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

清真是什么意思(来历是怎么样的,有什么讲究)

教会网 2023-05-17



  穆斯林要求的“清真”,究竟是个怎么个来历,都讲究什么?

  老实说,“清真泛化”在北方沿海地区,原本是不太明显的,回汉两族相处大致和谐。甚至,这里的回民,都主动接受了沿海特有的妈祖崇拜文化,在祭拜真主的同时,也对妈祖娘娘同样饱含着敬畏之心。

  曹妃甸柳赞镇蚕沙口村的妈祖塑像

  甚至,其中有位大哥还跟我说,他小时候,看到回民男女都戴白帽子,曾经误以为他们是为了避免炸油果子的时候,头发不小心掉到锅里,所以才弄了个这样的装束。

  除了不吃猪肉外,他原本并没有觉得回民跟汉族人,有多大区别。

清真是什么意思(来历是怎么样的,有什么讲究)

  回民女性的白帽子原本是这样的,功能性很强,并非后来的那种宗教头巾

  但是,再后来,一些规矩,似乎多了起来,变得越来越“讲究”了。

  比如,一些非食品类商品、服饰竟然也打上了清真标识,比如所谓的“清真牙膏”、“清真香皂”、“清真卫生纸”、“清真BB霜”,还有“清真水”、“清真盐”、“清真茶”和“清真”酱油醋….这就有点夸张了吧。

  甚至,还有人认为,唱歌跳舞也——不清真!

  这里多说一句,成书于公元7世纪的《古兰经》里,其实并没有要求男性留胡子、女人罩袍蒙面,禁止歌舞娱乐等规定。

  欢腾的波斯舞蹈,波斯人(伊朗)皈依伊斯兰教后,仍然保留着歌舞娱乐、饮酒、绘画等传统民俗

  可是,《古兰经》的篇幅有限,那些没详细说,甚至都没涉及过的地方(毕竟,一千多年前从沙漠走出来的经书,很难面面俱到),就只能靠“权威人士”做出解释了。

  结果,这就衍化出了伊斯兰教中多如牛毛的派系。

  于是,随着后世的发展,各个教派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统治要求,发展出了独特的教法和相关准则,其中既有温和世俗的,也有保守严苛,甚至是走极端的。

  比如,有关《古兰经》里女性“要遮蔽身体,这样最容易使人认识她们,而不受侵犯”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在后来的实际生活中,具体用什么“遮蔽”,要“遮蔽”到什么程度,不同教派,就做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

  身着民族服饰的土库曼斯坦女性——中亚虽然以穆斯林居民为主但女性并没有罩袍蒙面的规矩,只有阿富汗除外

  除了穿衣戴帽,其余日常生活的细节,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穆斯林,对教义的翻译和理解,都带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比如,下面要说的这个“清真”一词的来历。

  “清真”,最早是古人对阿拉伯语经文中,“符合规矩的”汉语翻译。从元代起,就开始特指伊斯兰教信众们(当年被称作“回回”)聚集的地区、饮食习惯和寺院等等。比如清真街、清真饮食、清真寺等等。

  带有传统中式风格的北京东四清真寺

  也就是说,虽然早在唐代,中华大地上就有了伊斯兰教徒,但“清真”一词和中国的伊斯兰教相结合,还是要晚得多。

  到了明清时,伊斯兰教开始广泛使用“清静无染”、“真主原有独真,谓之清真”等中国特色的词汇来称颂真主安拉。

  这时候,伊斯兰教也称为“清真教”。

  因为这个“清真教”和食物相关的规矩比较多,所以,长期以来,在中华大地上,“清真”一词,普遍指代的是一种专有“饮食习惯”的说法。

  最典型的,就是——《古兰经》第六章:

  “血、猪肉、自死的、以及未以真主之名宰牲的,不可食”

  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伊斯兰教诞生的环境,就不难领会这番规矩的用意了。

  在公元7世纪的中东干旱半干旱地带,人们大多过着游牧生活,只有小块的绿洲,勉强维系着零星的农业生产。

  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为了更好地延续族群,必须要远离一些可能带来危险的食物。比如,容易变质的血液和不知原因就死掉了的动物(很可能是瘟疫导致)。

  还有猪这个肥美的动物,也不适合在沙漠中饲养。

  养猪,需要大量的谷物搭配用作饲料,在没有普及科学化养殖之前,大约得喂下三斤粮食,猪才能长出一斤肉。但中东的粮食生产就一直比较紧张,猪这种动物,显然是要和人类争夺口粮。

  因而,对于中东地区的游牧民族来说,养猪成了一种累赘。

  另外,猪属于杂食动物,体内有大量跟人类共患的寄生虫,食用的话,必须得彻底煮熟才能避免传染,而植被稀疏的草原和沙漠地带普遍缺乏柴薪,烹饪猪肉的成本实在太高。

  相比之下,反倒是牛羊肉趁着新鲜,半生状态就能食用,食品安全方面的风险,相对要低。

  更何况,牛羊骆驼这些大牲口,不但能让人吃肉,还能产出皮毛和奶制品,综合利用起来,确实比养猪吃肉更经济。

  还有,中东地区的游牧文明中,猪这样的动物,生性狡猾,不爱运动,确实不适合迁徙转场的游牧生活,必须得圈养。

清真是什么意思(来历是怎么样的,有什么讲究)

  也正因如此,咱们可以看到,从古至今,大量养猪的国家,几乎都位于定居的农业文明地区。

  其实,公元前2000年,中东地区最早的一神宗教——犹太教,就已经借上帝之口,严肃的告诫以古色列人,猪属于被神鄙视的“不洁之物”,别说吃它的肉,连触摸猪,甚至看见猪,都是不吉利的。

  再后来,到了公元7世纪,跟犹太人同属闪族的阿拉伯人中诞生了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进一步延续了这个老习俗,以真主的名义规定,穆斯林不可吃猪肉,并明文写入了《古兰经》当中。

  换句话说,虽然这些同宗教相关的饮食禁忌,几乎全是以“神”的口吻说出的,被奉为崇高的“圣训”,但实际上,诸多各具特色的忌讳,要论根源,还是离不开上述族群的早期生存环境。

  中东这样的环境,真的没法养猪

  那么,在中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环境下,为了尊重上述宗教习俗,这就有了清真食品、清真餐厅这些专门的称呼和场所。

  说到这儿,大部分人可能都觉得,只要剔除猪的元素就ok了,牛羊肉=清真。

  但按照一些所谓的“更虔诚”的规矩,即便是牛羊肉,没经过阿訇念经并以宗教方式宰杀的,都——不清真!

  所谓的“清真杀法”,其操作流程简单说就是——需要面向圣地的方向,由阿訇念诵经文,再以刀割喉放血的形式,弄死动物。

  可是,如今的牛羊肉们,大多都产自现代屠宰场的工业化流水线上…..

  这种情形下,非要拿着源自7世纪阿拉伯半岛的标准来严苛地规定21世纪信众们的生产生活,这样的操作,确实是会带来问题的。

  但无论怎么着,“清真”两字在咱们中华大地上,更多的,代表的是一种宗教饮食习俗。比如,咱们常见的那些印着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认证的“清真食品”。

  然而,在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最近十几年,出现了一种不断带节奏,清真概念泛化的现象——从清真食品到各种“清真+”。

  这就是开头举例的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清真牙膏”、“清真卫生纸”、“清真水”、“清真盐”、“清真茶”和“清真”酱油醋、清真收银台….甚至,还出现过,手术输血时,要求“清真血”的奇葩事件。

  这么看,空气也是各民族共享的,那日常喘气,是不是也“不清真”了呢?

  这似乎是有意在将传统的宗教饮食习惯,用作划分人群,制造民族隔阂的手段….

  而且,要划重点的是,“清真”,它是一种宗教饮食习俗,而非某些民族的天生饮食习惯。

  也就是说,虽然一些民族受某种特定宗教影响较深,信仰某种宗教的人比例高,但你依然不能说某民族=某宗教、某民族“天然”全民信仰某宗教。

  某个宗教和它旗下教派,跟某一民族的划分,绝非一个概念,是不可混淆的——宗教并非一个民族的代言,也无法涵盖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和特色文化,更不能死板的被强行认作某个民族的标识。

  像下面的文字,就是一种不客观的表述——这犯了“教族捆绑”的错误。

  同理,某种宗教的禁食规矩,并不就直接等同于某个民族整体的禁忌。

  更何况,按照咱们的相关法律规定,个人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这就包括了信或不信,信哪个的自由——没有哪个宗教是某个民族必须要信的 。

  而且,即便是放眼世界,宗教和民族,也并非是个直接捆绑的概念。

  比如,中东的阿拉伯人,就有一定比例的基督教信徒。阿拉伯民族并不等于伊斯兰教信徒。

  像以阿拉伯居民为主的黎巴嫩,基督徒和穆斯林的比例,就几乎是五五开。

  还有下图这位,塔里克·阿齐兹,曾是阿拉伯复兴党的重要成员,伊拉克基督徒。他在萨达姆政府时代,先后担任过伊拉克新闻部长、外交部长兼副总理。

  下面是2020年,巴沙尔与普京参观叙利亚大马士革的圣母玛利亚教堂时的愉快场景。身为穆斯林的巴沙尔,跟大主教相谈甚欢,还引用了不少《圣经》典故。

  来自基督教家庭的过圣诞节的叙利亚儿童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就是,“清真”,是一种宗教文化和饮食习惯,但绝不可简单粗暴地归为某个特定民族必须遵循的生活习俗。

  在中国,你选择“清真”是权利,“不清真”也是权利,都要得到保护。互相尊重,才能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