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方式有哪些 语文的五大表达方式
这种情况,有时会让客人连有这类商品在贩售都不知道。虽是努力做出的商品,但在世上却处于「不存在」的状态。这样当然无法畅销。请试着回想去超市购物的情景。非买不可的物品、大幅降价的商品,会吸引人们的目光,但我们在购物时,都不会发现大部分的商品位在什么地方。
因此,想表达的必须仔细传达。人们会从你传达的讯息来判断你。以前有一本畅销书提到的「90%由外表决定」,是根据「麦拉宾法则」,这条法则阐述了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麦拉宾主张的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否真的九○%由外表决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不过人们往往会以亲眼看到的印象来做判断,所以才有人说不能光凭外表来判断一个人。外表的资讯传达给对方,就此成为判断的基准。换句话说,内心想法这种看不见的部分,难以成为判断的基准,也就是不容易表达。
「就算没说,对方应该也会明白。」、「他应该了解我,所以就算不刻意表达也没关系。」很遗憾,我认为最好别保持这种期待。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件事。向我发牢骚的人,为人认真、踏实,但不太会为自己宣传。他说:「我的主管完全没看到我的努力。我明明很卖力工作,但那些老对主管拍马屁的员工却得到好评;而像我这种做事踏实,不太表现自己的人,却得不到好评。真受不了。」他的心情我懂。不过,若以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看,他的表达方法很失败。人们都是以从对方那里接收到的讯息来判断,所以要是没能好好表达,就很难让对方了解。或许你没必要逢迎拍马,但是「就算我不说,他也应该明白才对」,这种想法应该舍弃。
过去有许多指导表达方式的书籍问世,当中也有不少成为畅销书,可见有这么多人怀抱这难解的问题,为了如何表达而感到苦恼。说到表达方式,有各种不同的面向,在此我们先归纳整理。表达方式有两个课题。分别是「表达不够」和「表达方式不佳」。表达不够是「量」的问题。而表达方式不佳是「质」的问题。别把这两者搞混,分别思考会比较容易明白。
表达不够,就是「表达频率(次数)」的问题。如同前面所说,如果只传达一次,没表达清楚也是常有的事。对方可能无法一次理解,也有可能听过就忘。因此,想表达的事要反复传递。尤其面对健忘的人,以及难以理解的人,希望各位能留意「频率」。我明明说过很多遍了……请别这么想,为了达成目的去做自己能做到的事,这才是明智之举。不过,有时提高表达频率会造成反效果,要特别注意。因为在表达的过程中,若是让对方产生负面情感,接下来越提高频率,越有可能加重负面情绪。所以「表达技术」,也就是表达的「质」相当重要。
一再吹嘘的人,这种人就算有话想表达,聆听者一再听他自夸,会渐渐感到不耐烦,而对谈话内容产生负面反应。这边也说说我的经验。学生时代,要是持续上一些无趣的课,我就会越来越讨厌那门学科。原因就出在授课老师表达方式低质。另一方面,表达方式的质量较高的老师,上的课比较有趣,所以会越来越喜欢那门学科,而变得拿手。可见表达方式的质量真的很重要。难以理解、太过抽象、枯燥无趣……这全都是表达方式的质出了问题。不管再怎么努力表达,听在对方耳里,只觉得「不懂你究竟想说什么」,这样实在很令人遗憾。
这并非全然是表达者的责任,有时接受者的理解能力低也有关系。话虽如此,就算问题出在对方身上,还是改变不了表达失败的事实。如果有事想传达,想让对方明白,就得提高频率,同时在表达方式上多花心思,以提高质量,这点很重要。口才好不等于会表达这是之前我听某场演讲时的经验。讲师口才很好,但他说的话完全进不了我心里。该怎么说呢,就是他说的话从头上掠过的感觉。听说他是演讲老手,举办过数百场讲座。所以他说起话来确实流畅无碍,滔滔不绝,但说的话却传不进人的心里。
许多讲师只是罗列自己想说的话,很遗憾,结果就是「表达失败」。不过,往往本人似乎对此浑然未觉。或许是因为周遭人都说他口才很好,使他没机会发现。如果听众是说「恍然大悟」、「深有所感」、「获益匪浅」,那就代表表达清楚;但如果是说「口才真好」,这样的感想就不太一样了。
很多人希望自己妙语如珠,但即使没能口若悬河也没关系(如果是想成为说话专家,那就另当别论)。口才好与会表达是两码子事。创造出有自己风格的「表达技术」,就能造就流畅的沟通。
想学习更多的知识,请阅读我的另一篇文章不知凡几资源网资源课程下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