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白绢病怎么防治?花生白绢病用什么药效果好?(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图片)
近日来花生主产区河南、山东等地雨水不断,田间病害发生呈加重趋势,尤其是目前被喻为花生癌症的“花生白绢病”,更是呈严重发生趋势。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了解一下花生白绢病的症状以及防治方法吧。
什么是花生白绢病?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依靠土壤带菌侵染传播,也可以通过种子带菌传播。从2011年开始,在花生主产区的河南、山东,花生白绢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尤其是到2016年、2017年,更是达到及其严重的发生程度,致使花生严重减产。由于其发病后防治难度大、对花生危害严重,被广大农户和农资经销商喻为“花生癌症”。
花生白绢病的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茎部、果柄及荚果。
发病初期叶片枯黄,晴天叶片闭合,阴天尚能展开,茎基部组织呈软腐状,表皮脱落,严重的整株枯死。
土壤湿度大时可见白色绢丝状菌丝覆盖病部和四周地面,后产生油菜籽状白色小菌核,变黄土色至黑褐色。
根茎部组织染病,呈纤维状,终致植株干枯而死
一般病田率达到3%-5%,病田病株率一般10%-20%,严重地块特别是重茬地块达50%以上。
花生白绢病的病原菌:
花生白绢病的病原菌是SclerotiumrolfsiiSacc.称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Atheliarolfsii(Curzi)Tu.&Kimbrough.称罗耳阿太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花生白绢病的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大部分分布在1-2cm的表土层中。以菌核在2.5cm以下发芽率明显减少,在土中7cm处几乎不发芽。
种子也可带菌。
翌年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从植株根茎基部的表皮或伤口侵入,也可侵入子房柄或荚果。
病菌萌发生长要求的适温度为25~35℃、空气湿度为90%~100%、土壤含水量为40%~50%。
病菌在田间靠流水或昆虫传播蔓延。高温、高湿、土壤粘重、排水不良、低洼地及多雨年份易发病。
雨后马上转睛,病株迅速枯萎死亡。
连作地、播种早发病重
一般情况下,7月上旬便可见病株;后随温度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加,发病速度逐渐加快,至8月份的高温高湿季节达到高峰。
在7~8月份的阴雨季节温度高、雨量大、雨日多、降雨早的年份,发病一般重于常年;反之则轻,造成年度间明显差异。
发病越早,对花生的危害越重,产量影响越大,发生越晚,危害越轻。
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病残体,深翻。
(2)与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3)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通透条件。
(4)选用无病的种子拌种
(5)春花生适当晚播,苗期清棵蹲苗,提高抗病力。
(6)在花生下针期用28%多菌灵&井冈霉素悬浮剂1000至1500倍液,20%萎锈灵1000至20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1000至2000倍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