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到双廊
教会网
2025-02-16
洱海左岸:从大理到双廊的流动诗篇
清晨的大理古城还在薄雾中沉睡,青石板路泛着湿润的光泽。我跨上电动车,沿着环海西路向东出发,车轮碾过零落的蓝花楹花瓣,驶向二十公里外的双廊。这段被驴友称为"洱海左岸"的旅程,正缓缓铺展成流动的画卷。
过龙龛码头后,公路与洱海的距离突然缩短至触手可及。晨光穿透云层洒在湖面,细浪推着碎银般的波光,与岸边垂柳的倒影交织成莫奈的笔触。挖色镇的白族老妪蹲在石阶上漂洗扎染布,靛蓝色的涟漪在她们布满皱纹的掌纹间荡漾,恍惚间仿佛看见时光在织物上凝固成深秋的霜色。
行至小普陀,礁石上的观音阁在烟波中若隐若现。卖烤乳扇的阿婆用木炭火燎烤着凝固的羊乳,焦香裹挟着湖风钻进鼻腔。海鸥掠过桅杆林立的渔船,翅膀裁开水面泛起的虹彩,远处苍山十九峰的雪线在云影中忽明忽暗,如同白族姑娘头饰上摇曳的银穗。
转过红山本主庙的崖角,双廊的轮廓豁然显现。这座被徐霞客称为"桃花源"的渔村,此刻正漂浮在午后的光晕里。明清时期的白族民居沿缓坡次第铺展,灰瓦飞檐勾连着晾晒鱼干的竹架,晾晒中的白族扎染布在风中舒展,恍若无数只蓝色蝴蝶振翅欲飞。
当暮色浸染湖面时,我坐在玉几岛的礁石上,看落日将杨丽萍的太阳宫染成琥珀色。归航的渔船拖着细碎的金鳞驶向炊烟升起的村落,潮水漫过脚边的鹅卵石,带来洱海深处的密语。这段被车轮丈量的旅途,终究在潮起潮落间化作了心灵的归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