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定律是什么意思(六人定律的含义及具体例子说明)
曾经,有一位股票专家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封带有炒股信息的邮件发给一位陌生人,并让这位陌生人转发给同样热爱炒股的人,邮件经过六次转发以后,重新发回到了专家手中。为了验证这个结果,专家又进行了无数次类似实验,最终得出结论:两个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带,基本保持在六个人左右,此即为“六人定律”的起源。
那么,“六人定律”是不是成立?偌大的世界,完全陌生的两个人之间真的可以通过六个人就能建立联系吗?
我们用几个具体事例予以说明:
当然,同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两位大名鼎鼎的院士之间自然非常熟悉,但如果两人之间完全陌生,他们能通过“六人定律”建立联系吗?
两人之间的联系牵扯到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那就是被誉为“中国医学圣母”,开拓并奠定了中国妇产科学基础的医学家——林巧稚。
林巧稚一生亲自接生5万多婴儿,其中就包括冰心、林徽因的孩子。1930年9月7日,林巧稚接生了一位男婴,后来发展成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
林巧稚有个视如己出的侄子,侄媳妇来自厦门著名的“廖氏家族”,名为廖雪琴。
廖雪琴有个堂妹——廖月琴,嫁给了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国家一级教授——钟世藩,两人的儿子更是家喻户晓——“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非典、新冠时期的“最美逆行者”钟南山院士。
按照辈分,钟世藩应该称呼林巧稚为“姑姑”,而钟南山院士自然要称呼其为“姑婆”。也就是说,钟南山院士的姑婆曾经亲自接生了袁隆平院士。
李鸿章,晚清时期著名的“糊裱匠”,曾凭借一己之力为晚清续命数十年,被慈禧太后评价为“再造玄黄”,被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评价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李鸿章一生几乎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晚清时期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说其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一点不为过。
至于蒋介石,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里不再赘述。
表面上看,出生于光绪十三年的蒋介石,在李鸿章病逝于北京的那一年,正在宁波老家读私塾,两人之间不可能发生联系。但如果通过“六人定律”,我们就能为两人建立起关系。
李鸿章和蒋介石之间的联系,也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段祺瑞。
李鸿章共有兄弟6人,自己排行老二,其中六弟李昭庆和其关系最好。因李鸿章早年无子,李昭庆还将自己的长子李经方过继给李鸿章为子。李昭庆的第四子——李经叙,曾是晚清时期最早的一批外交官之一;李经叙的长子李国源出生时,李家虽然不及李鸿章在世时辉煌,但也是响当当的名门贵族。
李国源于英国留学期间,恰逢段祺瑞为其长女——段式萱的婚事着急,此时的段祺瑞正担任“代理总理”,正处于人生的巅峰时期,自然要选择出身名门、背景强大的乘龙快婿。于是,李国源便成为了段祺瑞最为满意的女婿。
也就是说,段祺瑞的长女,嫁给了李鸿章的重侄孙。而段祺瑞下野后生活潦倒,经济状况惨淡,正是蒋介石数次接济才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就此来看,蒋介石和段祺瑞之间也有着极深的交情。所以,“六人定律”又将李鸿章和蒋介石联系在了一起。
当然,上述人物都有着处于同一时代或者相近时代的便利条件,那如果我们超越了时代限制,来一次古今人物关联,“六人定律”还能不能发挥作用呢?
我们就以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和清朝历史上著名的乾隆皇帝为例,作出说明:
清光绪十九年,江南正值“乡试”之年,主考官来自京城;时任从七品“内阁中书”的周介孚正好在家丁忧,又巧好同这位主考官相熟,便拜托其好好关照参加本次“乡试”的几位周家子弟,其中就包括周介孚的长子——周伯宜。
而后,这场“科场舞弊案”事发,层层上报,直至上报到光绪皇帝。光绪皇帝认为“科举,乃为国抡才的根本制度”,在职官员参与“科场舞弊”实属罪大恶极,于是亲自圈上了周介孚的名字,给予了“斩监候”的严厉处理决定。就连周介孚的长子——周伯宜,也被拘押审讯,革去“秀才”功名。
自此以后,周家彻底没落,而导致周家没落的“直接责任人”就是光绪皇帝。
鲁迅先生:本名周树人,周伯宜就是他的父亲,周介孚就是他的祖父。
乾隆皇帝:道光皇帝是他孙子,光绪皇帝又是道光皇帝的孙子。
我们常说:“这个世界真小,越是不想遇见的人,越是能碰到”;我们又常说:“这个世界太大,越是想见的人,越是见不到”。其实,我们只是没有“上帝之眼”,没能发现和其他人之间的“六人定律”,否则你和任何人都能建立关系,都能找到你想找的人。
所以,我们还是牢记“六人定律”,不管在任何人面前都不要心存侥幸的行不义之举、违法之事,否则你很可能就会见识到“六人定律”的强大魔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