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

苏联解体是哪一年?哪一月? 苏联哪一年解体

教会网 2023-06-14



  1991年,苏联解体的消息,令国际社会都感到震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消失了踪迹。

  在苏联解体以后,连带产生了一系列相关反应,很多社会主义国家都受到沉重的打击,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自然受到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都等着看笑话,看中国将如何受到连带打击,并逐渐走向没落。

  但我国的发展实情,非但没如这些西方国家所愿,相反,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要说我国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发展,与邓小平的力挽狂澜脱不开关系,他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使得我国能够顺利脱离苏联的负面影响。

  那么,邓小平做了哪些事情,使得我国能够避免苏联的老路,不断走向发展与繁荣的呢?

  图丨邓小平

  恰如很多人所设想的那样,同为社会主义国家阵营,苏联的解体确实对我国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是打击。

  之前,苏联与美国长期呈对立形势,苏联强盛的综合国力,以及它所取得的系列发展成就,都让美国感受到了强大的外部威胁。

  与此同时,苏联也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有力支撑,让世界上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一个良好的借鉴,对于我国也是这样。

  在我国发展初期,很多发展模式都是照搬苏联的经验。苏联的解体,宣告了其各项模式的错误与僵化,也宣布了苏联的老路是走不通的。

  这就给我国敲响了警钟,同时,我们又面临道路的重新选择问题。既然先前的道路存在问题,那我国就只能自主探索新的道路。

  图丨苏联解体

  除此以外,国际社会间的关系往往都是相互牵制的。苏联一倒台,中国作为苏联之后的社会主义大国,被很多国家虎视眈眈地盯着。

  可以说,当时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并不理想,很多暗地里想看我国笑话的国家,都是我们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但如果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行全面审视,就可以在重重危机当中,又看到一些有利的局面,并且将这些条件为我国所用。

  早在数十年前,中苏关系就走向了僵化,苏联试图直接控制我国,将我国作为它自身发展的棋子,以对抗西方社会,这种情形,自然不会被我国所接受。

  除此以外,我国在国际事务上一向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不认同苏联对他国内政的过多干涉。

  图丨报纸报道苏联解体

  虽然在后来,苏联的国内形势日益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关系有所改善,苏联对我国的态度也并没有往常那么强硬。

  但在总体上,苏联仍然对我国呈遏制态势,一直是我国的外部威胁。这一最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使得这种威胁不复存在。

  另外,苏联在军事方面的实力一直是世界上最为领先的,就连当时的美国,都不敢在军事方面直接与苏联叫板。

  苏联解体以后,其中的各个独立国家产生了诸多问题的分歧,他们将一些军事技术高价售卖,使得其他国家获得了发展技术的机会。

  我国也抓住了这个时机,从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加速了我国自身技术水平的成长与进步。

  图丨苏联军事实力

  但从总体上而言,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影响还是弊大于利,这意味着我国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对各种问题也需要做出新的决断。

  稳定对于一个想要发展的国家来说,永远都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时期,最需要的就是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

  旷日持久的美苏冷战终于被打破,代之以一超多强的国际新局面,各种动荡的因子在国际社会中涌现,无疑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必须有所作为。实际上,当时多亏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积极采取了系列举措,才使得我国发展环境转危为安。

  那么,邓小平究竟带领中国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情呢?

  图丨邓小平

  苏联解体以后,我国面临新的国际环境,我国如何对待世界上的复杂局面,也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一个重点信息。

  邓小平在多次会议当中强调:“在苏联解体以后,为了避免受到国际政治风波的影响,我们在对外关系中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是从现实的经验教训中得到的启发,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为了寻求国内环境的改善,他广泛向西方社会寻求帮助。

  在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中,不断地做出妥协和让步,甚至一点点失去了原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原则,最具影响力的一件事情,就是东德与西德的和平。

  戈尔巴乔夫为了争取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同意放弃了东德这一重要地区,使得德国实现统一,并彻底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图丨戈尔巴乔夫

  在那以后,统一了的德国又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使得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阵营,直接受到严重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原有华约组织的很多成员,都纷纷退出了这一阵营,并且还倒戈加入了北约,例如波兰、匈牙利以及捷克等国家。

  此外,苏联在国际外交方面的政策,一向是实行大国主义,凭借着自己的综合国力,频频干涉外国的内政问题。

  在亚洲,苏联曾经干涉我国的新疆边境问题,这是绝对不能被我国所容忍的。在欧洲,苏联更是承担了“欧洲警察”的角色。

  它将整个东欧地区都看作自己的后花园,对于任何东欧国家内部的事情,总想横加干预,它曾经武装干涉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内政,当时就引起很多国家的反感。

  图丨斯大林(中)

  苏联的外交政策具有强硬性,在它实行了一系列手段之后,不仅使得国际环境对苏联普遍抱有很强的敌意,很多国家会采取同样强硬的态度来反对苏联。

  即使是在苏联国内,它自身的实力也因为这一系列举动而被大大削弱,整个国内的环境都处于持续的动荡之中,使得苏联逐渐走向了衰弱。

  正因为苏联共产党在执政期间,所展示出的这一系列政策弊端,使得邓小平制定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明显区别于苏联的道路。

  邓小平认为,一个国家想要谋求发展与繁荣,归根到底还是要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能被外界的舆论所左右,无论它采取怎样的形式,我们都要认清困难与诱惑。

  针对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邓小平强调:“我们要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的多种教训,以史为鉴,不断寻求更好的发展道路。”

  图丨邓小平

  针对苏联的失败,邓小平则进一步谈到:“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者是条约组织都行不通,这也给中国人民提了一个醒,我们今后更不应该卷入集团的利益,而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这是符合世界和平的要求,符合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也符合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国家的共同利益。”

  这番话明确表达了我国的发展决心与发展路线,我国的发展绝不会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的基础上,我们一向谋求各国能够取得共赢。

  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当时却并不是这么想,他们试图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

  美国等国掌控着国际舆论,想要通过国际社会的普遍压力,迫使我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加入资本主义阵营。

  可邓小平对这一点非常清楚,面对这些外部压力,邓小平仍然不为所动,坚持走好我们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

  图丨邓小平

  他在会见美籍华裔学者李政道的时候,曾经谈过这个问题,明确表示:

  “西方世界确实希望中国动乱,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对很多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搞和平演变,我知道他们的这套做法,美国想打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但中国不能如他的愿,我们要时刻对其保持警惕。”

  为了防止我国成为美国“和平演变”的一颗棋子,邓小平开始主抓我国的经济发展事业,并且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邓小平指出:“面对资产阶级的自由化思潮,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我们要坚决抵住压力,坚持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制度。

  最关键的还是要看,能不能得到较快的发展速度,以及能不能实现我们自己的发展战略。”

  图丨李政道

  后来,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江泽民,也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系列政策做出了详尽的解释。

  他说:“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了,根据已有的经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方,经济发展的态度都是不错的。

  在目前的情况下,原有的旧经济体制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生产力的发展了,这是我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在之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贯彻落实邓小平先前的指示,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图丨江泽民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究竟要走怎样的经济发展道路,这就相当于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试探的过程。

  我国寻求经济的发展与突破,必须在改革当中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但这个步子不能迈得太大,不能失掉我们自己的特色。

  从我国决定迈出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一直到最终确定适合我国的发展路线,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在尝试中前行的过程。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正式辞去了苏联“总统”的职务,第二天,苏联向全世界宣布解体,分裂成为15个独立国家。

  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历史时机,他们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将资本主义制度称作是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

  图丨戈尔巴乔夫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掀起了一股反共与反社会主义的浪潮,甚至有些矛头直指中国,认为我国距离改变道路也为时不远了。

  为了稳定我国的政治环境,防止各种错误思想趁机抬头,在群众中产生不良影响,邓小平决定到南方各地进行视察,史称“南方谈话”。

  1992年1月17日,邓小平正式乘车,开启了这趟南方之行,此时距离苏联解体只过了22天的时间,可以说我国的反应是非常迅速的了。

  这趟南方之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稳住各个地区发展社会主义的信心,在紧要关头,给更多地区带去一些底气与力量。

  每到一个地方,邓小平总会强调这样一句话:“一定要坚定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与四项基本原则。”

  图丨邓小平

  这一总体性原则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候提出来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实验,被历史和现实证明是科学有效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具体践行,都是有着非常清楚的认知与决心的,也在历史当中不断对现实实践进行总结。

苏联解体是哪一年?哪一月? 苏联哪一年解体

  1月19日,邓小平前往深圳进行视察,他在路上看到深圳发展起来的繁荣景象,回想深圳在这些年取得的飞速发展,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对坐在一旁的领导说道:“亲眼看到深圳特区能够发展的这么好,我就放心了,这说明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下车以后,邓小平站在深圳河大桥上眺望远方,看着整体的发展建设,回忆我国这些年探索的发展道路。

  关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邓小平在这里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图丨邓小平

  他指出:“如果当年,我们的改革开放不敢迈出步子,就不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说到根本上,我们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太多,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但是现在特区发展的如此成功,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制度,这就明确回答了那些存在疑问的人,中国姓‘社’不姓‘资’。”

  确如邓小平所指出的这样,历史与现实的发展早就回答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并且向我们指明了判断发展的现实标准。

  邓小平又继续感慨地说道:“现在有不少国家都倒戈到了资本主义的阵营,我们也能够看到,有些国家的经济已经开始发展了,这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发展的太慢,或者压根没有发展,百姓和国外一比较,就能够发现问题。

  所以说,我们更要抓好改革开放,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把整个社会发展好,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切实可行的!”

苏联解体是哪一年?哪一月? 苏联哪一年解体

  图丨邓小平

  邓小平的话总能讲到最关键的问题,而且极大地鼓舞了人心,明确了我国的发展与前进方向。

  1992年2月21日,邓小平的南方之行正式结束,他在这期间发表的各种讲话,都被整理成了文字资料,受到全国报社的广泛报道。

  3月26日,《深圳特区报》率先发表了关于“南方谈话”的具体内容,发布了一篇名为《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文章。

  这篇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多讨论,其中涉及到中国如何面对新的国际环境、社会主义不等于计划经济等重要问题。

  正是由于这次“南方谈话”,使得我国经受住了政治风波的考验,在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信心,为改革开放保持了正确的方向。

  图丨邓小平

  最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我国GDP不断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各种国外资金纷纷涌入,服务业、制造业等各个行业取得了繁荣发展。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的GDP更是迅猛上升,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样的发展速度让世界各国都为之惊叹。

  这一系列现实的成就,充分印证了邓小平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历史最终说明了我们选择了一条最适合的道路。

  至今,距离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时间,很多国家都没能抵抗住来自国际社会的政治压力,最终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

  现如今,世界上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屈指可数,但在其中,中国以强大而有力的存在,向世界证明了,这一道路确实是行得通的!

  未来,我国将继续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朝着更好的发展前景,不断迈向更高的新台阶,实现持续繁荣与发展的伟大梦想!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