丰富层次感的设计。尊重高差可以减少土方量以及对现状的破坏,从而体现出原有的场地记忆。常用的高差设计手法包括台阶、台阶地园、挡土墙等,利用植物、景观小品、文化墙、板凳等艺术化的处理手法,让高差在设计中成为一大亮点。

(1)利用台阶

用台阶来设计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台阶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的形状。

(2)利用坡道

在高差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坡道来满足无障碍设计,将台阶和坡道相结合,创造有趣的景观。

(3)利用挡土墙

用于解决高差的挡土墙也很常见,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高差处理方法,其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混凝土、石墙或其他材料,根据不同的样式和功能来选择应用。

(4)台阶地园

以原始地貌为雏形的设计——梯田,依势建造坡地景观,自上而下沿着地形层层构筑的园林,其错落有致的立体景观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法,符合现代审美。

(5)创造起伏的景观地形

创造起伏的景观地形不仅可以解决高差问题,而且成为一种独特的景观。

(6)利用下沉空间解决高差

“下沉院落”又称“花园层”,一般用于前后有高差的地方,对高差和景观进行人工处理,使原来的下沉部分有一个面向花园的开放空间。

在山地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综合考虑气候、水文、植被、建筑和人文条件,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在保证园林景观美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以上内容由千蜀农旅整理编辑,转载需注明!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山上的蓄水池是怎么回事

蓄水池,用水泵定时抽水,把水提升至蓄水池中,这时蓄水池就起了水塔的作用,使管道中水有足够的压力送往各家各户方便使用。

景观设计怎么在山上蓄水  如何在山上修建蓄水池

用什么办法可以将水供到山上

在山下加装水泵,抽到山顶,做个蓄水池存起来就行了。

如果担心水泵压力不够,那就做中转池了,中间往上再做一个蓄水池,再加一台水泵就可以了。如果还不够,那就再做蓄水池中转。

山区如何蓄存天然降水?蓄水池有几种类型?

北方山区普遍存在着水源不足的问题,为此,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自1990年开始进行山区自然降水高效蓄存试验研究,总结出多种蓄存方法,在太行山区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片麻岩、花岗岩山体自然降水的蓄存技术片麻岩结构的山体土层分化深,质地粗,渗水快,非特大暴雨难以形成地表径流,但下雨后浅层土壤饱和水充足,据此特点除山坡挖鱼鳞坑种植果树外,还应建立拦、蓄、输水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沟谷建固防坝拦蓄地面径流,防治水土流失。

②在不同高度的沟谷上选择土壤饱和水流汇聚集中的位置建截浅流塘坝,拦蓄控山水。截浅流塘坝建在山旱地果园上部、土壤饱和水流汇聚集中的沟谷中。拦截坝宽1米、高2米、长15米,水泥结构。蓄集的雨水蓄存于密封拦蓄池中。输水管道用4毫米的硬塑料管。截浅流的位置较高,比果园最上部一排蓄水池高10米,便于自流输水。

③在山顶、梁、垴、坡、洼、沟谷适宜地点建大、中、小型地下密封蓄水池、蓄水袋蓄存地表径流和截浅流拦蓄的控山水。

北方干旱区常用水泥防渗圆柱形敞口半地下蓄水池,从表4-9可明显看出,此类型蓄水池,露天蓄水,蓄水效益不高,主要原因:一是该类型蓄水池敞口,北方山区每年1800~2300毫米的蒸发量无法控制;二是冬季池水结冰,池壁极易冻坏,水泥防渗层冻裂变酥碎而脱落,冰溶后严重渗漏,到5月底6月上旬抗旱关键时期池水所剩甚微。

表4-9 不同类型蓄水池蓄水效益比较

地下密封蓄水池是参照水窖的形式设计出来的适用于山旱地的高效越冬蓄水设施,其结构是宽2~3米、高2~3米、长20~60米的砖石水泥建筑,顶可用砖石拱券,也可用水泥预制板棚盖,上部覆土,厚度要超过当地冻土层,一般1米以上池顶仍可种植。水池的长边可直也可随山形弯曲,但必须水平。按其容积可分大(300米3以上)、中(100~300米3)、小(100米3以下)3个类型。蓄水池是全地下密封池,蒸发量小,不渗漏;水闭光,长期蓄存水质不变。蓄水长达9个多月,蓄存率为98.75%。一个120米3的蓄水池,可满足0.67公顷旱地果树1年抗旱和喷药用水。农民自己建这样一个120米3的蓄水池需投资8000~10000元,一般果农可以承受。

简易蓄水袋是为贫困地区农民研究出的一种简易高效蓄水设施。结构简单,在土层深厚的高地或山坡梯田的果树行间,挖宽1~2米、深1~2米、长30~50米的水平沟,用铁锹铲平四壁和底面(不能有扎破塑膜的硬物),买筒形塑膜(袋厚0.88毫米,筒周尺寸等于沟深加宽的2倍,长比沟长多出2.5个沟深),放置沟内跷起两头,雨季或用地表径流,或用截浅流,或用扬水站的水蓄满袋后用绳捆紧两头,然后用水泥板盖顶或用木棒秸秆棚顶并覆土防冻,这样闭光蓄存,水质长期不变、不冻、不漏、不蒸发。但必须注意蓄水袋不能有损伤破口,蓄水期间还要严防鼠害。根据试用情况分析蓄水袋在地下闭光蓄水与空气隔绝,老化速度极慢,如无机械损伤,可以连续使用5年。

④在山下沟谷控山水小溪汇合处建小型水库。

⑤建扬水站、埋设输水管道连接水库、蓄水池、截浅流池塘,并与膜下管注或微喷等灌溉方法构成蓄节灌体系。(2)石灰岩基质山体自然降水蓄存技术石灰岩结构的山土层分化浅,质地细,渗水慢,降雨时易形成地表径流,在适当位置修拦径沟拦截径流存入蓄水池或蓄水袋,干旱季节用于灌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