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溃疡病怎么治疗 国槐烂皮病怎么治
请问老师:速生国槐上这是什么病,怎样防治。
国槐腐烂病,多发生在西南方向成年的主干和大枝上,形成表面溃疡,患部初期出现暗褐色水渍状病斑,菱形,内有酒糟味,皮层腐烂变软,后失水下陷,有时龟裂。在适宜发病条件下病斑不断扩大,当病斑包围树干1周时上部枯死。刮开病部用辛菌胺或者多菌灵或者咪鲜胺锰盐或者吡唑醚菌酯或者护树将军涂抹防治
刚栽的国槐、树皮开始烂了、树皮怎么回事?怎么治疗
这是干腐病,发作的话,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这种病主要以预防为主。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种病害,你可以参考一下。
一、【分布及危害】 国槐树腐烂病也称国槐树溃疡病。在河北、河南、江苏、陕西等省均有发生。除国槐树外,龙爪槐也受害。主要为害槐树的幼苗和幼树的绿色主茎及大树的1~2年生枝。严重时能引起幼苗和幼树枯死及大树枯枝。
二、【症状】 国槐树腐烂病有两种症状类型,分别由不同病原菌所致。
由小穴壳菌属(Dothiorella)真菌引起的腐烂病的病斑初呈黄褐色,呈近圆形,后渐扩大呈椭圆形,病斑边缘呈紫红色或紫黑色,病斑可长达20cm以上,并可环割树干。后期病部形成许多小黑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部后期逐渐干枯下陷或开裂,成溃疡状,但病斑周围很少产生愈伤组织,故次年仍有复发现象。
由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引起的病斑初期呈浅黄褐色、近圆形、渐发展为梭形,长径1~2cm左右。较大的病斑中央稍下陷,软腐,有酒糟味,呈典型的湿腐状。病斑可环割主干而使上部枝枯死,后期在病斑中央出现桔红色分生孢子堆。如病斑未环割树干,则病部当年能愈合,且以后一般无复发现象。个别病斑由于当年愈合不好,则第二年可由老病斑处向四周继续扩散。
三、【病原】 病原之一为聚生小穴壳菌,该菌的子座组织暗褐色,埋生于寄主皮层组织中。分生孢子器近圆形、椭圆形,具孔口,可数个聚生在一起。分生孢子器直径为166~360μm。分生孢子纺锤形,无色,14~19.4μm×4.2~6μm。该菌的有性型为茶蔗子葡萄座腔菌子座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后突破外露、黑色、炭质,近圆形或扁圆形,一至数个子囊壳聚生于其内。子囊壳扁圆形或洋梨形、暗黑色,具乳头状孔口,180~260μm×210~250μm。子囊大小为100~120μm×17.6~19.8μm,呈棍棒状。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19.2~22.3μm×6.1~8.0μm。
另一病原为三隔镰孢菌,该菌在PDA培养基上产生桃红色到紫红色色素。大型孢子镰刀形2~5个分隔,多数为3个分隔,无色,25~36μm×3~5μm。老熟孢子中部细胞常形成原垣孢子。小型孢子为长卵圆形,单生,无色,7~12μm×3.5~5.3μm。
四、【发病规律】 镰刀菌型腐烂病约在3月初开始发生,3月中旬至4月末为发病盛期,5~6月产生孢子座。但在自然情况下并未发现有新侵染发生,至6~7月病斑一般停止发展,并形成愈伤组织。小穴壳菌型腐烂病发病稍晚,在子实体出现后当年虽不再扩展,但次年仍能继续发展。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现象。病菌可以从断枝、残桩、修剪伤口、虫伤、死芽、皮孔、叶痕等处侵入。从叶痕、皮孔、健树皮分离表明,病菌在叶痕中占比例最多,其次是皮孔。解剖观察可见粗短菌丝在皮孔,叶痕和健皮较浅的皮层组织细胞间潜伏。当树皮膨胀度小于85%时,枝条上的溃疡病斑急剧增多。60%时达最多,如再失水则枝条枯死。病害的潜育期约一个月。
五、【防治措施】 加强管理是控制该病的基本措施。对于浮尘子等为害严重的地区应及时治虫,以防形成大量虫伤。注意灌水,保持树皮含水量以增强抗性。及时剪除病枯枝,并用千分之一升汞液或多菌灵等其它药剂保护伤口。用25%瑞多霉300倍液加适量泥土后敷于病部,或用40%乙磷铝250倍液喷涂枝干均有明显防效。其它如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等也有效。关于国槐更多的种植经验你可以多看看这个网站,会少走很多弯路的。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槐树溃疡病什么症状,如何防治?
一、症状
该病表现两种症状,是由两种病原菌引起的。由镰刀菌引起的症状,病情发展迅速,春季3~4月间开始发病;多发生在大苗或大树的枝条上;初起时病皮表现水渍状,渐发展为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稍凹陷,呈湿腐状,5月间病斑上出现桔红色分生孢子堆,此时患病幼树或大苗已近枯死。另一种由小穴壳菌病原引起的槐树溃疡病,发病时间较晚,病情发展缓慢;病害初起时多从皮孔开始;病斑圆形、黄褐色、小渍状,后期病部失水凹陷并开裂,其上产生黑色子实体,为病原分生孢子器。
二、防治
1、及时清除病枝,减少侵染源。
2、加强苗木管理,移栽时不要过早、过密。在病害流行期间要多施钾肥,少施氮肥,以免徒长。
3、预防措施:平时加强水肥管理,通过合理施肥和结合用跟多或动力壮根,或施用叶面肥(思它灵)以健壮植株,提高抗性。定期喷施松尔600-800倍或英纳预防。秋冬季节可通过树干涂白,减少来年干腐病的发生。
4、防治措施
(1).小苗或小枝干腐,直接喷国光松尔500倍液。
(2).对大树干部病:初期刮除病斑,国光愈伤涂膜剂(糊涂) +5-10克松尔拌匀后涂抹伤口;发病比较严重的,用钉板钉上或在病斑上刻井字纹,再涂刷配好的膏剂。
以上解答供你参考
欢迎提问,感谢给予评价支持!
三年国槐苗树皮半边腐蚀脱落怎么防治?
这是国槐皮溃疡,也叫烂皮病。
用腐必治或者腐烂尽等可以预防。
在秋冬春季节,也可以喷石硫合剂,或者树干涂白剂涂干进行处理。
国槐烂皮病又名腐烂病。危害国槐、龙爪槐的苗木、幼树和大树;常引起枝枯或使苗木枯死,主要危害部位:皮。该病有两种症状类型,分别有两种病原菌引起。一是镰刀菌型腐烂病,二是小穴壳菌型腐烂病。
国槐烂皮病发生规律
:
镰刀菌型腐烂病发生期比小穴壳菌型为早。3月上旬至4月末为发病盛期,1-2cm粗的绿茎,半月左右即可被病斑环切,5-6月长出红色分生孢子座中,病斑停止扩展。病菌主要从剪口处侵入,也可以从断枝、死芽、大绿叶蝉产卵痕及坏死皮孔等处侵入,潜育期约为一个月,具有潜伏侵染现象,即在夏秋季侵染至次春发病。
个别老病斑,次春也可复发。剪口过多,树势衰弱是发病的主要条件。经解剖观察,可发现粗短菌丝在皮孔,叶痕和健皮较浅的皮层组织细胞间潜伏。当树皮膨胀度小于85%时,树条上的溃疡病斑急剧增多,60%达最多,如连续失水,则枝条枯死。病害的潜育期大约1个月 。
国槐溃疡病防治技术
1 国槐溃疡病的病原及症状
1.1 镰刀菌
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分生孢子有大小两种:大孢子镰刀形,具2~5个分隔,无色;小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该病原菌感染的国槐溃疡病多发生
在幼苗或2~4年生幼树之绿色枝干及大树1~2年生绿色小枝上。病斑初为近圆形,褐色水渍状,渐发展为梭形,中央稍下陷,呈典型的湿腐状;病斑继续扩展可包围树干,使上部枝干枯死。后期病斑上出现桔红色的分生孢子堆。若病斑未能环切枝干,则当年能愈合,且一般无再发现象。个别病斑由于愈合组织很弱,翌年春季可自老斑边缘向四周扩展。
1.2 小穴壳菌
属半知菌类,球壳孢目。子座呈褐色,埋于寄主皮层组织内,分生孢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孔口,可数个聚生于一个子座里。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鞋底形。该病原菌引起的国槐溃疡病感病树龄和发病部位与上同。病斑初为圆形,黄褐色,较前者稍深,边缘为紫黑色。后病斑扩展为椭圆形,长径可达20cm以上,并可环切枝干。后期病斑上出现许多小黑点即溃疡菌的分生孢子器,病部逐渐干枯下陷或开裂,一般不再扩展。
2 国槐溃疡病的发生规律
两种类型的病害都在3~4月份发生,以早春到初夏时发展最快。小穴壳菌多自皮孔侵入,镰刀菌多自叶痕侵入。此外,二者均可从断枝、修剪伤口、
害虫危害伤口或死亡的芽等处侵入。在雨天或雾天等潮湿天气排出孢子角,孢子借风、雨水和昆虫传播、传染。
3 国槐溃疡病的防治
3.1 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同时避免苗圃地积水。
3.2 树干涂白,防止冻害和日灼。常用涂白剂配方是:生石灰12~ 13kg,石硫合剂原液(2。波美度左右)2kg,食盐2kg,清水10kg。防治时间为3月初。
3.3 保护伤口。修剪伤口可涂5。波美石硫合剂保护。
3.4 药剂治疗。对已发病的枝干,可刮去病斑,露出木质部,然后在刮皮处用70% 甲基托布津1份加植物油2.5份,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份加植物油1.5份混合均匀涂抹病部,对治愈病斑有较好的效果。也可涂抹40% 福美胂50倍液,以防治病疤复发。
3.5 苗木发病重者,可及早进行截干,使其自根颈处重新萌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