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

儋州东坡书院

教会网 2025-02-16

桄榔庵下:东坡书院里的文明密码

在海南岛西部的儋州中和镇,一片桄榔林掩映着朱墙黛瓦,东坡书院静立千年。1097年的夏天,62岁的苏轼乘着木筏渡海而来,在桄榔林中结庐而居。这位"九死南荒"的谪臣或许不会想到,他在黎族孩童手心写下的第一笔横竖,正在揭开海南文化史的新篇章。

书院正殿前的载酒堂,木梁上仍悬着东坡手书的"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当年黎子云兄弟携酒来访,东坡以槟榔叶作笺,椰壳为盏,与乡邻共饮。酒酣之际,他将中原的《尚书》章句化作黎语歌谣,让艰深的经义随着鼻箫声在山谷回荡。书院西侧的钦帅泉,泉眼处立着东坡汲水用的葫芦瓢,瓢柄上至今留着被热带阳光晒出的裂纹。

儋州东坡书院

东坡手植的芒果树已亭亭如盖,树荫下散落着刻满诗文的碑林。明人唐胄题写的"海外人文"四字,与清代张岳崧的"南天砥柱"遥相呼应。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郭沫若1962年题写的楹联:"儋耳古城古迹多,东坡谪此播文波"。这些不同时代的墨迹,叠印出书院作为文化灯塔的永恒光芒。

如今的东坡书院,春有祭苏大典,夏开蒙童讲席。黎锦传承人会在载酒堂演示织造技艺,五指山的茶农常在钦帅泉边煮水论道。每年三月三,书院山长会带着黎族孩子用椰壳制作"劝学灯",灯光映照着东坡《劝学诗》的碑刻:"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八百年前播下的文明火种,仍在照亮琼岛的文化星空。

当暮色漫过桄榔林,载酒堂的铜铃在晚风中轻响。这铃声里既有中原雅乐的清越,又带着黎族鼻箫的浑厚,恰似东坡当年在《移廉州谢表》中写下的"兹游奇绝冠平生"。书院墙外,中和古镇的骑楼亮起灯火,东坡井边的茶摊飘来鹧鸪茶香,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密码,正在这片曾被视作蛮荒之地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惠州巽寮湾好玩吗

上一篇:梅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