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

青岛乐购,外资超市的中国式生存启示录

教会网 2025-04-27

外资零售业的"黄金时代":乐购如何叩开青岛大门

2006年,当英国零售巨头TESCO以"乐购"之名落户青岛辽阳西路时,这座海滨城市的商业版图正经历一场静默革命,彼时,家乐福、麦德龙等外资商超早已在青岛布局,但乐购的进驻仍引发轰动——这座占地2.3万平方米的"巨无霸"购物中心,不仅配备当时罕见的双层停车场,更将"天天低价"的欧洲零售理念与海鲜干货飘香的本地市集奇妙融合。

青岛乐购,外资超市的中国式生存启示录

在青岛商业史上,乐购的选址策略堪称教科书级案例,辽阳西路店辐射浮山后百万人口社区,崂山店瞄准新晋崛起的东部商务区,每家门店都精准卡位城市发展轴线,高峰时期,青岛乐购单店日均客流量突破8000人次,生鲜区现开三文鱼、现烤面包的透明操作间,成为青岛大妈们口耳相传的"洋气体验"。


本土化突围战:从英式货架到海鲜市集

乐购在青岛的真正转折点始于2009年,当管理层发现进口奶酪的滞销率高达37%时,一场彻底的本土化改造拉开帷幕,海鲜区增设现开海蛎子、活八带鮹的水产摊位,熟食档口开始供应老青岛钟爱的脂渣、熏鲅鱼,甚至开辟专区销售即墨老酒、王哥庄大馒头,这种"欧洲骨架+青岛血肉"的混搭模式,让乐购在2012年迎来业绩巅峰,崂山店海鲜节单日销售额突破120万元。

但本土化远不止商品陈列,每周三的"银发族特惠日",青岛乐购专门调低货架高度,配备老花镜和放大镜;针对青岛人"靠海吃海"的饮食传统,推出凭当日渔船票享受生鲜折扣的独创营销,这些细节让外资超市逐渐褪去"洋标签",真正融入城市肌理。


电商冲击下的艰难转身:华润万家时代的进化实验

2014年华润收购乐购中国业务,这场看似悲情的退场,却为青岛乐购打开新生存维度,原辽阳西路店悄然换上"华润万家"招牌时,消费者发现冷冻区新增了日日鲜系列,收银台旁出现扫码购自助机,更关键的是,货架上青岛啤酒的SKU从12种激增至37种,涵盖全系百年历史复刻款。

数字化转型成为救命稻草,2020年疫情中,青岛乐购率先上线"超市直播间",崂山店店长亲自上阵演示蛤蜊清洗技巧,单场直播带动周边商品销售超80万元,会员系统与华润通积分打通后,65%的老年顾客学会了用手机查优惠券,这个数字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社区共生:超市空间的公共性再造

在浮山后社区,原乐购超市早已超越商业空间的定义,晨练老人习惯在开门前聚集在广场打太极,晚托班孩子在图书角写作业,甚至社区人大代表选举的投票箱都长期设在服务台,这种"第三空间"属性的强化,让超市在电商围剿中找到了不可替代性。

2018年的改造更凸显这种趋势:生鲜区扩大30%引入即食海鲜吧,服装区转型为共享厨房,就连停车场都划出新能源车充电专区,青岛乐购(现华润万家)用十年时间完成从"卖场"到"社区枢纽"的蜕变,其客单价下降12%但复购率提升至每周2.3次,印证了高频刚需的生存逻辑。


外资零售的青岛启示录:在地性才是永恒算法

回望乐购在青岛的18年沉浮,其轨迹暗合中国零售业变迁的所有密码,从最初照搬英国模式的"水土不服",到嫁接本地智慧的"混血创新",再到数字化时代的"场景重生",每一步转型都踩在时代脉搏上。

站在华润万家青岛辽阳西路店的生鲜区,仍能看到当年乐购的基因烙印:英式冷链系统保障的低温乳品柜,与冒着热气的现蒸海鲜档口比邻而居;智能价签实时变价系统下,本地茶农的崂山绿茶标注着"采摘于48小时前",这种全球化与在地化的微妙平衡,或许正是外资零售在中国的终极生存法则。

当夕阳透过玻璃幕墙洒在购物车上,那些推着孩子挑选水果的年轻父母可能不知道,他们正在参与的,是一场持续近二十年的商业进化实验,而青岛乐购的故事,终将成为中国零售史上最鲜活的转型标本。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