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治疗中心 不建议去医院看心理科
恐高
不敢爬山、不敢坐过山车、不敢乘坐透明电梯、更不敢从高楼的玻璃窗往下看……
但和28岁的孝感小伙王宇比起来那都不算事儿,他的恐高程度甚至已经到了“一想到自己是躺在16楼的床上就怕得睡不着整夜整夜睁着眼睛”。这一切,还得从14年前说起……
因为父亲患有精神疾病,王宇从小就很自卑。在他14岁时,不懂事的姐姐吓唬他说爸爸这个病“传男不传女”。从那时起,他就总感觉有人在背后议论他、嘲笑他,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失眠,整夜睡不着觉也不愿意和外人接触。
3年后,他的嘴角开始不自觉的流口水,就更加不愿意出门了。经常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与任何人交往
后来连学校也不去了。
家人带他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焦虑症、睡眠障碍”。
十几年来,家人带着他四处看病,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流口水的症状逐渐消失了。但新的症状又不断出现,甚至在2014年时,他还因为长期服药导致癫痫发作数次。
正当王宇感到绝望之时,一张海报让他和家人重燃希望。
今年8月中旬,家属带王宇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就诊,了解到该院正在开展“精神疾病的立体定向外科治疗”。家属慕名找到了人民医院神经外II科功能神经外科门诊。
接诊的易伟主任医师检查发现,王宇当时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极度的恐高。医院神经外II科病房位于医院外科楼的16楼,王宇躺在病床上完全无法入睡,“一想到自己躺在16楼那么高的地方,我就怕得不行”。
“恐高”只是王宇罹患难治性精神疾病的诸多精神症状之一。神经外II科主任刘仁忠教授和精神卫生中心刘忠纯教授联合组织专家团队,对王宇进行了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精神心理检查后,建议他接受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9月3日,在神经外II科主任刘仁忠教授的指导下,在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刘忠纯教授、徐顺生教授团队的协作下,在麻醉科王鄂友副教授团队的保驾护航下,易伟教授团队为王宇成功实施“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损毁术”。
术后第二天,王宇就感觉完全不同“一点都不恐高了住院这么多天来终于睡了一个完整的觉!”
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统计,我国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经过长期、正规、足量、足疗程药物治疗,仍然有1/3的患者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这类疾病被称之为难治性精神疾病,也有精神科医师无奈地称之为“精神癌症”。
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部分难治性精神疾病,可通过脑立体定向手术,进行微创精准的靶向治疗。
Q1:为什么部分精神疾病,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
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存在由许多神经核团组成的情感环路,控制着人们日常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当其中的神经核团出现传导异常时,就会引发精神症状的出现。
脑立体定向外科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微电极,调控脑内的神经核团。利用立体定向装置,将微电极置入异常的神经核团。通过电刺激或热传导调控核团的神经信息,恢复其正常信息传导,从而帮助患者消除和控制精神症状。
立体定向技术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已发展至第五代。其特点是脑内核团定位精准,神经调控安全有效。实现了将患者头部CT、MRI、DTI图像的融合定位,该定位精度为亚核团水平,误差仅为0.01毫米。并且术前就可以根据患者影像学特点定位神经核团、规划手术路径,指导手术专家按手术规划完成手术。
Q2:手术治疗精神疾病,能达到什么效果?
脑立体定向手术以脑内双侧杏仁核、内囊前肢、扣带回等神经核团为靶点,根据精神患者的核心症状,再增加其他神经核团进行治疗。手术切口小,骨孔仅0.8毫米。其核心作用包括:
1、药物难以控制的精神症状得到控制或消除(如暴躁、易怒、攻击性强、恐高等);
2、减少用药,提高药效,从而降低药物副作用;
3、恢复患者自知力从而回归社会,完成正常社会功能(学习、生活、社交、工作)等。
Q3:哪些精神病,可尝试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精神疾病、有立体定向手术意向的家属,应带患者接受精神医学专家和神经外科专家的联合评估,并慎重选择手术治疗。应符合以下基本手术指征:
1、 经过正规精神病医院确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标准(CCMD或DSM或ICD系列);
2、 发病时间在3-5年以上,经过内科系统、正规治疗,且谨遵医嘱足量、足程服用药物仍然无效的患者;
3、 各方面体征良好,年龄在18岁-60岁之间;
4、 非器质性精神障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