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木台农家院
教会网
2025-02-16
梨木台农家院:烟火深处有人家
暮色初合时,梨木台的山岚顺着青石台阶流淌而下。十余座青瓦白墙的小院错落在半山腰,檐角挂着几串红灯笼,在薄雾中晕染出暖融融的光晕。石板路蜿蜒处,炊烟正从黄泥砌就的烟囱里逸出,带着柴火特有的松香,与山间槐花的清甜缠绕成一曲无声的田园诗。
这些院落皆由百年老宅改建而成,木门推开时的吱呀声里沉淀着时光的重量。主人家将晒干的野菊插在粗陶罐里,窗棂下挂着用山荆条编成的蝈蝈笼,院角的石磨盘被岁月磨得发亮,仍在清晨时分碾出带着麦香的玉米面。游客若在卯时推窗,能看见云海在柿子林间游走,沾着露水的板栗叶在晨光中闪烁如碎银。
掌勺的大娘深谙山野之味。晨起摘的蕨菜嫩芽焯水凉拌,溪水里现捞的细鳞鱼用紫苏叶裹着清蒸,柴鸡炖出的汤色如琥珀,最妙的是石板煎豆腐——取山泉水点卤的豆腐切成薄片,在烧热的青石板上滋滋作响,撒一把野韭菜便成山珍。食客们常循着香气误入后厨,却见土灶边堆着松枝,竹匾里晒着新采的黄花菜,恍若闯入了某本泛黄的食谱。
入夜后,山月爬上老梨树的枝桠。主人家搬出藤编的矮凳,招呼客人围坐在晒场。一壶自酿的山楂酒在粗瓷碗里荡漾,老猎户说起年轻时追獐子的往事,城里的孩子数着银河里的星星问东问西。山风掠过竹海,蝉鸣与溪声忽远忽近,灯笼投下的光影里,有人轻声哼起三十年前的民谣。
梨木台的农家院不似精修的效果图,木柱上的裂纹里藏着故事,墙根处的青苔记录着雨季的长度。但正是这份未经雕琢的拙朴,让都市人紧绷的神经得以松绑——当晨雾漫过晾衣绳上的粗布衫,当山雀啄食窗台上晾晒的野山楂,时光仿佛倒流回那个车马很慢的从前。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