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殖

水貂哺乳期吃多少牛奶(宠物貂能喝奶吗)

教会网 2022-10-29

如何饲养水貂

水貂又名美洲水貂,为世界裘皮市场的三大支柱商品。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水貂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水貂哺乳期吃多少牛奶(宠物貂能喝奶吗)

水貂的养殖技术

水貂又名美洲水貂,它的体形细长,雄性体长38-42厘米,尾长20厘米,体重1.6-2.2公斤,雌性较小。水貂体毛黄褐色,颌部有白斑,头小,眼圆,耳呈半圆形,稍高出头部并倾向前方,不能摆动。其颈部粗短,四肢粗壮,前肢比后肢略短,指、趾间具蹼,后趾间的蹼较明显,足底有肉垫。水貂主要在夜间活动,吃小型啮齿动物,也吃蝼蛄、蛙类和鱼。水貂的主要商品部分是皮。水貂皮、狐狸皮与波斯羔羊皮,为世界裘皮市场的三大支柱商品。现已经列入国家濒危物种数据库。

水貂的生活习性

水貂水貂栖息于河边及湖边等地带。居住在岸边的天然洞穴中。夜行性。行动敏捷,善于游泳和潜水。性情凶猛。单独活动。以鼠、兔、蛙、鱼,以及植物果实等为食。[2]

水貂是一种半水栖动物,善于游泳、潜水,夏天更喜欢嬉水。野生水貂多在近水地带,利用天然洞穴营巢,洞口在岸边或水下,附近多有草丛或树丛作掩护。水貂是肉食动物,喜食鱼、虾、蛙、蛇、野鼠、野兔、鸟类,除交配和哺乳期外,多单独散居。[3]

繁殖

水貂为季节性繁殖动物,每年在2~3月发情、交配,4月末或5月初产仔,一般每胎平均产仔5~6只。仔兽10~11个月龄达到性成熟,6.5~7.5个月龄毛皮成熟。在野生条件下,大部分水貂的寿命只有1.5~2.5年,个别可达6年以上。家养水貂寿命可达12~15年,有8~10年的生殖能力,种用水貂一般可利用年限为3~5年。

配种

水貂一般从9月份开始到翌年2月止。这一时期要供给足够的全价饲料,满足生长发育、换毛、生殖器官发育所需的营养。特别是要保证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酵母及维生素的供应。动物性饲料要占65%,谷物性饲料占10%~15%,果菜占10%~12%,同时每只要补给麦芽10克,棉油0.5克、酵母粉3克,鱼肝油500国际单位~1000国际单位,VE25毫克。同时要认真选留种貂,选毛色好、食欲旺盛、性情温顺的留种。

从配种开始到配种结束,时间一般在3月上中旬。在配种季节母貂可以出现2~3个发情周期。一个发情周期通常是6~9天,发情持续1~3天,间情期是5~6天。从冬至后70天左右,当日照延长到11小时以上时,就具备了配种能力。日照在11.5~12小时是发情旺期,即3月上中旬。在这一时期配种的母貂空怀少,产仔多,仔貂死亡率低,此时要做到适时配种。

发情鉴定要做到看、检、放。

“ 看”是观察母貂发情表现。发情的母貂往往兴奋、活跃,常在笼内来回走动,时而在笼网上攀立四望,时而坐蹭外阴部,尿液呈绿色。性情温和,捕捉时温顺。

“检”是检查母貂外阴部的变化和阴道分泌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发情母貂外阴部变化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阴毛略分开,阴唇微开张,呈淡粉红色;

第二阶段,阴毛明显分开倒向两侧,阴唇肿胀突出,有的外翻,有的呈现几瓣,呈乳白色;

第三阶段,阴唇肿胀,但有皱纹,较干燥,呈苍白色。镜检阴道分泌物,发情的母貂与公貂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表现。

发情的母貂愿意进入公貂笼,当公貂追逐时,兴奋地与其周旋嬉戏,且发出咕咕的叫声。水貂的配种方式有两种,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发情周期内达到2个或2个以上交配。周期复配可以分为:

第一,两个周期两次配种。即前一个周期达成初配,间隔6~9天达成复配;

第二,两个周期三次配种。即第一个发情周期达成初配,间隔6~9天连续2天达成2次交配。

交配期的公、母貂食欲下降,应喂给营养水平较高的饲料。饲料要新鲜、适口性强,尽量使其多吃,保持体力。

妊娠

从最后一次受配到产仔,这段时期营养水平应是全年最高的。要求饲料新鲜、多样,而且搭配合理,供应相对稳定。日粮中蛋白质供给应达到25~30克。在孕期前10~15天里供给配种期的饲料量,以后逐渐增加。除保证蛋白质供给外,每日还要供给VA750国际单位~1500国际单位,VD75~100国际单位,VE5毫克,VC10~20毫克。这一时期,饮水要清洁卫生、充足,环境力求安静,早防产后缺奶;减少捕捉母貂,防止惊恐。在小室内垫草做窝,注意场地消毒防疫。

产仔

产仔泌乳期是从产仔开始,到仔貂断奶分窝这一时期。即从4月下旬到5月中旬。在临产前,要注意识到临产前征兆。母貂临产前2~3天外阴肿胀,在仰卧晒太阳时,可看到母貂腹部胎儿活动;产前出现尿频、活动减少,时时发出咕咕的叫声,骚动不安,并叼草做窝。这时应及时观察其是否产仔。母貂在产仔后2~4小时排出油黑色胎便,说明产仔结束,这时通过听、看来判断貂健康与否。仔貂叫声粗短、洪亮者为健康仔。声音嘶哑、有气无力者为弱仔,对吃不上的弱仔要进行代养。对母貂要保证饮水供给,认真护理,防止母貂将仔貂叼出小室。在仔貂15~20日龄开始吃食时,要注意适当给母貂补饲。仔貂到25日龄时母貂泌乳能力下降,要适当对仔貂补食。到40~50日龄时要及时分窝。

水貂的养殖技术

棚舍建设

棚舍是供水貂防寒、避暑的设备,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规格一般为长25~50米,宽3.5~4米,棚檐高为1.1~1.2米。有的增加单栋棚舍跨度(8米左右),两边养种貂,中间养皮貂,可提高单栋棚舍的利用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毛皮质量。

笼舍是水貂活动,采食、排泄和繁殖的场所。笼是铁丝网编制的,小室多用1.5~2厘米木板制成,其规格有多种。单层笼舍:笼栏为70×30×40立方厘米(长×宽×高)。小室为30×30×30立方厘米或45×35×45立方厘米。双层笼舍:下层为种貂,上层为皮貂或幼貂。种貂笼为65×60×45立方厘米,小室为45×40×40立方厘米,皮貂笼舍为50×45×40立方厘米,小室56×30×23立方厘米,一个小室连成两间。貂笼式样较多,但要求简单耐用,不影响其活动,不跑貂,符合卫生条件,便于管理操作。貂笼大小根据不同用途的貂而定。

饲料种类

(1)动物性饲料

①鱼类饲料鱼类饲料是水貂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资源广泛,价格低廉。鱼的种类较多,概括起来可分为海杂鱼类和淡水鱼类两种。这些鱼除了河豚有毒鱼外,都可以做为水貂的饲料。

新鲜的海杂鱼可以生喂,这样适口性强,蛋白质消化率高,对有轻度变质的海杂鱼需蒸煮消毒后熟喂。少数海杂鱼和大多数淡水鱼含有硫胺毒酶,对维生素B1(硫胺素)有破坏作用,生喂后常引起维生素B1缺乏,也应经过蒸煮后熟喂。

水貂日粮中全部以鱼类为动物性饲料时,可占日粮重量的70%~75%,并且要多种鱼混合饲喂,同时注意维生素B1和维生素E的供给,才能保证良好的生产效果。如果鱼、肉及副产品搭配时,鱼类可占动物性饲料的40%~50%。鱼类饲料中不饱和脂脑酸含量较高,极易氧化酸败,鱼类的蛋白质也极易腐败。某些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含量也与肉类有明显不同,所以完全采用鱼类养貂效果不如鱼肉混合,特别是鱼类品种太单一时,效果更差。

②肉类饲类肉类饲料是全价蛋白质饲料的重要来源。它含有与水貂机体相似数量和比例的必需氨基酸,同时还含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肉类饲料种类多,适口性强,各种动物的肉,只要新鲜、无病、无毒均可被利用。

肉类饲料在日粮中可占动物性饲料15%~20%,最多不超过动物性饲料的50%。利用肉类饲料时,需经卫生检疫,无病害者可生喂,可利用的病畜禽肉或污染的肉需高温无害处理后方可食用,不可利用的应禁止食用。痘猪肉除需高温高压处理外,要尽量去掉部分脂肪。同时增加维生素E的喂量,并搭配一定比例的低脂小杂鱼、兔头、兔骨架或鱼粉等。

肉类营养价值较高,但价格也较高,因此,要合理利用。在繁殖期和幼兽生长期,可以适当增加肉类饲料比例,以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③肉类副产品肉类副产品包括畜禽的头,骨架内脏和血液等,在生产实践已被广泛应用。这些产品除肝脏、心脏、肾脏和血液外,蛋白质的消化率和生物学价值较低。因此,利用这些副产品喂貂数量要适当,并注意同其他饲料搭配。繁殖期注意不喂含激素的副产品。肉类副产品一般占动物性饲料的30%~40%。

④干动物性饲料常用的干动物性饲料有鱼粉、干鱼、血粉和羽毛粉等。

鱼粉含蛋白质40%~60%、盐2.5%~4%,用新鲜优质鱼粉喂貂,幼兽生长期,在日粮中占动物性蛋白质的20%~25%,在非繁殖期,占动物性蛋白质的40%~45%。鱼粉含盐量高,使用前必须用清水彻底浸泡。浸泡期间换2~3次水。

干鱼用干鱼养貂关键在于干鱼的质量。优质干鱼可占日粮动物性饲料的70%~75%,但在水貂繁殖期,必须搭配25%~30%的全价蛋白质饲料(新鲜肉、蛋、奶和猪肝等)。幼貂育成期和冬毛生长期,必须要搭配新鲜的痘猪肉或添加植物油,以弥补干鱼脂肪的不足。

血粉含蛋白质80%以上,其中含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胱氨酸较多,对幼貂生长和毛绒生长有良好的作用。质量好的血粉可以喂貂,但不易消化,所以用量不易太高,一般占日粮动物饲料20%~25%。饲喂时应逐渐增加喂量,并经过蒸煮处理后与其他饲料搭配。

羽毛粉羽毛粉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胱氨酸,对水貂冬毛的形成有良好影响。春秋两季换毛前1个月,日粮中加喂2~3克羽毛粉,连续3个月,有缓解自咬症和食毛症之效。羽毛粉应与谷物饲料混合蒸熟食喂。

⑤乳类乳类饲类是水貂全价蛋白质的来源之一,一般只在繁殖期和幼貂生长期利用,对母貂泌乳及幼貂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妊娠期一般每天可喂鲜奶30~40克,最多不能超过50~60克,其他时期可给15~20克。使用鲜乳一定要加热处理,一般在70~80℃条件下加热15分钟即可。无鲜乳可用全脂奶粉代替。

⑥蛋类饲料各种家禽的蛋及鸟蛋,都是生物学价值较高的饲料,在繁殖期利用效果较好。蛋类饲料应熟喂,否则由于抗生物素蛋白的存在,将使水貂发生皮肤炎、脱毛等症。在准备配种期间,公貂每只用量10~20克,可提高精液品质,妊娠和哺乳母貂日粮中给20~30克鲜蛋,不仅对胚胎发育和提高仔貂的生命力有利,还能促进乳汁的分泌。

(2)植物性饲料

植物饲料包括谷物、饼(粕)、果蔬类等,可为水貂提供丰富的碳化物和多种维生物。

谷物饲料一般占水貂日粮重的10%~15%,主要由玉米、大豆、大麦及副产品组成。其中豆类一般占日粮谷物类的20%~30%,喂量过大易引起消化不良。实践中大豆粉与玉米粉、小麦粉的混合比为1∶2∶1。将大豆加工成豆浆代替乳类饲料效果也较好。谷物类应熟喂,发霉变质的谷物易引起水貂黄曲霉毒素中毒,严禁食喂。饲料含丰富的蛋白质,但水貂对其消化率低,在日粮中比例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谷物的20%,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和下痢。

果蔬类饲料常见的蔬菜有白菜、甘蓝、油菜、胡萝卜、菠菜等。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维生素E、K、C的主要来源。蔬菜一般占日粮总量的10%~15%。利用时最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蔬菜搭配,同时要注意其新鲜程度,腐烂的蔬菜含有亚硝酸盐,喂后可导致水貂亚硝酸盐中毒。喷撒了农药的蔬菜必须待药效消失后才能喂。未腐烂的瓜果类也可以代替部分蔬菜。

(3)添加剂饲料

维生素、矿物质添加剂可补充饲料中维生素A、B、C、E和钙、磷及微量元素的不足,对保证水貂的营养需要,促进正常生长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常年供给。繁殖期可依情况增加喂量。

抗生素和抗氧化剂对抑制有害微生物和防止饲料腐败具有重要作用。夏季和幼貂生长期利用,能预防胃肠炎,并促进幼貂的生长发育。

水貂的饲养管理

(1)配种前的饲养管理:准备配种期饲养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调整适宜体况,保证水貂适时进入配种期。为饲养管理方便,通常又将水貂准备配种期分为前期(9~10月)、中期(11~12月)和后期(1~2月)。

(2)配种期的饲养管理配种期由于受性活动的影响,水貂食欲有所减退,特别是配种能力强的公貂。因此要加强饲养,供给新鲜、优质、营养丰富、适口性强和易于消化的日粮。以保证公貂有旺盛持久的配种能力和良好的精液品质。

(3)妊娠期的饲养管理妊娠期是水貂生产的关键时期。此期母貂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对饲料和营养物质的需求比其他任何时期都严格。因为水貂除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和换毛外,还要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营养,为产后泌乳贮备营养。

(4)产仔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此期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母貂泌乳力。持续泌乳时间和仔貂成活率。

(5)维持期的饲养管理配种结束后,公貂体况普遍下降,为使其尽快恢复,饲养标准不宜马上降低,应采用妊娠母貂或配种后期公貂的饲养标准,经15~20天待公貂体况有所恢复后,再转入维持期饲养。同时应将公貂集中起来远离母貂,以减少对母貂的干扰。另外,淘汰配种能力差,精液品质不良,失去种用价值的公貂。

(6)冬毛生长期的饲养管理此期水貂新陈代谢的水平也较高,因为,水貂除了为越冬贮存体脂和体蛋白外,还要生长厚密的冬毛。毛绒是蛋白角化的产物,故对蛋白质、脂肪和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需要,是很迫切的。所以为了生产优质毛皮,日粮中可消化蛋白质应达到30~35克、代谢能250~300千卡。动物性饲料在50%~70%,主要由鱼、动物内脏、血液、鱼粉、兔禽下杂等组成。日粮总量350~400克。

(7)仔貂养育仔貂出生,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摄取养料和排出废物,转变为自行呼吸、采食和排泄。出生后仔貂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由于机体发育不完善,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死亡。

(8)幼貂养育40~45日龄,仔貂已具备了体温调节和独立生活能力,当环境温度适宜时即可断乳。同窝仔貂发育均衡,可1次离乳,按同性别2~3只合笼饲养,7~10天后分单笼。同窝仔貂发育不均,先将体大强壮采食能力强的分出,体小虚弱,采食能力差的继续哺乳一段时间。分离前应做好笼舍的建造、或旧笼检修、清扫、消毒和垫草等工作,分窝时做好系谱登记工作,分窝后再提供优质全价、易消化、适口性强的饲料,及时给水仔貂离乳后,生长发育迅速,所以必需保证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

水貂的疾病防治

症状:病初体温急剧升高,口吐白沫,行步摇晃,拒食,多数出现血尿,下痢,不久呼吸困难,抽搐死亡。

一、炭疽

症状:病初体温急剧升高,口吐白沫,行步摇晃,拒食,多数出现血尿,下痢,不久呼吸困难,抽搐死亡。

治疗:皮注免疫血清10~15毫升、青霉素20万单位。消灭传染源,接种炭疽疫苗预防。

二、巴氏杆菌病(出血性败血症)

症状:瘦得很快,呕吐下痢,便中带血;严重者后肢瘫痪,颈部溃烂,死亡率很高。

治疗:皮注猪或鸡用多价免疫血清15~20毫升(仔貂或预防用减半)、肌注青霉素20万单位或土霉素10万单位,或链霉素0.1~0.2克。

三、犬瘟热(恐水病)

症状:初拒食,鼻干,在2~3天内出现急性鼻炎、眼结膜炎,眼泪和鼻涕粘性,打喷嚏,后发生神经机能混乱,全身肌肉出现痉挛。

治疗:皮注多价犬瘟热免疫血清和磺胺制剂及青霉素结合应用,或皮注山氏疫苗2毫升,连注射14天。

四、仔貂脓疱症

多发生于仔貂出生后5~6天。

治疗:排脓、消毒,涂抹青霉素,口服金霉素、葡萄糖、多种维生素。其母貂饲喂金霉素、维生素C、B1。

五、黄脂肪病

症状:多见于幼龄貂,常发生在7~8月。病初期,食欲减退或拒食,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后肢麻痹,不能站立。

紫貂不同生长时期应如何饲养

紫貂(学名:Martes zibellina)属中小型兽类,躯体细长,四肢较短。头形狭长,耳短而圆,嗅觉、听觉灵敏。接下来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紫貂的 饲养 方法 ,一起来看看吧。

配种期紫貂的饲养管理

紫貂的配种期是从6月中旬至8月下旬这一段时间,约2个月时间。此期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做好公母貂的放对交配工作,力争有较高的配种率和受孕率。在饲养上,饲料营养与准备配种期五太大的变化,不过公母貂应单独制定日粮标准。对公貂蛋白质水平应高些,即25—30g左右,另外要增加催情饲料,如动物脑、肝、麦芽、鸡蛋等营养。在管理上,为确保配种,每天早4:30—9:30,放对一次,其余时间尽量减少对种兽的干扰,保证种貂休息,保证饮水充足,注意遮阴。配种期紫貂每喂2次。早晨喂量占日粮的35%-40%,在配种结束后的9:30一10:00供给。晚喂量为60%一65%,在下午的17:30—18:00喂给。配种期串貂频繁,容易发生跑貂事故,因此,要严加防范,以防跑貂。配种期还须防止咬伤紫貂的情况发生,并做好配种登记。

妊娠期紫貂的饲养管理

母貂受配后,即转入妊娠期,紫貂从8月份至翌年2月份为胚泡滞育期,而其真正妊娠期为2—3月份。胚泡滞育期饲养上同准备配种期,而真正妊娠期应加强饲养,饲料必须全价,饲料中应保证牛奶、鲜肝、鸡蛋、水果的补给,如能补喂麻雀、松籽则更好。妊娠期的管理主要是创造安静的环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临产前要搞好产箱的保温工作,选择好的垫草。同时在紫貂妊娠滞育期必须搞好母貂换毛和越冬。

哺乳期紫貂的饲养管理

紫貂哺乳期在3—5月份。饲养上,基本同妊娠期,但不要控制饲料量,按食欲进行饲养。产仔初期的产仔母貂白天不出小室,晚上采食较多,所以早饲时,喂日粮的30%一40%,晚饲时喂日粮的60%一70%。管理上主要是搞好产仔母貂及仔貂的护理。产仔期应谢绝一切参观,防止一切惊扰,尽可能创造安静环境。仔貂检查要在3天内进行,检查目的除了解产仔数量、性别、健康状况外,更主要的是看母貂的泌乳力及泌乳量。

对产仔多、哺乳力差的母貂,可选择产仔日期相近、产仔较少的母貂代养。随着仔兽日龄增长,并视母乳分泌情况,当仔貂到1月龄时,可补喂饲料。一般仔兽在25—28天即开始采食,由母貂往小室内运送饲料,故此时饲料要稍细并稀些。仔兽开食后母貂不再舔食仔兽的粪便,以防仔兽患胃肠疾病,仔兽长到50日龄,母兽乳量减少,母兽明显消瘦,此时应及时断乳分窝,最迟不得超过60日龄。断奶后的母貂和仔貂饲料仍需维持哺乳期的水平,经2—3周后再转入准备配种期和仔貂育成期饲养。

幼貂养育

仔貂分窝最好一次断乳,分窝的幼貂成对养育在笼中,为防止互咬,最好是公母成双,同窝公母饲养更好,幼貂小室要铺垫草,以防受潮,饲养上按食欲情况进行最初分窝,仔貂食欲不好,1一2天适应后,食欲即恢复正常。随仔貂体重增加,而逐渐增加食量,以够吃不剩为准。幼貂在6月龄时,即达到成年貂大小,运动量加大,加之换毛和越冬需要,日粮比基础群日粮标准高10%一15%。到8—9月份,幼貂的食欲大增,易发生胃肠疾病,因此,须增加能量饲料的供给,如猪脂肪等,以减少饲料的容积。在日粮分配上,应采取早晚均量或三分日粮的饲喂方法。在管理上,从8月1日开始,所有幼貂都要单笼饲养,公母貂最好相邻,以便进行合笼驯化。应经常观察分窝幼貂的情况,并拿到手中仔细检查,看是否有尿湿症状,如有,可用双氧水或高锰酸钾稀溶液擦洗,然后用棉球擦干,撒上抗菌素即可。

冬毛生长期紫貂的饲养管理

紫貂8一10月份为冬毛生长期。此期除保证蛋白质供给外,还应注意含硫氨基酸的供给量。同时还应增加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饲料的供应,以保证冬毛迅速生长。

紫貂准备配种期

对于公貂是指从8月份结束交配开始到翌年6月中旬的配种前这段时间。对于母貂则从5月下旬的仔貂分窝以后到6月中旬的配种前的时间。此期主要任务是恢复公母貂体况,迎接配种期到来。在饲养上,应多供给新鲜而适口的营养全价的、易消化吸收的饲料。9—10月份是秋季换毛和蓄积脂肪、准备越冬的时节,此时要给予高能量和含硫氨基酸较高的蛋白质饲料。

种貂,特别是种公貂此期食欲猛增,易造成胃肠膨胀,应特别注意。日粮供给要均衡,切忌饥饱不均,喂饲后0.5—1h最好驱赶紫貂运动,寒冬季节,应加强小室保温。3月份以后,应供给营养丰富的食物,以满足公貂性器官发育及母貂妊娠的需要,如动物脑、鸡蛋、牛奶、鲜肝、麦芽等。维生素A、E、C也须补充。

在管理上,主要加强驯化工作。

①要加强运动,为配种准备好的体况。

②在2—5月结合称重训练种公貂的进出笼、合笼驯化及公母貂笼相邻排列,通过异性刺激,促进发情。

③在6月下旬对公貂睾丸发育及母貂外生殖器官发情进行检查,以确定配种开始时间。

水貂产仔哺乳期的饲养要点是什么?

(1)日粮配合要合理日粮要维持妊娠期的水平,尽可能使动物性饲料的种类不要有太大的变动。为了促进母貂泌乳,应增加牛羊乳和蛋类等营养全价的蛋白质饲料,并适当增加脂肪的含量。日粮配合必须要求营养丰富而全价,饲料新鲜而稳定,适口性强而易于消化的特点。因此,母貂日粮的热量可按1005~1089千焦供给,仔貂所需的部分应另外增加。日粮中的动物性饲料要达到80%以上,谷物饲料可占18%~20%,蔬菜可占1%或不喂。此外,每只每天还应补喂鱼肝油1~1.5毫升(含维生素A1500~2250国际单位),酵母5~8克,骨粉1克,食盐0.7克,维生素C20~30毫克,日粮总量应达到300克以上,其蛋白质含量要达到30~40克。

(2)饲喂制度要得当常规饲养一般日喂2次,最好3次。对一部分仔貂还应给予补饲。此时,饲料颗粒要小,稠度要小,但必须使母貂能衔住喂养仔貂。饲喂时,要按产期早晚、仔貂多寡合理分配饲料,切忌一律平均对待。此外,必须保证饮水充足而清洁,这对泌乳量大的母貂尤为重要。

(3)仔貂补饲要及时对生后数小时内因某种原因没吃上奶的仔貂,可用牛羊乳或奶粉经巴氏杀菌法消毒后,加少许鱼肝油临时滴喂,然后尽快送给母貂抚养。由于家畜常乳中缺少水貂初乳所富含的球蛋白、清蛋白和含量高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镁盐、卵磷脂、酶、免疫体(抗体)、溶菌素等复杂成分,故单纯靠牛羊乳哺喂幼龄仔貂是不易成活的。对同窝数量多、20日龄以上的仔貂,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可于哺乳前用鱼、肉、肝脏、蛋糕加少许鱼肝油、酵母进行补喂,每天1次。但不要全群普遍补喂,也不可1天多次饲喂,以防仔貂吃饱饲料不吮乳,造成母貂假性乳房炎(胀奶)而拒绝护理仔貂。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水貂的饲养方法是什么

水貂是一种重要的毛皮动物,其生长发育与光照密切相关,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水貂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水貂的饲养方法

一、选好场址,引进优质种貂

通过大地走访和外地考察,貂场最好选择建在坐北朝南的平地或港台地上,要求不积水,便于排水,交通运输方便。选购优质种貂要以市场销量大,易饲养的品种为首选,其次要以毛色纯正,光泽性强,针毛毛峰平齐无弯曲,全身被毛致密蓬松为原则,在要求貂体宽大,体长 40cm 以上,尾蓬松粗大,产子率高,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好。目前,较适合百姓养殖的有标准黑貂,金州黑貂,改良貂(美国短毛黑貂和金州黑貂杂交的后代)及少数彩貂,目前尤以改良貂种走俏市场,深受皮商青睐。是的大规模推广普及。养殖户因重要精心挑选,避开亲缘关系。

二、做好配种前的准备工作,适时配种

母貂发情配种期每年只有一次,即 3月至3月末约21天左右,配种期较短,时间性较强,误时将造成空怀,养殖户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配种期:此期的中心任务促进种貂的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使种貂体况达到中上等肥度,提高越冬能力,在 2月中旬,当环境温度达到 -14℃ 以下是,要将小室内填满防寒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当环境温度过低时( -28℃ 以下),要用稻草帘等保暖物将小室和笼的顶、侧面遮好,提高防寒效果,每天加水 2-3次,冬季可加温水,做好配种计划。

配种期:此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公貂性欲旺盛,精神活跃,配种能力强,产生品质优良的精子;母貂发情集中,性欲旺盛。在配种期,大部分水貂由于性欲冲动而食欲普遍下降,在日粮中谷物性饲料(或膨化料)占 30%-40%( 50克 左右),最好选用鱼、肉、肝、蛋、牛奶等易消化、适口性好的新鲜饲料。

配种期一天喂两次,早饲时间 8时,饲喂日粮的60%;种公貂在中午补饲 50克 饲料,要注意观察貂群的食欲、活动和粪便等情况,正确区分发情貂和病貂,对冰雕及时治疗,经常检查笼舍和小门,防止跑貂。每天要保证供给充足的水,小室、饲具、水和、地面都要保持清洁干燥。

配种:每年 3月5日至25日是我区最佳配种期,养殖户必须掌握母貂排卵周期。及时、准确地给母貂配种,根据母貂7~8天为一个发情周期的特点,采用周期复配和同期复配两种方式的结合办法,对貂实施配种。即:在一个发情期内的头两天,每天早晨配种一次,随后隔7~8天再复配一次;或在头一个发情期内头一天早配种一次,隔7~8天后连续配种两次。配种时,要将母貂放入公貂笼内,待公貂叼住母貂后,顺势将母貂放入公貂身下,让其爬跨,当公母貂连为一体后,母貂发出低微的叫声时,证明公母貂交配成功。公母貂交配时间长短不一样,短的20~30分钟,长的可达2个小时、交配时,人不能离开,及时把母貂抓回放回原笼,防止公母貂互相咬伤。配种完成后,要给些水饮貂,让其安静休息。

三、抓好饲养管理

水貂的饲养管理,通常把整个生产周期分为8个阶段实施管理。即:准配配种期(9月中旬至第二年2月)、配种期 3月5日 至 25日)、妊娠期(3月末至5月末)、产子哺乳期(4月下旬至6月末)育成期(子貂分窝到8月末)(公貂由3月末到8月末,母貂由5月末到9月末〕、冬毛期(9月到11月初),取皮期(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

水貂各生产时期有着内在联系,不能突然分开,每个时期都已前一时期为基础。第二部分已讲述了准备配种期和配种期,本部分将重点讲述妊娠期、产仔哺乳期、育成期和恢复期,以便饲养人员掌握饲养管理特点。

妊娠期:主要任务是满足配种后的水貂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确保胎儿和乳腺的正常发育。一股妊娠期为 47~52天。

妊娠母貂饲料中应减少体积大的饲料成分,体积大的饲料可以使胃肠过满,压迫子宫妨碍胎儿发育。此期较理想的搭配比例是植物性饲料 20~30%,动物性饲料中的肉类和副产品30~40%、鱼、蛋类30%~40%。妊娠期每天应饲喂2次,早喂日粮的35%~40%,晚喂日量食的60%~65%;从4月中旬(妊娠后期)左右可改喂3次,早喂30%、午喂20%、晚喂50%。产前一周左右适当减量,妊娠母貂过肥时,前期可稍加控制,后期则不应控制,以免影响胎儿的发育。妊娠期要给母貂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要有保证 4~6小时/天的光照,要经常保持笼舍、地面和各种用具的清洁卫生。食具要每次喂后刷洗,经常消毒,要保持水盆内有充足的清洁饮水,要在产前一周做好小室的消毒和续草保暖工作,妊娠后期要注意观察和照顾母貂,特别是临产前停食的母貂。

产仔哺乳期:主要是保证母貂健康,提高仔貂成活率。产仔哺乳期的饲料要求必须全价优质,适口性强。日粮中必须有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不足,会使母貂营养不良,直接影响仔貂的成活和生长。泌乳母貂对钙、磷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对钙(骨粉)的供给十分重要,若骨粉供给不足,常引起貂患 “佝偻病”。

哺乳期母貂前期可日喂两次,日喂干料 50~80克,动物性饲料60~90克。早喂日粮的35%~40%,晚喂日粮的60%~65%。25日龄以后仔貂开始采食,要逐日接配比增加饲料量,午间要补喂一次,喂量为早喂量,饲料要稀些,有条件可多加些牛奶、肝、蛋等。

母貂产仔时间多在傍晚、夜间和清晨,临产前一周左右母貂开始拔掉****周围的毛,露出乳头。产前活动较少,常卧于小室内,时常发出“咕咕”的叫声,绝大多数母貂产前拒食,母貂正常产仔过程为2~4小时,产仔时间超过8小时为难产,难产的母貂可注射临产素0.3~0.4毫升,注射后2~3小时仍产不出来时,要进行难产手术。

母貂产仔后立即咬断脐带,吃掉胎盘。舔干仔貂身上的羊水,3~5小时后产仔母貂排出黑黄色的粪便,说明产仔结束。母貂产仔后10~15小时要检查仔貂情况。先引出母貂打开小室盖用垫草搓手,扒开窝顶取出在貂检查。要清点数,检查脐带咬断情况和仔貂健康状况,如有死仔貂立即取出处理,对胎产9只以上者,采取代养,一般每只母貂能哺活8只仔貂。

对5日龄以内仔貂的护理很重要,要细心观察,适时检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减少仔貂的死亡;对5~25日龄仔貂,饲养管理要放在母貂上,要供给充足的营养,减少人为干扰;25日龄后的仔貂开始采食,要调配好饲料,逐日增加饲料量,保证母貂和仔貂的营养需要。同时,要保持小室内干燥卫生,定期更换垫草,要做好保暖降温工作。

育成期:主要是满足仔貂的营养需要,为培养优质的种貂和标准皮貂打好基础。当仔貂 50日龄断乳分窝后,到8月末为育成前期,育成前期仔貂生长发育快;仔貂9~11月末为育成后期,育成后期主要是换毛,也是冬毛生长期。

仔貂断乳的方法很多,要依据实际情现而定。目前,常用方法有集中断乳法、分批断乳法、母离仔断乳法。集中断乳法。是将仔貂一起全部分出,每 2~3只同性仔貂放在用一笼内饲养,约10天再再进行单笼饲养,也可一次分开单笼饲养;分批断乳法是在同窝仔貂发育不均匀时,先将强壮,能独立生活的仔貂分出,较弱仔貂留给母貂继续哺育,直到能独立生活后再分出。母离仔断乳法是在母貂泌乳不足的情况下,将母貂适时移出,仔貂留在原窝内,经过几天的人工护理后,在进行分离。仔貂分窝时要做好记录,同时进行初选种貂,把应用貂和种用貂分别放在貂场的不同位置。

分窝后 60日龄内,要不断给在貂增加饲料,能吃多少就给多少。60~90日龄的仔貂日粮较稳定,饲料调制稍稀些。要定期喂维生素E(每日每只3~5毫升)、维生素B1(每日每只2~3毫升)、土霉素每日每只12.5万单位。90~130日龄时,饲养营养水平要高于前期,日喂量:干料60~90克;动物性饲料要与干料1:1匹配。在日粮重要加喂钙质高的肉食。130日龄以后直到取皮,日粮中要供给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植物性饲料(或膨化料)与动物性饲料的比例也为1:1。同时,要加喂貂料预混料,增加饲喂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以利冬毛的生长,增加毛的色素和光泽。

种用貂和皮用貂在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基本相同。此期的饲养管理应注意防止仔貂中暑,要做好遮荫降温工作:应加强卫生清扫,供给充足的饮水。每天要给水 3~4次;仔貂育成后期,应特别注意小室垫垫草,以达到防寒、防潮、梳理毛被、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恢复期:公貂在配种结束后2~3个月内,饲料供给维持配种后期的营养水平,待体况恢复后,再转入一般饲养管理;母貂在断乳后,体力消耗较大,体况普遍下降,此时的饲料不应立即改变,暂时维持哺乳后期的水平,待母貂大部分体况恢复后,在坚持高标准饲喂20天,然后转为一般饲养。恢复期在管理上要坚持早食要早(6时左右)晚食延后(18时左右),并供足饮水。

冬毛生长期:水貂进入 9月份开始脱夏毛生冬毛,准备越冬。此期要满足营养需要,提高毛皮质量,促进种貂生殖器官的发育。进入冬毛生长期后期,将种貂和皮貂分群管理,种貂接受自然光有利于性器官的发育,皮貂避免日光直射使毛绒褪色。保护毛绒质量。此时,日粮中要保证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在38%以上,日喂量以貂不剩食为基准、饲料中要添加富含矿物和维生素的预混料(每只每天 2克 ),日粮中植物性饲料最好选用膨化全价料,并与动物性饲料配比饲喂,配比为 1:1。有条件的加5~10%的新鲜蔬菜。中特养的专用预混料可以改善母兽的生产性能,促进仔兽的发育,提高饲料的转化率。种类齐全、配比科学、营养平衡,能充分保障动物健康、均衡的生长、发育。

取皮期: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皮貂宰杀方法有电击法、注射法等。养殖户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确定宰杀方法。水貂的剥皮方法与狐、貉、兔的剥皮方法大体相同。

水貂在市场上的销量稳定,而且价格基本是呈稳中有升的状态,所以掌握好水貂实用养殖技术要点,养好水貂,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水貂的疾病防治

症状:病初体温急剧升高,口吐白沫,行步摇晃,拒食,多数出现血尿,下痢,不久呼吸困难,抽搐死亡。

一、炭疽

症状:病初体温急剧升高,口吐白沫,行步摇晃,拒食,多数出现血尿,下痢,不久呼吸困难,抽搐死亡。

治疗:皮注免疫血清10~15毫升、青霉素20万单位。消灭传染源,接种炭疽疫苗预防。

二、巴氏杆菌病(出血性败血症)

症状:瘦得很快,呕吐下痢,便中带血;严重者后肢瘫痪,颈部溃烂,死亡率很高。

治疗:皮注猪或鸡用多价免疫血清15~20毫升(仔貂或预防用减半)、肌注青霉素20万单位或土霉素10万单位,或链霉素0.1~0.2克。

三、犬瘟热(恐水病)

症状:初拒食,鼻干,在2~3天内出现急性鼻炎、眼结膜炎,眼泪和鼻涕粘性,打喷嚏,后发生神经机能混乱,全身肌肉出现痉挛。

治疗:皮注多价犬瘟热免疫血清和磺胺制剂及青霉素结合应用,或皮注山氏疫苗2毫升,连注射14天。

四、仔貂脓疱症

多发生于仔貂出生后5~6天。

治疗:排脓、消毒,涂抹青霉素,口服金霉素、葡萄糖、多种维生素。其母貂饲喂金霉素、维生素C、B1。

五、黄脂肪病

症状:多见于幼龄貂,常发生在7~8月。病初期,食欲减退或拒食,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后肢麻痹,不能站立。

治疗:

①急性型:肌注青霉素10~20万单位或维生素E5~10毫克。

②黄肝病:肌注青霉素15~20万单位,或加注“ATP”和葡萄糖等。

③慢性型:肌注青油10~15单位;维生素E5~10毫克;皮注维生素B、B12、叶酸等。便血者加注(或饲喂)维生素C、K,并可隔开交替注射。

貂的养殖方法

1.貉的饲养分几个时期?

为了便于饲养管理,根据貉的繁殖状态,将一年划分为不同的饲养时期。

(1) 成年公貉 准备(2) 配种前期为10~11月份;准备(3) 配种后期为12月份至翌年1月份;配种期为2~3月份;恢复(4) 期为4~9月份。

(5) 成年母貉 准备(6) 配种前期为10~11月份;准备(7) 配种后期为12月份至翌年1月份;配种期为2~3月份;妊娠期为3~5月份;产仔哺乳期为4~6月份;恢复(8) 期为7~9月份。

(9) 幼龄貉 哺乳期为4~6月份;育成期为7~11月份。

2.不同饲养时期有哪些生理特点和饲喂要求?

(1) 准备(2) 配种期 秋分以后,(3) 貉的性腺开始发育。冬至以后性腺和附性器官迅速发育,(4) 到翌年1月底2月初发育成熟,(5) 进入可繁殖状态。此期饲养管理的重点是,(6) 供给种貉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7) 特别是性器官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配种前1个月起,(8) 要给予足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及B族维生素,(9) 以满足生殖器官发育的需要。

(10) 配种期 此期由于性兴奋,(11) 公母貉的食欲下降,(12) 食量较低,(13) 尤其公貉每天要交配1~2次,(14) 整个配种期要产生和排出大量的精液,(15) 体力消耗也相当大。因此,(16) 必须保证供给全价且适口性良好的饲料,(17) 日粮中动物性饲料比例要适当提高,(18) 日喂两次。公貉中午要进行补饲,(19) 以鲜鱼、肉、蛋为主。要保证充足的饮水。

(20) 妊娠期 母貉 在妊娠期,(21) 不(22) 仅要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还要供给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及为产后泌乳蓄积营养。因此,(23) 此期应是全年营养水平最高的时期。日粮要做到全价、新鲜、易消化、适口性强,(24) 供给种类和组成保持相对稳定。切(25) 忌饲喂腐败变质的饲料,(26) 否则会造成胚胎吸收、死胎、烂胎和流产等现象。

(27) 泌乳期 母貉产仔后,(28) 为哺育仔貉和恢复(29) 自向的体力,(30) 营养消耗较大。在哺乳前期,(31) 在母貉日粮中应补充适量的乳类饲料(牛奶、羊奶、奶粉等)以促进泌乳。饲料加工要细,(32) 浓度调制稍(33) 稀些,(34) 并保证充足的饮水。泌乳后期,(35) 当仔貉开始采食或母乳不(36) 足时要及时给予人工补饲,(37) 方法是将新鲜动物性饲料绞碎,(38) 加入谷物饲料和维生素类饲料,(39) 用奶调匀饲喂仔貉。

(40) 恢复(41) 期 此期公貉由配种期的紧张活跃状态转为相对静止状态,(42) 行为表现懒散,(43) 不(44) 爱活动。因此,(45) 身体开始逐渐发胖,(46) 饲养水平保持一般即可。母貉由于在哺乳期哺育仔貉的营养消耗,(47) 此期体况一般偏瘦,(48) 因此,(49) 在断乳后20天内应给予哺乳期的日粮,(50) 以后再转为恢复(51) 期日粮。

(52) 幼貉育成期 仔貉20~25日龄开始采食,(53) 45~60日龄断奶分窝,(54) 90~120日龄体重增长最快,(55) 以后生长强度降低,(56) 150~180日龄基本停止生长,(57) 已达体成熟。断奶后的前两个月是决定其以后体型大水的关键时期,(58) 应供给优质、全价且热能高的饲料,同(59) 时注意无机盐和维生素的补给。食量不(60) 应限制,(61) 但也不(62) 要剩食浪费

关于水貂的养殖技术

美洲水貂分布在北美洲,从阿拉斯加到大西洋沿岸,以及西伯利亚和独联体的欧洲部分的几个国家。我国1956年从苏联引进标准水貂在黑龙江省的密山县、横道河子、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建立3个大型的国营野生饲养场,以后发展到东北3省、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自治区。后来广东沿海地区也曾引种试养取得成功。

水貂在野生状态下,多栖息在河床、湖岸、林中小溪旁等近水地带。利用天然岩洞作穴,穴内铺有兽毛、鸟羽或干草,穴洞长1.5米左右,洞口在岸边或水下。在岸边的洞口都有杂草丛或树丛遮掩,不易被发现。

在野生状态下,水貂以捕捉鱼、鼠、野兔、小鸟、两栖类及昆虫类动物为食。食物种类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冬、春两季多以鱼、鼠及其他哺乳类小动物为主,夏、秋季多以鱼、蛙、蛇及昆虫为主。水貂有贮藏食物的习性,还特别喜欢水,不仅是饮用,更主要的是在水中嬉戏,夏季尤其喜爱戏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是以笼养貂,不必给予人造水域让其戏水,只要给充足的饮水就可以了。

水貂野生强,性情凶猛,攻击性极强,多在夜间活动,本身敌害较少,只有少数猛禽、猛兽为其天敌。在配种季节也常常被猎人所捕获。水貂寿命12~15年,有8~10年的生殖能力,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种貂一般只利用3年。即头一年出生,到第二年春季参与配种,幼貂性成熟时间要9~10个月,第三年、第四年春季各繁殖1次,第四年秋季换毛后,即转入皮貂群,不再做种用。每年春季为水貂的繁殖季节,1年产1胎,每年春、秋季各换毛1次

水貂的养殖

水貂属食肉目、鼬科、鼬属,是一种小型珍贵的毛皮动物。在自然界中有美洲水貂和欧洲水貂两种,目前人工饲养的水貂主要是美洲水貂。

一、水貂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

野生水貂多为浅褐色,下颌有白斑,人工饲养的水貂毛色较深,多为黑褐色或深褐色,经过多年的选育和白色变种,彩貂的数量越来越多。

水貂身体细长,头小颈发达,四肢短,尾细长,尾毛蓬松;肛门两侧有一对肛门腺,分泌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水貂性凶猛,攻击性强,昼伏夜出,听觉灵敏,奔跑和游泳速度较快,也能潜水。水貂为肉食性动物,主要采食各种鼠类、蛇、两栖类、鱼虾、鸟类和昆虫等。水貂每年繁殖1次,2月至3月上、中旬发情交配,4~5月产仔,妊娠期平均为46天,每胎产仔5~8只,9~10月龄性成熟,第二年春季即可参加配种,繁殖年限可长达8~9年,寿命为12~15年。人工饲养情况下,使用年限要相对缩短。

二、人工饲养技术

1.棚舍建设

棚舍是供水貂防寒、避暑的设备,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规格一般为长25~50米,宽3.5~4米,棚檐高为1.1~1.2米。有的增加单栋棚舍跨度(8米左右),两边养种貂,中间养皮貂,可提高单栋棚舍的利用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毛皮质量。

笼舍是水貂活动,采食、排泄和繁殖的场所。笼是铁丝网编制的,小室多用1.5~2厘米木板制成,其规格有多种。单层笼舍:笼栏为70×30×40立方厘米(长×宽×高)。小室为30×30×30立方厘米或45×35×45立方厘米。双层笼舍:下层为种貂,上层为皮貂或幼貂。种貂笼为65×60×45立方厘米,小室为45×40×40立方厘米,皮貂笼舍为50×45×40立方厘米,小室56×30×23立方厘米,一个小室连成两间。

2.饲料的种类

(1)动物性饲料

①鱼类饲料鱼类饲料是水貂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资源广泛,价格低廉。鱼的种类较多,概括起来可分为海杂鱼类和淡水鱼类两种。这些鱼除了河豚有毒鱼外,都可以做为水貂的饲料。

新鲜的海杂鱼可以生喂,这样适口性强,蛋白质消化率高,对有轻度变质的海杂鱼需蒸煮消毒后熟喂。少数海杂鱼和大多数淡水鱼含有硫胺毒酶,对维生素B1(硫胺素)有破坏作用,生喂后常引起维生素B1缺乏,也应经过蒸煮后熟喂。

水貂日粮中全部以鱼类为动物性饲料时,可占日粮重量的70%~75%,并且要多种鱼混合饲喂,同时注意维生素B1和维生素E的供给,才能保证良好的生产效果。如果鱼、肉及副产品搭配时,鱼类可占动物性饲料的40%~50%。鱼类饲料中不饱和脂脑酸含量较高,极易氧化酸败,鱼类的蛋白质也极易腐败。某些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含量也与肉类有明显不同,所以完全采用鱼类养貂效果不如鱼肉混合,特别是鱼类品种太单一时,效果更差。

②肉类饲类肉类饲料是全价蛋白质饲料的重要来源。它含有与水貂机体相似数量和比例的必需氨基酸,同时还含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肉类饲料种类多,适口性强,各种动物的肉,只要新鲜、无病、无毒均可被利用。

肉类饲料在日粮中可占动物性饲料15%~20%,最多不超过动物性饲料的50%。利用肉类饲料时,需经卫生检疫,无病害者可生喂,可利用的病畜禽肉或污染的肉需高温无害处理后方可食用,不可利用的应禁止食用。痘猪肉除需高温高压处理外,要尽量去掉部分脂肪。同时增加维生素E的喂量,并搭配一定比例的低脂小杂鱼、兔头、兔骨架或鱼粉等。

肉类营养价值较高,但价格也较高,因此,要合理利用。在繁殖期和幼兽生长期,可以适当增加肉类饲料比例,以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③肉类副产品肉类副产品包括畜禽的头,骨架内脏和血液等,在生产实践已被广泛应用。这些产品除肝脏、心脏、肾脏和血液外,蛋白质的消化率和生物学价值较低。因此,利用这些副产品喂貂数量要适当,并注意同其他饲料搭配。繁殖期注意不喂含激素的副产品。

肉类副产品一般占动物性饲料的30%~40%。

④干动物性饲料常用的干动物性饲料有鱼粉、干鱼、血粉和羽毛粉等。

鱼粉含蛋白质40%~60%、盐2.5%~4%,用新鲜优质鱼粉喂貂,幼兽生长期,在日粮中占动物性蛋白质的20%~25%,在非繁殖期,占动物性蛋白质的40%~45%。鱼粉含盐量高,使用前必须用清水彻底浸泡。浸泡期间换2~3次水。

干鱼用干鱼养貂关键在于干鱼的质量。优质干鱼可占日粮动物性饲料的70%~75%,但在水貂繁殖期,必须搭配25%~30%的全价蛋白质饲料(新鲜肉、蛋、奶和猪肝等)。幼貂育成期和冬毛生长期,必须要搭配新鲜的痘猪肉或添加植物油,以弥补干鱼脂肪的不足。

血粉含蛋白质80%以上,其中含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胱氨酸较多,对幼貂生长和毛绒生长有良好的作用。质量好的血粉可以喂貂,但不易消化,所以用量不易太高,一般占日粮动物饲料20%~25%。饲喂时应逐渐增加喂量,并经过蒸煮处理后与其他饲料搭配。

羽毛粉羽毛粉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胱氨酸,对水貂冬毛的形成有良好影响。春秋两季换毛前1个月,日粮中加喂2~3克羽毛粉,连续3个月,有缓解自咬症和食毛症之效。羽毛粉应与谷物饲料混合蒸熟食喂。

⑤乳类乳类饲类是水貂全价蛋白质的来源之一,一般只在繁殖期和幼貂生长期利用,对母貂泌乳及幼貂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妊娠期一般每天可喂鲜奶30~40克,最多不能超过50~60克,其他时期可给15~20克。使用鲜乳一定要加热处理,一般在70~80℃条件下加热15分钟即可。无鲜乳可用全脂奶粉代替。

⑥蛋类饲料各种家禽的蛋及鸟蛋,都是生物学价值较高的饲料,在繁殖期利用效果较好。蛋类饲料应熟喂,否则由于抗生物素蛋白的存在,将使水貂发生皮肤炎、脱毛等症。在准备配种期间,公貂每只用量10~20克,可提高精液品质,妊娠和哺乳母貂日粮中给20~30克鲜蛋,不仅对胚胎发育和提高仔貂的生命力有利,还能促进乳汁的分泌。

(2)植物性饲料植物饲料包括谷物、饼(粕)、果蔬类等,可为水貂提供丰富的碳化物和多种维生物。

谷物饲料一般占水貂日粮重的10%~15%,主要由玉米、大豆、大麦及副产品组成。其中豆类一般占日粮谷物类的20%~30%,喂量过大易引起消化不良。实践中大豆粉与玉米粉、小麦粉的混合比为1∶2∶1。将大豆加工成豆浆代替乳类饲料效果也较好。谷物类应熟喂,发霉变质的谷物易引起水貂黄曲霉毒素中毒,严禁食喂。

饼、粕类饲料含丰富的蛋白质,但水貂对其消化率低,在日粮中比例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谷物的20%,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和下痢。

果蔬类饲料常见的蔬菜有白菜、甘蓝、油菜、胡萝卜、菠菜等。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维生素E、K、C的主要来源。蔬菜一般占日粮总量的10%~15%。利用时最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蔬菜搭配,同时要注意其新鲜程度,腐烂的蔬菜含有亚硝酸盐,喂后可导致水貂亚硝酸盐中毒。喷撒了农药的蔬菜必须待药效消失后才能喂。未腐烂的瓜果类也可以代替部分蔬菜。

(3)添加剂饲料维生素、矿物质添加剂可补充饲料中维生素A、B、C、E和钙、磷及微量元素的不足,对保证水貂的营养需要,促进正常生长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常年供给。繁殖期可依情况增加喂量。

抗生素和抗氧化剂对抑制有害微生物和防止饲料腐败具有重要作用。夏季和幼貂生长期利用,能预防胃肠炎,并促进幼貂的生长发育。

3.不同生长期的饲养管理

(1)配种前的饲养管理

准备配种期饲养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调整适宜体况,保证水貂适时进入配种期。为饲养管理方便,通常又将水貂准备配种期分为前期(9~10月)、中期(11~12月)和后期(1~2月)。

①准备配种期的饲养要点准备配种前期,主要是增加营养,提高膘情,为越冬做准备。

由于水貂夏季食欲差,体况普遍偏瘦,进入此期后,气温渐降,食欲恢复。为了使种貂安全越冬,此期应增加日粮标准,提高水貂膘情。

日粮标准:代谢能250~300大卡、可消化蛋白质30~35克、脂肪10克以上、动物饲料70%左右、日粮量300~350克。

准备配种期主要是维持营养,调整膘情。此时可因地制宜,没有固定模式。北方气候寒冷,应当在维持前期营养的基础上向上调整膘情,主要防止过瘦,以保证越冬贮备和代谢消耗的需要。在天气不太寒冷的地区,则应在维持营养的情况下,向中调整体况,主要是防止出现过肥和过瘦的两极体况。

准备配种后期,一方面调整营养,平衡体况,另一方面促进生殖器官尽快发育。

实践证明,种貂体况与繁殖力密切相关,过肥或过瘦都严重影响繁殖。所以此期应随时调整种貂体况,严格控制两极发展。日粮中应逐渐减少脂肪量。2月中、下旬要求公貂普遍达到中上等体况,母貂则以中等稍偏下为宜。

为了促进生殖器官的迅速发育和性细胞的形成。此时需要全价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热量标准可适当降低。由于公貂在配种期起主导作用,所以此期公貂饲养标准可高于母貂。

日粮标准:代谢能240~280千卡,可消化蛋白质,公貂25~30克、母貂20~25克,可消化脂肪5~7克,动物性饲料75%左右,日粮量250~300克。在公貂日粮中,应当增加蛋、肝、脑等营养价值高,对生殖器官发育有促进作用的饲料。

这期间每只每天还应供给鱼肝油1U含维生素A1500IU),酵母4~6克,麦牙10~15克。

②体况的鉴定与调整,一般采用逗引水貂直立观察体况。过肥体况,颈部粗圆,腹部明显下垂,鼠蹊部积聚大量的脂肪,行动迟缓。过瘦体况,鼠蹊部凹陷成沟,躯体纤细,脊背隆起,肋骨明显突出,多作跳跃式运动。中等体况,躯体均称壮实,肌肉丰满,后腹平展,行动灵活,食欲正常。此法每周鉴定1次。

2月下旬称重,公貂体重在1800~2200克,母貂达800~900克,但由于种貂体型大小不同,所以不能单凭体重来衡量体况,往往采用体重指数(单位体长的重量)鉴定水貂体况。实践表明,体重指数在24~26克/厘米的母貂繁殖力高。

对于过肥体况的种貂,要设法使其加强运动,消耗体脂肪;减少或去掉小室箱内的垫草,增加寒颤产热;调整日粮,减少热量标准,对明显过肥者,适当减少日粮量或每周断食1~2次。

对过瘦体况的水貂,主要是增加日粮中优质动物性饲料的比例的总饲料量。也可单独补饲,使其吃饱,给足垫草,加强保温,减少能量消耗,对因病消瘦者,必须从治疗入手,结合追肥。

(2)配种期的饲养管理配种期由于受性活动的影响,水貂食欲有所减退,特别是配种能力强的公貂。因此要加强饲养,供给新鲜、优质、营养丰富、适口性强和易于消化的日粮。以保证公貂有旺盛持久的配种能力和良好的精液品质。

日粮标准:代谢能230~250千卡,蛋白质25~30克,动物性饲料75%~80%,日粮量250克。每只每天还应加喂鱼肝油1克,酵母5~7克,维生素E2.5毫克(或小麦芽10克),维生素B10.25毫克,大葱2克。以肉类或肉类副产品为主的日粮,还应补加骨粉。

参加配种的种公貂中午要补食优质的动物性饲料80~100克。对配种能力强但食欲不佳的公貂,可喂食少量禽肉、鲜肝、鱼块,使其尽快恢复食欲。

(3)妊娠期的饲养管理妊娠期是水貂生产的关键时期。此期母貂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对饲料和营养物质的需求比其他任何时期都严格。因为水貂除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和换毛外,还要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营养,为产后泌乳贮备营养。

①妊娠期的饲养要点此期必须保证饲料品质新鲜,严禁喂腐败变质或贮存时间过长的饲料,日粮中不许搭配死因不明的牲畜肉,难产死亡的母畜肉,经激素处理过的畜禽肉及其副产品,以及动物胎盘、乳房、睾丸和带有甲状腺的气管等,尽可能采用多种饲料搭配,提高日粮的全价性和适口性。此期最好采用鱼肉混合搭配的日粮。理想的鱼肉比例是鱼类40%~50%,肉类10%~20%,肉类副产品30%~40%。如以颗粒饲料和干动物性饲料为主的貂场,必须添加鲜奶、鲜蛋、鲜肉等全价蛋白质饲料。干动物性饲料的比例最好不超过动物性饲料的50%。为解决必需脂肪酸的不足,可在日粮中补给少量植物油(每只每天5克)。为了满足水貂对钙、磷的需要,日粮中可加20~30克兔头、兔骨架,或15~20克鲜碎骨,或3~4克骨粉。

日粮标准:谢能250~300千卡、可消化蛋白质30~35克、可消化脂肪8~10克、动物性饲料75%~80%。每天每只加鱼肝油1克、酵母5~7克、麦芽15~25克或补给维生素A800~1000IU、维生素U5毫克、维生素B12~3毫克、维生素C20~30毫克。

从4月15日开始,日粮中增添乳、蛋类,对提高母貂泌乳力很有效果。

妊娠期由于日粮质量好,营养全价,适口性强,母貂采食旺盛,易造成体况过肥,所以要适当控制喂量。要根据妊娠的进程逐步提高营养水平,以保持良好的食欲和中上等体况。母貂过肥,易出现难产,产后缺乳和胎儿发育不均匀。母貂过瘦,则由于营养不足,胎儿发育受阻,易使妊娠中断,产弱仔以及母貂缺乳,换毛推迟等。

②妊娠期的管理要点妊娠期要注意观察母貂食欲、行为、体况、消化和换毛的变化。正常的妊娠母貂食欲旺盛、粪便呈条状,换毛正常,并仰卧晒太阳。如果发现母貂食欲不振,粪便异常时,要立即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妊娠期要加强卫生,定期消毒,保持场内安静,保证饮水。

在临产前1周,要把母貂窝箱打扫干净,并用2%的热碱水洗刷消毒,然后絮上清洁、柔软、干燥的垫草。

(4)产仔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此期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母貂泌乳力。持续泌乳时间和仔貂成活率。

水貂泌乳量很高,按单位体重计算远远高于奶牛和奶山羊,乳中营养价值也很高,因此只有供给充足全价的营养,才能维持貂乳的质量。

原则上,此期日粮中可维持妊娠期的营养水平,为了促进母乳分泌,可适当增加蛋、乳类和鲜肝等容易消化的全价饲料,适当增加含脂率高的新鲜动物性饲料或肉汤。此期饲料加工要细一些,调剂得稀一些。

产后1~3天,母貂食欲不佳,可控制喂量。随着母貂食欲的好转,饲料要逐渐增加,在不剩食的原则下,根据胎产仔数和仔貂日龄区别对待。仔貂开始采食后,要进行补食。

产仔期间,管理人员要昼夜值班,掌握母貂产仔的情况。产后及时供给饮水,对落地、受冻、挨饿的仔貂及难产母貂及时救护。但必须保持场内安静。为了防止仔貂掉到笼外,应在产前用网眼比较小的网片将笼底铺上,从小室边铺至笼底2/3处即可。小室箱内垫草要充足,要加强卫生。

当发现母貂排出黑色煤焦油样胎便后,即可对仔貂进行初检。把母貂引出窝箱,立即插上出入口控制板打开窝箱上盖,用窝内垫草搓手,然后检查仔貂数量、哺乳及健康情况。检查时动作要轻,速度要快,不破坏原窝形。

(5)维持期的饲养管理配种结束后,公貂体况普遍下降,为使其尽快恢复,饲养标准不宜马上降低,应采用妊娠母貂或配种后期公貂的饲养标准,经15~20天待公貂体况有所恢复后,再转入维持期饲养。同时应将公貂集中起来远离母貂,以减少对母貂的干扰。另外,淘汰配种能力差,精液品质不良,失去种用价值的公貂。

经过妊娠、产仔和哺乳,母貂断乳后,营养消耗极大,大部分身体瘦弱,抗病力差,易发生疾病。为使母貂尽快复状,断乳后母貂的日粮可维持哺乳后期的营养水平。待食欲和体况有所恢复的再转入维持期饲料。但断乳后最初几天应减少喂量,以免母貂患乳房炎。

维持期日粮标准:代谢能250~280千卡、可消化蛋白质22~28克、动物性饲料50%~60%、日粮量250~350克。

(6)冬毛生长期的饲养管理此期水貂新陈代谢的水平也较高,因为,水貂除了为越冬贮存体脂和体蛋白外,还要生长厚密的冬毛。毛绒是蛋白角化的产物,故对蛋白质、脂肪和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需要,是很迫切的。所以为了生产优质毛皮,日粮中可消化蛋白质应达到30~35克、代谢能250~300千卡。动物性饲料在50%~70%,主要由鱼、动物内脏、血液、鱼粉、兔禽下杂等组成。日粮总量350~400克。

此期补喂少许植物油(每天每只1~2克)、动物血液(占动物性饲料的5%~10%)和一定量的锌,可增加水貂毛绒的光泽度。为预防食毛症,日粮中可加喂羽毛粉或鼠毛。

水貂生长冬毛是短日照反应,因此,在饲养中,应把皮貂养在较暗的棚舍里,避免阳光直射,以保护毛绒中的色素。

秋分后,应在小室添加少量切断的稻草或麦秸(长10~15厘米),以起自行梳毛的作用。同时要搞好笼舍卫生,及时检修笼舍,防止损伤和污染毛绒。

(7)仔貂养育仔貂出生,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摄取养料和排出废物,转变为自行呼吸、采食和排泄。出生后仔貂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由于机体发育不完善,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死亡。

仔貂死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死胎、烂胎、弱仔、产后缺乳、冻死、饿死、压死、咬死等。因此。要提高仔貂成活率,除中强选种选育和妊娠期饲养管理外,产仔前后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产前要做好小室箱消毒、絮草工作。垫草不可过多或过少,最好占小室1/3,垫好后把四角和底压实,中央做一个窝(20厘米左右),窝大仔貂不集中,太小母貂没有转身余地,容易踩伤或踩死仔貂。

产仔期间,应昼夜值班,发现有落地或产在笼底上的仔貂,及时送回原窝,对冻僵者先送温暖地方,使其苏醒之后送回原窝。

对缺乳,产仔多和母貂有恶癖的,应及时将仔貂部分或全部代养出去。本着代大留小,代强留弱的原则,先将代养母貂引出窝箱外,再用窝箱内的草擦拭被代仔貂的身体之后放入箱内。或将仔貂放在窝箱出稿的外侧,由母貂主动衔入窝内。

母貂产仔时,场内应保持安静。夜间检查时不能用手电直接照射母貂,以防止使其受惊,更不能将异味带入貂室。

仔貂在20日龄之前,主要以母乳为食,但从20~25日龄起,即可开始吃由母貂叼入小室的饲料。此时母貂乳量下降,所以日粮应由新鲜优质、易消化的饲料组成。饲料可根据仔貂数量和日龄逐日增加,以补充母乳的不足。从30日龄起,仔貂采食量增加,应及时补食。为避免仔貂间争食,可用几个食盆单独补饲。

(8)幼貂养育40~45日龄,仔貂已具备了体温调节和独立生活能力,当环境温度适宜时即可断乳。同窝仔貂发育均衡,可1次离乳,按同性别2~3只合笼饲养,7~10天后分单笼。同窝仔貂发育不均,先将体大强壮采食能力强的分出,体小虚弱,采食能力差的继续哺乳一段时间。分离前应做好笼舍的建造、或旧笼检修、清扫、消毒和垫草等工作,分窝时做好系谱登记工作,分窝后再提供优质全价、易消化、适口性强的饲料,及时给水仔貂离乳后,生长发育迅速,所以必需保证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

三、水貂常见病的防治

1.犬瘟热

病因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发病急,死亡率高。临床明显的是眼、鼻出现粘液性分泌物,眼睑肿胀、鼻孔堵塞,呼吸困难。脚爪肿胀,比正常的大2~3倍。有些病貂呈现神经性症状,阵发抽搐和发出刺耳的吱吱叫声。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笼箱要清洁、干燥,同时要加强检疫消毒。

(2)接种犬瘟热疫苗,对幼貂分窝后15~30天免疫1次,每年秋季对全群水貂再免疫1次。

(3)病貂发病初期,每头患貂皮下注射犬的免疫血清10毫升,若出现肠炎时,内服氯霉素0.1克,每日2次;若出现肺炎时,肌注青霉素20万单位,每日1次。

2.阿留申病

病因是阿留申病素。病程长,常引起母貂空怀、死胎、流产。临床明显的是体质渐进性消瘦,齿龈局部出现溃疡斑,有时出血,舌尖的溃疡呈黑色,尿会出现红色混浊。

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办法。主要是加强检疫,逐步净群,严格选留种貂。

3.黄脂肪病

病因是长期饲喂酸败、氧化、变质的动物性饲料。临床明显的是触摸腹股沟部有发硬的片状或条状的脂肪块。可视粘膜黄染,腹泻,粪便呈黄、白、绿的颜色,严重时呈黑褐色稀粪。

防治:

(1)严禁饲喂脂肪酸败的饲料;

(2)在日粮中增加小麦芽、酵母、鱼肝油等,或添加含维生素E的饲料;

(3)每日青霉素10万~20万单位,维生素E1~2毫升,肌注1次有一定效果。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