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

816核工业基地 核工业814厂

教会网 2023-05-26



  在重庆涪陵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神秘的地方。

  驱车经过涪陵的高速公路,交通提示牌上地下核工程基地的提示,引起了粤薇的兴趣。

  于是,从长涪高速公路转G319—武白路—白涛镇。

816核工业基地 核工业814厂

  开着导航,沿着盘山公路,一边是山高林密,一边是波涛汹涌的乌江,不一会就来到了地下核工程景区。

  购票大厅,是一栋红砖砌的小楼,墙上的大红标语“不要战争,要和平!” 颇有历史的沧桑感。

816核工业基地 核工业814厂

  买好门票和电瓶车票,从地下通道走到对面景区入口处。

  这里就是中国最神秘的地下核工程基地,代号816。

  坐上电瓶车,开始游览816地下核工程。

  816地下核工程基地,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的金子山,紧邻乌江,背靠武陵山。

  1966年由中央军委、周恩来总理批准建设。

  1967年,一支工程兵部队秘密进驻重庆涪陵的深山,开挖地洞。

  816工程总投资7.4亿元,打山洞不分昼夜耗时8年,安装设备耗时9年,先后有6万多军民参与建设。

  这是我国的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三线建设”进洞的原子能反应堆及化学后处理工程。

  为制造原子弹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厂,曾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

  816工程历经急建、缓建、停建和转产4个阶段,1984年因国际形势变化,国家战略调整,工程停建。

  停建时,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0%的安装工程。可以说,只差最后一步就可以投入运转,正式使用。

  2002年,国防科工委下达解密令,人们才得知,有一个代号为816的地下核工程。

  2010年,816工程的部分洞室首次作为景点向游客开放。2016年,休整提升后,重新开门迎接宾客。

  坐上绿色的电瓶车进入山洞,一阵阵凉凉的风吹过来,洞外是阳光灿烂,洞里却是略微阴凉。

  第一个参观点到了,一路有讲解员陪着观看、讲解。

  从参观、讲解中,才了解了这代号816工程的故事。

  历史背景

  1958年中苏决裂,苏联撤走了相关技术人员和资料。

  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舰发生激战,战火蔓延到中国南部地区。

  毛泽东主席随后在中央会议上两次指出,中国经济命脉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大后方。

  因此,中国急需准备另一个核基地,以备不时之需。

  选址批复

  60年代,国家决定在西南地区建一个地下核工厂,相关部门、专家多次考察、论证后,选址定在重庆涪陵白涛镇。

  为了保密,白涛的地名也从地图上消失了20年之久。

  工程建设

  六、七十年代,一支工程兵部队开进白涛镇。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三线建设,拧成了一股绳,坚决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建设伊始,816工程是国家高度保密的军工单位。

  816,对外称“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一个团的部队负责警卫厂区,通讯地址只能写重庆市4513信箱,很多情况都是严格保密的。

  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工程兵们一镐一铲地挖,开凿出全长20多公里,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主洞室高达79.6米,巨型的“世界第一人工洞体”。

  建起高大、宽敞的反应堆厂房、主控室、通风系统等。

  洞内是错综复杂的结构,建有大型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等130多个,整个金子山的内部几乎被掏空。

  在整座金子山,只有一个高达150米的烟囱高高矗立着,从外观根本就看不出有任何工程的痕迹。

  跟随着讲解员,深入地洞,在各个洞里穿行,一路参观、一路解说。

  乘坐电瓶车穿梭、行走在中央控制站、核原料反应区、逃生通道等。

  816地下核工程主要有:

  主厂房

  最大的洞室为核反应堆主厂房,拱顶跨度为31.2米,高69米,总面积1.3万平方米。

  核反应堆大厅

  位于第8层的核反应堆大厅,2、30米高的大厅内,反应堆的支架部分依然保存,工艺管圆形插孔密密麻麻,有1千多个工艺管道。

  旁边1米多宽防辐射沟内,铺满了重晶石沙,大厅顶部,布满了圆形的窟窿。

  大厅四周的墙上,乳白色油漆墙面依然闪闪发亮。

  反应大锅

  核反应堆大厅的底部,有一个圆形锅状的池子。

  池子的上口直径20米左右,5米深,称为核反应大锅。

  中央控制室

  主控制室,安放着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计算机控制台正对的圆形控制盘上,标注了许多个小孔,这些小孔与主控室内的计算机、核反应堆相连。

  图片来自搜索免费正版照片

  引水洞

  还有长达3公里的管道直通乌江,据说在乌江枯水期时,用于冷却核反应堆的抽水机如果同时启用,可以抽取乌江水量的1/3。

  在当时建设质量的高要求下,洞里的开关、线路、电子元件保持良好,到现在仍然不生锈,不发霉。

  已经开放的地方,安装了一些灯光,还有大部分区域尚未开放。

  整个建筑布局犹如迷宫一般,洞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中有洞。

  根据规划,有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

  若是没有人带领,根本就走不出来。

  参观完这些,讲解员带领我们走入了一个大厅,介绍816工程。

  在这里,看到:一座地下核工程从无到有,其中的艰难。

  816的建设者在这里,为国家贡献青春、才华和心血,仿佛看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这里,可以深切体会到: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需要传承,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己发展、强大起来,国家、民族才有希望。

  816工程,是中国三线建设的重要代表性工程。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为和平而建、又为和平而停的地下核工程,承载了许多的历史记忆。

  816地下核工程,集神秘、神奇、神圣,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洞体建筑。

  组合了三线建设、国防军事、核工程等元素,具有较高的国防军事、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以旅游景区的形式对公众开放,在国内,还是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816地下核工程成了一个红色旅游和国防教育基地。

  816地下核工程:门票40元,观光车票10元

  粤薇探秘神奇的816地下核工程

  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

  图文原创:粤薇视界

  未经许可,不得商用和转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