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斗是多少升 古代一斗有多大
古时的一斗和一升是多少?
一升米现在重1.25斤,10升米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极为精确,且为十进位制。即:一斗为十升,每升约重1.5公斤;一升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为十厘,仅重0.015克(约一粒米)。一斤=十两=100钱=500克,一钱等于5克
古代一升等于多少斗
一升是无法换算成斗的,因为古代一升是容积单位,斗是重量单位,所以两个概念互不相通。
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极为精确,且为十进位制。即:一斗为十升,每升约重1.5公斤;一升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为十厘,仅重0.015克(约一粒米)。
一斗指的是多少升?
一斗等于十升。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极为精确,且为十进位制,石,斗,升,合之间的换算,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合。这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米,等于十厘米,100厘米等于1000毫米一样,只不过米分米厘米毫米是长度单位,石,斗,升,合,是体积单位。
一斗的由来
斗是古时计米的容器,一斗等于现在的12.5市斤。古时候很少有称,便剃作了叫斗的器具来量米,这种斗大小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斗还可以与石换算。石也是古时计重单位。十斗等于一石,一石为十斗。也就是125斤等于一石。古时,还有其它计量和计重单位,如计量单位还有升,计重单位还有担。
一斗等于多少升呢?
一斗是十升。在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中,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古代常用单位换算标准还有:
石: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
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
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
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古制换算:
汉唐制度,一斛=10斗=100升=1000合=2000龠。宋代改制,以重量单位石为容量单位,一石=2斛=10斗,今废止。
秦汉时期,一升约180~220毫升。魏晋时期大幅增长,至隋唐辽宋时期,一升约600~660毫升。宋元时期继续增长,明初一升约1000毫升,此后也有增大现象。
一斗表示的是多少?
一斗表示的是10升。斗和石头都是单位之间换算为10斗为1石。 而在汉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按此换算1石等于120斤,1斗等于12斤。因此,古代一斗相当于现在的12~13.5斤左右。
农村生产队的时候,给各家分粮食的时候,都是用斗的,因为粮食的比重不一样,所以在分什么粮食的时候,都会用秤称一下一斗粮食的重量,然后再去计算分到粮食的实际数量的,过去农村分粮都是毛粮的。
所谓一斗穷,指的是双手并列,第一手指头上的纹路要是斗纹,他的生活就会过得很穷。因为你手上只有一个钱粮 斗,说明家里的家里的钱粮太少,不够用的,岂有不穷之理。
古代单位制。
我国度量衡历史悠久。据古书记载:自夏代以来,不仅有了度量衡器具,而且还建立了度量衡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度混乱。战国后期,度量衡制度形成了由混乱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
秦、隋统一全国后,都采取了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措施。特别是秦朝建立的度量衡制度,对我国以后各代的度量衡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唐、宋、元、明、清、民国都建有度量衡制度,而晚清和民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极为混乱。民国虽曾颁布《度量衡法》,统一度量衡,但全国度量衡单位制终未统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