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为什么同意拍长津湖 长津湖为什么美国人愿意拍
据官媒最新消息称,战争史诗电影《长津湖》,将于2021年11月19日陆续在美国、加拿大上映,澳大利亚将于2021年12月2日如期上映。
截止日前,该影片已成功抢占“2021年全球票房冠军”,并暂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2名”。
看到这一组组成绩之时,不少国人都以身为中国人而倍感自豪。在全世界受到疫情笼罩的阴影中以来,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影视行业同样没能幸免于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该影片的热度也大打折扣,至于大家所关心的《长津湖》能否赶超《战狼2》的话题,至今尚未有定数。
显然,这样的顾虑是多余的,换个角度来看,既然好莱坞电影因为疫情影响地无还手之力,《长津湖》的海外出征自然也就多了一分可能,票房再不济相信在积少成多之后也能引起质变。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世界的形式,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
世界形势如此,电影市场也同样如此自这部影片上映以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在全社会引发了强烈而持久的“长津湖效应”。
观众们为那段历史和中国人民志愿军震撼感动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对这部史诗级大片在海外发行的呼声也愈加强烈。
2021年11月19日,这是个值得被纪念的日子,因为像《长津湖》这么优秀的电影,值得被全世界所看到!
其实除了上述说到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长津湖》还与英国、爱尔兰以及马来西亚等签订了引进协议。
突破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制作水准、三大顶尖导演班子的强强联手、迅速制霸并创下破记录的票房神话。
试问,外媒怎么可能放过这样一款“爆款”电影?而这些外国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又会如何?
为此,《福布斯》细数了电影《长津湖》的票房成绩,发现该片已赶超全球多部史诗大片。
《好莱坞报道》也很快给出了详细分析,这部席卷中国影院的战争史诗电影,阵容之顶尖,海外传送意义之重大,势必会以出众的市场和超高的品质,吸引海外观众的广泛关注,期待它能再创佳绩。
尽管外媒的评价多少有些阴阳怪气,但终究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的影视市场是欧美一家独大的现实。
近些年国产电影并非没有佳作涌现,但从大的趋势看来,无论国产电影的品质和影响力多大,仍旧很难寒冬欧美文化在广大电影观众心中根深蒂固的固有印象。
如此而言,《长津湖》能否在欧美国家再创佳绩,其实不少观众并没有底。作为中国主旋律基调的《长津湖》,想要在价值观上得到海外观众的认可,其难度我们可想而知。
不过我们可以拿同样旋律的《战狼2》大致推算一下,当初《战狼2》在美国上映的漫长时间里,也仅创下了272万美元的最终票房。
哪怕是号称“开启中国科幻元年”的《流浪地球》,北美院线也仅588万美元。
当然我们也不必为其感到惋惜,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有句歇后语是这么说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小商贩叫卖甜瓜的时候,他们往往大喊大叫,总是说自己的甜瓜最甜。其实到底甜不甜,顾客的意见最真实。
因为视角不同,欧美观众根本没有兴趣,就像美国人拍的《长津湖》专题片,情怀远大于市场。就像皮蛋,中国人认为是美食,西方人认为是魔鬼的食物。
有观众担心《长津湖》在海外取不到好的成绩,在我看来,一天到晚要寻求西方对中式价值互动,本身就是一种心里不自信。
倒是商人行为非常正确,《长津湖》是商业大片,谋求价值最大化,国内利润已经最大化了,海外是其利润榨取最后的点。
只是令人想不明白的是,一种商业行为,为何却让某些人高潮迭起。
有人说《长津湖》到欧美放映不被接受是“自取其辱”,究其根本这其实是典型的失败主义谬论。
文艺作品与其蕴含的价值观、审美观,到一个非这个文化圈的国度传播,其读者观众很可能不能乐意接受,但这并不是什么“自取其辱”,也不能否定这种努力,由不习惯不接受,到习惯与接受,是文化传播与融合中的正常现象。
国家文化输出也一样,不要自说自话,不要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回到电影中其实一样的道理,淡化民族主义,从人性在战争中的挣扎入手,真实还原战争对中美两国民众造成的巨大影响。
或许,当中国电影人学会以第三者的角度讲故事,走向海外市场的影片更加中性一些,不再充斥强烈的国家民族主义情绪,或许国产电影才会走出去,吸引欧美观众走进中国故事,了解中国,关注中国。
其实慢慢来,不断试水,坚持不懈,欧美观众也会一点一点理解中国电影,并通过中国电影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这个事儿,不能急于求成。就好像对牛弹琴,开始牛不知进退,但天长日久,摸透了牛的习性之后,也可以弹着琴,用琴声赶车。
对这一次《长津湖》长征海外,大家都是怎样看的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