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

安德鲁卡内基 安德鲁卡内基的后代

教会网 2023-05-29



  这部分介绍的三位商业巨子会让人感受到美国的巨变:从经济实力明显处于世界第二梯队,到在产出、人均收入和技术进步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一位商业巨子是安德鲁·卡耐基(Andrew Carnegie)。他于1835年出生于苏格兰,13岁随家人移民美国。从这一简单的事实中,我们观察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从卡耐基生活的时代直到今天,美国从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自愿迁徙中获益巨大。

  当然,在卡耐基时代初期,虽然移民使美国受益匪浅,但并非所有移民都是自愿来到美国的,这是对美国极大的讽刺。在卡耐基定居的匹兹堡以南仅45英里[1]处就是弗吉尼亚州,一个蓄奴州。19世纪40年代末,匹兹堡是创业活动的温床,而紧挨它的弗吉尼亚州的社会形态却迥然相异,套用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不朽的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说的话就是,有些人从别人流下的汗水中榨取面包。卡耐基深刻意识到当时美国政体的根本矛盾,从一开始他就热心倡导废除奴隶制。

安德鲁卡内基 安德鲁卡内基的后代

  移民美国,卡耐基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比移民到其他国家要少很多,他可以大展拳脚,对此他非常清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热情地、毫无保留地接受了美国和美国方式。他喜欢带着自己的美式优越感来招惹、取笑,有时甚至讽刺他那些欧洲朋友。1886年,他开始写书,其中一句话后来成了名言:“世界上一些古老的国家像蜗牛一样缓慢爬行,而美国却像快车一样风驰电掣般疾驰。”

  1848年卡耐基开始发家时,英国是世界领先的经济体。迟至1870年,英国钢铁产量仍超过世界其他地区钢铁产量的总和。卡耐基一手将钢铁行业打造为属于他的王国,他驾着快车一路狂奔,超过英国。1900年,也就是卡耐基退休的前一年,美国的钢铁产量是英国的两倍,其中很多钢铁来自卡耐基自己的钢铁厂。这些质量最好、价格最低的钢铁可在世界各地买到。

  作为一个人,卡耐基问题多多,后面我们会不时读到。他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包括他如何对待那些早年帮过他的人、如何对待工作搭档、如何对待手下劳工,所有这些方面都有助于人们了解他的个性特征。同样有助于人们了解他的还有:他对过去的怀念(他在苏格兰买了一处带城堡的大庄园)以及对未来的热切渴望。本书描绘的每位商业巨子都会面临如何处置自己创造的财富的问题。他们每个人都变得特别富有,其富有程度超出他们在年轻时的想象。卡耐基处置巨额财富的方式比较独特。

  卡耐基属于那些生于19世纪30年代、后来被贴上不好听的“强盗大亨”标签(不论是否如实)的商业巨头中的一位。他们中,J.P.摩根(J.P.Morgan)比卡耐基小两岁。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生于1839年,又比摩根小两岁。

  伊士曼(Eastman)从未被称为“强盗大亨”,他和卡耐基完全不同。卡耐基很健谈,其撰写的文章和书流传很广,他对生活充满热情,同时充满欲望,生活永远都无法满足他。匹兹堡不够大,让他无法尽兴;退休后的20年内,他在气派的苏格兰城堡庄园(在这里他宴请款待世界名流)和华丽的曼哈顿豪宅两地间往返。如果可能,卡耐基愿意像浮士德那样跟魔鬼做交易,换取再活一次的机会,以获得世俗享受。

  相比之下,伊士曼与大众比较疏离。这位因为将摄影商业化而变得富有的人大隐于市。他写过大量的信,但很少写文章,也未撰写过书。他最亲密的商业伙伴名叫亨利·阿尔瓦·斯特朗(Henry Alvah Strong)。斯特朗欣赏伊士曼,却从未(正如斯特朗自己承认的)真正了解他。伊士曼与自己的母亲关系紧密;但是,根据有限的信息判断,他对母亲的爱并未得到完全令人满意的回应。伊士曼是本书中唯一一位从未结过婚的商业领袖,也是美国商业史上大公司首席执行官当中少数几位从未结过婚的人之一。

  乔治·伊士曼不仅在其家乡罗切斯特享有盛誉,而且在全世界都声名远扬(他的柯达相机在世界各地都有销售),尽管如此,晚年他却形单影只。到后来,他的朋友们相继离世,他自己身体也越来越差。他不要像浮士德那样与魔鬼做交易来苟活。他自杀了。

  伊士曼非常慷慨地处置自己的巨额财富,他常以匿名方式做慈善,将自己的财富用于医疗保健、教育和文化。他具有非常成熟的审美。就摄影行业而言,他不仅仅是参与市场竞争那么简单,可以说他改变了整个行业。他使每位有1美元可支配收入并对拍照感兴趣的人都能拥有一部柯达布朗尼(Kodak Brownie)相机。

安德鲁卡内基 安德鲁卡内基的后代

  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成立于1880年,乔治·伊士曼是向市场推广消费产品(而不是销售给其他企业)的先锋商家中的一员。这些消费品是有品牌的,这一点很重要。

  19世纪80年代是见证品牌消费品大量进入大众市场的10年。宝洁公司(Procter& Gamble)创立于1837年,但象牙肥皂(Ivory Soap)[2]出现在1879年。美国烟草公司(American Tobacco)创立于1882年。可口可乐(Coca-Cola)和强生公司(Johnson&Johnson)都成立于1886年。在一个又一个产品类别中,有全国知名的品牌和精美包装的产品成为市场的主导。而在相机类别中,市场的主导者是柯达。

  这种品牌产品主导市场的情况是空前的。1880年之前,推向市场的品牌产品存活期都很短。有一些例外,比如玮致活陶瓷公司(Wedgwood),但并不多。然而,如果我们看看上面列出的19世纪80年代进入市场的品牌,会发现它们今天仍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怎么回事?

  19世纪60年代是美国南北战争和政治混乱的10年。19世纪70年代,美国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经济大萧条。到19世纪80年代,联邦得到了保全,经济大萧条也结束了。同样重要的是,电报技术和铁路网已发展成熟,品牌产品因此可以打入全国市场。

  任何事物,如果它能打破时间和空间阻碍,都会为敏锐和极具胆识的企业家带来巨大的新机遇。伊士曼两者都具备。如果没有铁路和电报这两项当时的科技奇迹,伊士曼柯达公司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有人认为,互联网将在21世纪扮演类似的角色,并且出于同样的原因。互联网使数据和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很方便地传输。

  19世纪80年代,伊士曼感受到了新的风向,当然其他人也能感受到。他(以及其他几个出类拔萃的人)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顺风而行。19世纪80年代是美国经济真正开始繁荣的开端,工厂生产出大量人们想要的东西,比如便宜的相机(相较于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衣服和住所)。

  这部分介绍的第三位企业家是亨利·福特(Henry Ford),他的名气在美国无人能及。20世纪20年代初,当他和他的公司处于鼎盛时,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完全改变了。而在安德鲁·卡耐基随全家移民,踏上美国的土地时,美国经济还是典型的殖民经济:出口农产品,进口制造品;试图用关税来保护本国经济;因为当时世界经济实施的是固定汇率,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赤字,所以它一直面临国库中黄金流失的风险。

  到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已成为未来产业(就当时而言)的世界领导者,尤其是汽车和电力。亨利·福特不仅掌控着从1908年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汽车工业,他的汽车生产方式也成为一个商业奇迹。福特主义(Fordism)一词被译成多种语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福特位于底特律迪尔伯恩郊区胭脂河(River Rouge)的庞大的工业厂区进行参观。

  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不再担心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其历史上首次变成债权国,成为商品出口引擎,而且还在海外建立了生产工厂。早在1911年,福特就在英国建有一处工厂。

  美国变为车轮上的国家,在这方面,亨利·福特做出了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贡献。他让普通大众都买得起汽车。机动化的交通也改变了美国的城市。1900年,每天有250万吨马粪和6万加仑的尿液被倾倒在纽约市的街道上。想象一下汽车带来的巨变。

  福特的问题是,他相信新闻中对自己的赞美。在美国商业史上,一些商业巨头都有狂妄自大的毛病,而福特的狂妄比任何其他人都更甚。1927年后福特惨淡的生活状况有力地证明了:人们对权力不受制约的创始人心怀恐惧,是明智的。

  卡耐基、伊士曼和福特三位商界巨头,他们一生的从商经历将读者从早期不发达的美国带到了成为世界霸主的美国。这三位企业家的一生都展现出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是相似的,但他们各自的应对方式却截然不同。

  注释:

  [1]1英里约为1.61千米。——译者注

  [2]象牙肥皂是宝洁公司的一款经典产品,也是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译者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