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 背水一战是谁的典故
历史上有名的战神有很多,耳熟能详的也不少,什么白起、吕布、项羽、霍去病等。纵观下来,能够善终的少之又少,那么为何历史总是在轮回呢?难道后起之秀就不知道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我想应该不是不想借鉴,他们大部分不得善终的原因不是不够聪明,而是不够韧性,换句话说就是情商压制了智商,之后导致自己的失败。
我们就拿项羽来说吧,谁都知道刘邦这人,地痞无赖一个,打仗也没有什么水平,纵观他指挥的战斗,有几场是打胜的?更别说什么打的完美的了,但是他为何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呢?最主要原因是脸皮厚,心机深,会笼络人,也会节制部下,小编在几遍文章都剖析了刘邦这个人,他能驾驭萧何、张良、韩信这样的大才,的确有过人之处。反过来看项羽,他只知道打杀冲锋,没有系统观念,不会整体布局,不会利用人性的优点和弱点,而且还有很致命的缺点,就是刚愎自用。刘邦虽说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他知道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就如韩信问他要官要地,他统统给,不在乎眼前的得失,等到合适的时机,才把韩信收拾彻底。
那么项羽是怎么败的呢?我们从两方面来看他的失败,一是他的战略眼光;二是他的性格缺陷。
公元前二0三年腊月,韩信屯兵该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他没有急于找项羽单挑或者正面出击,而是先做战术部署,他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陷阱,等着项羽入套。这有可能是最早的口袋战术了,他布置好之后,为了吸引项羽进入圈套,开始使用计谋,他让部下冲着楚营喊话:“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其实这就是心理战术,他要从心理上击垮楚军。同时激怒项羽,让他进入自己设置好的圈套,其实这静下来想想就知道,既然都两军对垒了,为何不直接开战要喊话呢?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想项羽并非傻子,他知道这是汉军的计谋,他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给自己的部下做思想工作,纠正部下因此产生的错误认知,但他为何没有这样做呢?这也许就是韩信和项羽的区别吧!这使得楚军军心开始动摇,动摇为何汉军军营有这么多楚人,怀疑自己的战斗是否值得,怀疑楚王的思想正确性。这是一个致命的东西,相信现在人都知道,这对于团队建设非常不利。
这就是四面楚歌的由来,这就是韩信
的一个心理战术而已,沿用到现在,人们用此形容形势不容乐观,这个时候楚霸王项羽率领十万大军,直冲韩信的圈套,韩信则是边打边退,一直让项羽深陷其中才对项羽发起总攻,待项羽知道自己已经中计时,为时已晚。项羽想退守,但是奈何包围圈已经层层叠叠,白天他要冲锋陷阵,夜里四面八方还有汉军的嘤嘤楚歌,这让他的楚军,士气低下,无心战斗,这也是导致他战败的直接原因。
就这样十万大军被消灭殆尽,汉军一直紧追项羽,追到了乌江边上(今安徽和县东北),楚霸王项羽身边只剩下二十多个人,他心知大势已去,心如死灰,此时的江边小船,艄公是楚地亭长,劝他马上渡船回到江东,这样才能图谋再起,但是生性刚愎的项羽,居然说来时八千江东子弟,现在回去只有这几人,已经无颜面见江东父老。
就这样一代霸王,战斗到最后,自刎乌江边上,这也让历史遗憾,让民众唏嘘。总结来说这是他不能屈伸的性格导致的最后结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