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因业务调整该接口将于北京时间2023年8月1日0点下线,届时该产品功能将无法正常使用,为了避免对您的业务造成影响,请您尽快做好相关业务调整。详见:https://cloud.tencent.com/document/product/271/907111 花生栽培,花生栽培技术(花生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视频) | 教会网
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母婴

花生栽培,花生栽培技术(花生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视频)

教会网 2024-11-13



  很多朋友对于花生栽培,花生栽培技术不太了解,下面耕种帮从以下方面:花生栽培、花生栽培技术、花生栽培管理技术,介绍以下花生栽培,花生栽培技术。

  花生,原名落花生,种子也叫花生米,美名长生果,属于植物六大器官的种子部分。果实外皮粗糙,多数带有方格花纹,果实内有一半透明薄皮,属于保护组织,颜色以浅红色为主,有少数为深紫色。属蔷薇目、豆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翼瓣与龙骨瓣分离,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胀,荚厚,花果期6-8月。主要分布于巴西、中国、埃及等地。是生产食用植物油的原料,花生米可以加工成副食品。

  1、花生对微酸性土壤有一定适应能力,是开发红壤土的先锋作物;但偏高的土壤酸度需施用石灰等钙质肥料中和短日照作物,但对光周期并不太敏感。需较高热量,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才能播种;主要生育期中要求20~28℃的气温,秋季气温降至11℃左右时,荚果即停止发育。中国花生产区生育期平均积温均在3500℃左右。生育期100~150天,个别晚熟品种可达180天。一般早熟品种种子休眠期短, 迟熟品种休眠期长,龙生型品种休眠性最强。花生种子的休眠性除受种皮影响外,并与胚内某些激素类物质有关。用乙烯利、激动素等化学物质、晒种和适温催芽可解除休眠。

  2、土壤中的花生根瘤菌受根系分泌物的吸引,通过表皮细胞进入皮层细胞内分裂繁殖,使细胞受刺激而形成根瘤。这个时期是寄生关系,而后根瘤菌固氮活动加强,才成为共生。花生生育末期,由于根系折断,根瘤破裂,根瘤菌又hui归土中营腐生生活。适宜根瘤菌繁殖的温度为18~30℃,水分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pH5.5~7.2。土壤中硝酸态氮过多时,对根瘤菌固氮有抑制作用,故生长初期应适当控制氮素的施用。增施磷、钾、钙肥能促进根瘤菌繁殖及提高固氮能力。

  1、播种期。春季5cm土层地温稳定在12℃时,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种。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地膜覆盖栽培可稍提前7~10天。

  2、播种密度与方式。垄作:垄距50cm,穴距13~17cm,即12万~15万穴/公顷,每穴播两粒。地膜覆盖畦作:一畦两行,小行距40cm,穴距13~17cm,每穴两粒,即12万~15万穴/公顷。

  1、垄作栽培

  ①清棵蹲苗:苗基本出齐时进行。先拔除苗周杂草,然后把土扒开,使子叶露出地面。注意不要伤根。清棵后经半个月左右再填土埋窝。

  ②中耕除草:在苗期、团棵期、花期进行3次中耕除草。掌握“浅、深、浅”的原则,注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压苗;花期中耕防止损伤果针。

  ③培土:开花后半个月进行培土,不宜过厚,以3cm为宜。

  2、覆膜栽培

  覆膜到出苗期间,发现薄膜破口或覆盖不严时,及时用上重新压埋、堵严。当幼苗破膜拱土,开始露出真叶时,扒去膜上的土,使子叶露于地表。发现缺穴,立即用催出芽的种子补种。开花前在畦沟内进行1次中耕除草。在开花下针到荚果充实期间,根据花生长势,可在叶面喷施500倍先科追肥精替代根部追肥或者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500倍溶液2~3次,或者,并喷洒花生矮多收或地果壮蒂灵加大营养输送量,促进果实发育,提高花生的产量。在此期间,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水。

  3、重茬方法

  ①整地关:整地一定要精细,必须要秋整地,深翻到30厘米,细耙多遍,确保土壤上松下实,通透性良好,秋起垄并压实。通过冬季的低温作用,杀灭土壤中引起花生茎腐病、根腐病的真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②施肥关:花生重茬栽培时必须增施有机肥,结合秋翻地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千克。播种时以磷、钾肥为主,每亩施磷酸二铵15千克,硫酸钾8千克。在8月上中旬用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两次,同时用含有固氮菌、解磷细菌和解钾细菌等菌类及适量的中微量元素的花生专用微生物制剂,防治病害效果显著。

  ③品种关:加强检疫,严禁从病区引种。选用抗病高产品种并及时更换品种。花生剥壳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2-3天。结合剥壳选择粒大饱满、皮色鲜亮、饱果率高、整齐度好、网纹清晰、大小适中、外形美观、发芽势、发芽率高的一级种。

  ④管理关:出苗后如有缺苗断条现象要催芽补种,齐苗后进行清棵蹲苗,用手将幼苗根际的浮土扒出,使两片子叶外露。青稞后15天左右再hui土填窝。在苗期、团棵期、花期进行三次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宜浅,防止茎部埋土过多,影响侧枝发育,只要疏松表土,把杂草除净即可;第二次中耕在根瘤形成期,这次中耕可稍深些,一般在6厘米左右;第三次中耕在花期,这次中耕要格外小心,避免损伤果针,中耕深度在5厘米左右。即掌握“浅、深、浅”的原则,开花后15天培土以3厘米为宜,不要过厚。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发现病害及早防治。

  4、整地施肥

  ①整地:秋季前茬收割后,灭茬,秋翻、耙、压后做成新垄。准备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块,做成底宽75~80cm、畦高5cm,畦面宽65~70cm的畦,畦与畦中间做成20~25cm宽,15cm高的小垄,以备播种时取土用。

花生栽培,花生栽培技术(花生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视频)

  ②施肥:随秋整地作垄,施腐熟圈粪、炕洞土、沤制绿肥等。施1.5万~3.0万kg/公顷,垄作开沟、疏施,畦作撒施。垄作栽培也可在播种当年下种前疏施农肥。播种时,施磷酸二铵150~225kg/公顷、硫酸钾75~120kg/公顷作种肥。酸性土壤随基肥施石灰。如pH值(酸碱度)6.0~6.5,施石灰450kg/公顷,pH值为5.5~6.0,施石灰675kg/公顷。

  花生,原名落花生,种子也叫花生米,美名长生果,属于植物六大器官的种子部分。果实外皮粗糙,多数带有方格花纹,果实内有一半透明薄皮,属于保护组织,颜色以浅红色为主,有少数为深紫色。属蔷薇目、豆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翼瓣与龙骨瓣分离,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胀,荚厚,花果期6-8月。主要分布于巴西、中国、埃及等地。是生产食用植物油的原料,花生米可以加工成副食品。

  1、花生对微酸性土壤有一定适应能力,是开发红壤土的先锋作物;但偏高的土壤酸度需施用石灰等钙质肥料中和短日照作物,但对光周期并不太敏感。需较高热量,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才能播种;主要生育期中要求20~28℃的气温,秋季气温降至11℃左右时,荚果即停止发育。中国花生产区生育期平均积温均在3500℃左右。生育期100~150天,个别晚熟品种可达180天。一般早熟品种种子休眠期短, 迟熟品种休眠期长,龙生型品种休眠性最强。花生种子的休眠性除受种皮影响外,并与胚内某些激素类物质有关。用乙烯利、激动素等化学物质、晒种和适温催芽可解除休眠。

  2、土壤中的花生根瘤菌受根系分泌物的吸引,通过表皮细胞进入皮层细胞内分裂繁殖,使细胞受刺激而形成根瘤。这个时期是寄生关系,而后根瘤菌固氮活动加强,才成为共生。花生生育末期,由于根系折断,根瘤破裂,根瘤菌又hui归土中营腐生生活。适宜根瘤菌繁殖的温度为18~30℃,水分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pH5.5~7.2。土壤中硝酸态氮过多时,对根瘤菌固氮有抑制作用,故生长初期应适当控制氮素的施用。增施磷、钾、钙肥能促进根瘤菌繁殖及提高固氮能力。

花生栽培,花生栽培技术(花生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视频)

  1、播种期。春季5cm土层地温稳定在12℃时,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种。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地膜覆盖栽培可稍提前7~10天。

  2、播种密度与方式。垄作:垄距50cm,穴距13~17cm,即12万~15万穴/公顷,每穴播两粒。地膜覆盖畦作:一畦两行,小行距40cm,穴距13~17cm,每穴两粒,即12万~15万穴/公顷。

  1、垄作栽培

  ①清棵蹲苗:苗基本出齐时进行。先拔除苗周杂草,然后把土扒开,使子叶露出地面。注意不要伤根。清棵后经半个月左右再填土埋窝。

  ②中耕除草:在苗期、团棵期、花期进行3次中耕除草。掌握“浅、深、浅”的原则,注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压苗;花期中耕防止损伤果针。

  ③培土:开花后半个月进行培土,不宜过厚,以3cm为宜。

  2、覆膜栽培

  覆膜到出苗期间,发现薄膜破口或覆盖不严时,及时用上重新压埋、堵严。当幼苗破膜拱土,开始露出真叶时,扒去膜上的土,使子叶露于地表。发现缺穴,立即用催出芽的种子补种。开花前在畦沟内进行1次中耕除草。在开花下针到荚果充实期间,根据花生长势,可在叶面喷施500倍先科追肥精替代根部追肥或者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500倍溶液2~3次,或者,并喷洒花生矮多收或地果壮蒂灵加大营养输送量,促进果实发育,提高花生的产量。在此期间,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水。

  3、重茬方法

  ①整地关:整地一定要精细,必须要秋整地,深翻到30厘米,细耙多遍,确保土壤上松下实,通透性良好,秋起垄并压实。通过冬季的低温作用,杀灭土壤中引起花生茎腐病、根腐病的真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②施肥关:花生重茬栽培时必须增施有机肥,结合秋翻地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千克。播种时以磷、钾肥为主,每亩施磷酸二铵15千克,硫酸钾8千克。在8月上中旬用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两次,同时用含有固氮菌、解磷细菌和解钾细菌等菌类及适量的中微量元素的花生专用微生物制剂,防治病害效果显著。

  ③品种关:加强检疫,严禁从病区引种。选用抗病高产品种并及时更换品种。花生剥壳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2-3天。结合剥壳选择粒大饱满、皮色鲜亮、饱果率高、整齐度好、网纹清晰、大小适中、外形美观、发芽势、发芽率高的一级种。

  ④管理关:出苗后如有缺苗断条现象要催芽补种,齐苗后进行清棵蹲苗,用手将幼苗根际的浮土扒出,使两片子叶外露。青稞后15天左右再hui土填窝。在苗期、团棵期、花期进行三次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宜浅,防止茎部埋土过多,影响侧枝发育,只要疏松表土,把杂草除净即可;第二次中耕在根瘤形成期,这次中耕可稍深些,一般在6厘米左右;第三次中耕在花期,这次中耕要格外小心,避免损伤果针,中耕深度在5厘米左右。即掌握“浅、深、浅”的原则,开花后15天培土以3厘米为宜,不要过厚。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发现病害及早防治。

  4、整地施肥

  ①整地:秋季前茬收割后,灭茬,秋翻、耙、压后做成新垄。准备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块,做成底宽75~80cm、畦高5cm,畦面宽65~70cm的畦,畦与畦中间做成20~25cm宽,15cm高的小垄,以备播种时取土用。

  ②施肥:随秋整地作垄,施腐熟圈粪、炕洞土、沤制绿肥等。施1.5万~3.0万kg/公顷,垄作开沟、疏施,畦作撒施。垄作栽培也可在播种当年下种前疏施农肥。播种时,施磷酸二铵150~225kg/公顷、硫酸钾75~120kg/公顷作种肥。酸性土壤随基肥施石灰。如pH值(酸碱度)6.0~6.5,施石灰450kg/公顷,pH值为5.5~6.0,施石灰675kg/公顷。

  1、病毒病

  花生病毒病,除芽枯病主要由蓟马传播外,其他病害如轻斑驳病、黄花叶病、普通花叶病则通过种子和蚜虫传播,种传病属这些病害流行的主要初侵染源。种传率的高低主要受发病时期的影响,发病早,种传率高。种子带毒率与种子大小成负相关,大粒种子带毒率低,小粒种子带毒率高。在存在毒源和感病品种的情况下,蚜虫发生早晚和数量是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传播病毒的蚜虫主要是田间活动的有翅蚜。一般花生苒期蚜虫发生早,数量大,易引起病害严重流行,反之则发病轻。花生苗期降雨少、气候温和、干燥,易导致蚜虫大发生,造成病害流行,反之则轻,防治方法如下。

  ①采用无毒或低毒种子,杜绝或减少初侵染源。无毒种子可采取隔离繁殖的方法获得。

  ②选用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7号等感病轻和种传率低的品种,并且选择大粒子仁作种子。

  ③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地膜具有一定的驱蚜效果,可以减轻病毒病的为害。

  ④及时清除田间和周围杂草,减少蚜虫来源。

  ⑤搞好病害检疫,禁止从病区调种。

  ⑥药剂治蚜,播种时采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盖种,每亩用药量为2.5千克-3千克,也可用25%的辛拌磷(812)盖种,每亩用药量0.5千克,花生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发理蚜虫及时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喷洒,增强药效,以杜绝蚜虫传毒。

  2、褐斑病

  轮作倒茬:花生叶斑病的寄主比较单一,只侵染花生,与其它作物轮作,使病菌得不到适宜的寄主,可减少为害,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轮作周期2年以上,防治方法如下。

  ①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叶,使用有病株沤制的粪肥时,要使其充分腐熟后再用,以减少病源。

  ②虽然生产上还没有高抗叶斑病的品种,但品种间的耐病性差异较大,一般叶片厚,叶色深的品种较抗病,在河南重病区宜选用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4 号和豫花7号等耐病性较强的品种。

  ③加强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采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④在发病初期,应开始第一次喷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烩剂600倍~800倍液;或抗枯宁700倍液;或波美0.3度~0.5度的石硫合剂等。以后每隔10天~15天喷药1次,连喷2次~3次,每次每亩喷药液50千克~75千克。由于花生叶面光滑,喷药时可适当加入粘着剂,防治效果更佳。抗枯宁对褐斑病效果较佳,代森锰锌对网斑病也有较好防治效果,多菌灵在叶斑病与锈病混发区,不宜使用。

  3、青枯病

  危害花生的维管束,在短期内能使大量植株迅速枯死。花生青枯病从苗期至收获的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一般多在开花前后开始发病,盛花期为发病盛期。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根端变色软腐,维管束组织变为深褐色,并自下而上扩展到植株的顶部。将病部横切后,用手挤压,可见浑浊乳白色细菌液流出。感病植株期表现为主茎顶梢第一、第二片叶首先表现失水萎蔫,势扩展后,全株叶片自上而下失水萎蔫,叶色暗淡,但仍呈绿色。植株从感病到枯死需7到-15天,植株上的荚果、果柄旦褐色湿腐状。

  防治方法:轮作倒茬可有效地控制青枯病的发生,由于花生青枯病的寄主范围较广,轮作时要考虑好茬口的安排,与红薯、玉米、谷子或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较为适宜,轮作周期达3年-5年。药物可采用25%的敌枯双配制成毒土盖种,或用1000倍液灌根;或用链霉素200毫克/千克-400毫克/千克(200ppm-400ppm)浸种或灌根。

  4、锈病

  花生锈病是中国南方花生产区普遍发生,为害较重的病害。北方花生产区也有扩展蔓延的趋势。花生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到后期病情严重时也为害叶柄、茎枝、果柄和果壳。一般自花期开始为害,先从植株底部叶片发生,后逐渐向上扩展到顶叶,使叶色变黄。发病初期,首先叶片背面出现针尖大小的白斑,同时相应的叶片正面出现黄色小点,以后叶背面病斑变成淡黄色并逐渐扩大,呈黄褐色隆起,表皮破裂后,用手摸可粘满铁锈色末。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黄枯干,全株枯死,远望和火烧状。不仅严重降低产量,而且也影响品质。

  防治方法:除选用抗病品种外,要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做好防旱排涝工作,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田间病株率达到10%-20%时,可选用50%的胶体硫150倍液;或敌锈钠600倍-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1:2:200(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5000倍,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次-4次。敌锈钠不宜连续使用,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每次每亩喷药液60千克-75千克。

  5、叶斑病

  发病时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症状,后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早期均产生褐色的小点,逐渐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斑病病斑较大,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圈,而黑斑病病斑较小,颜色较褐斑病浅,边缘整齐,没有明显的晕圈。天气潮湿或长期阴雨,病斑可相互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叶片焦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如果发生在叶柄、茎干或果针上,轻则产生椭圆形黑褐色或褐色病斑,重则整个茎干或果针变黑枯死,使花生产量大幅度下降,防治方法如下。

  ①消灭病源菌:在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遗留田间的病菌残体,不要随意乱抛、乱堆。对有病菌残体的地块应及时翻耕,以加速病菌残体的分解,防止病菌再侵染花生。

  ②选用抗病品种:较抗病的一般是生长直立、叶片厚、颜色深、花生粒大的品种或者是早熟品种,在发病较重的地块、一定要选用这些品种来种植。

  ③加强栽培管理:要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多施有机肥,少量施增施磷钾肥,促进花生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使病害减轻。比较好的药剂:80%的代森锰锌4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50%的多菌灵1000~1500液。喷施药时要注意喷匀、喷透,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可基本控制该病的发生。

  6、丛枝病

  病害通常在花生开花下针时开始发生。病株枝叶丛生,节间短缩,严重矮化,多为健株株高1/2,病株叶片变小变厚,色深质脆,腋芽大量萌发,长出的弱小茎叶密生成丛,正常叶片逐渐变黄脱落,仅剩丛生的枝条。病害发展中、后期,花器变成叶状。果针不能入土或入土很浅或向上变成秤钩状,根部萎缩,荚果很少或不结实。

  防治方法:种植抗(耐)病品种。适时播种,春花生适时早播,秋花生适时晚播。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力。铲除田间附近豆科杂草和绿肥等可疑寄主,减少初侵染来源。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病苗,及时防治叶蝉,可减轻病害发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