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黑粉病(茭白黑斑病)
叶鞘染病初期,病斑为深绿色小圆点,以后发展成椭圆形瘤状突起,后期叶鞘充满黑粉孢子团,使得叶鞘发黑。茭肉染病时黑粉菌充斥茭白组织,使得中间鼓胀突起,茭肉条体变短,外表面多有纵沟,粗糙,严重时茭肉不能食用。
茭白黑粉病是茭白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叶鞘和茭肉,导致茭白产量和品质下降。现将该病主要症状和综合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叶鞘染病初期,病斑为深绿色小圆点,以后发展成椭圆形瘤状突起,后期叶鞘充满黑粉孢子团,使得叶鞘发黑。茭肉染病时黑粉菌充斥茭白组织,使得中间鼓胀突起,茭肉条体变短,外表面多有纵沟,粗糙,严重时茭肉不能食用。
病原为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的茭白黑粉菌[UstilagoesculentaHenn.]。病菌以菌丝体潜伏于地下茎内,当新芽萌发时,菌丝即由母茎侵入芽内,并与芽生长点同步向上发展。病菌新陈代谢产生一种称为吲哚乙酸的物质,刺激茭白嫩茎基部膨大为纺锤形,病菌在膨大地下茎(茭笋)组织内纵横蔓延,从营养生长阶段转向生殖生长阶段便形成冬孢子堆,此时茭白嫩茎有许多黑色短条状斑。冬孢子堆发育成熟即散出大量黑粉(冬孢子团)。被害病茎不能抽生花穗。如植株分蘖过多,或肥力不足,或灌水不当,往往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尚缺调查。国内近年推介的16个茭白品种中,武汉菜科所培育的8602和8937两个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但是否抗黑粉病则有待各地进一步观察确定。
1、轮作。发生过茭白黑粉病的田块应与旱土作物实行隔年轮作,这样能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
2、选留无菌种株。在无病田留种,坚持选用健壮不带菌的优良茭种育苗和栽种。
3、种苗处理。春季要将种苗老墩地上部割去,压低茭墩,以便降低分蘖节位。若引进的是有怀疑不可靠的种苗。要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600倍液浸蔸处理,以消灭带菌种苗的病菌。
4、疏除过密分蘖。在茭白老墩萌芽初期,疏除过密分蘖,使养分集中,萌芽分蘖整齐一致,便于田间水层管理,减少发病概率。
5、加强肥水管理。施足腐熟有机肥或667平方米(1亩)施正丰生态颗粒肥100公斤作基肥。据试验,施正丰生态肥比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的病害发生少,而且持效期长。坚持科学灌水,按不同生育阶段管好水层,避免长期深灌,即根据促进茭白分蘖期、抑制后期分蘖期和促孕茭期的需要,做到分蘖前期灌浅水3-5厘米,并结合重施追肥,667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30公斤,猛促分蘖生长;高温高湿期控制追肥防徒长,并且灌深水,抑制后期无效分蘖;孕茭期保持茭田湿润。
6、人工摘除病叶。结合中耕追肥等农事操作,及时摘除下部黄叶、病叶,并携出田外销毁,以增强通透性。
7、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早喷药,药剂可选用3%多氧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5:250的波尔多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间隔期3天),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600倍液(间隔期7天)交替喷雾,每隔7天喷雾1次,连续防治3-4次,若在多雨季节用药防治,注意雨后及时补喷。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茭白黑粉病的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茭白黑粉病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微信公众号(耕种帮)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