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棉是怎么来的(抗虫棉的抗虫机制是什么)
简简单单种棉 轻轻松松高产
1995年以来,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推广应用,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显著提高了棉花种植效益。然而,繁琐的整枝打杈却依然让农民苦不堪言。近些年,科技人员对抗虫棉的免整枝栽培技术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但结果是“让人欢喜让人忧”,人们对此褒贬不一。2000年以来,北京丰达农业研究所和河北省邱县新世纪农研会经连续三年的科技攻关,其“1+1”DM800抗虫棉免整枝栽培技术终于喜结硕果。去年,26.3亩示范田平均亩产429公斤,较对照田增产32.8%。其中在3.85亩次生盐碱地示范田*亩产330公斤,较对照田增产26.9%;2.3亩攻关田*亩产528.26公斤,较常规对照田增产28.8%,较普通免整枝技术增产36.5%。“1+1”DM800抗虫棉免整枝栽培技术与常规种植技术相比,每亩3500--4000株的密度不变(大行距90--100厘米、小行距50--60厘米、株距23厘米左右),在6月中旬于植株朝大行方向的一侧选留1条营养枝,之后不整枝、不打杈,任其生长 (仅在7月15日前后打顶即可) 。可以说,该技术主要优点有三:一是增产明显。在同常规种植技术亩密度一样、确保高产稳产的情况下(注:以降低密度而增加铃数为代价是有很大风险的),一条营养枝平均单株增加结铃4.6个(*少3个、*多8个) ,每亩增产70--118公斤。二是田间通风透光性好。植株生长茁壮、基本无赘芽,可明显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光合利用率,既可减轻病害和烂铃,又利于增产和提高品质。三是大大节省用工。常规种植技术一般需整枝打杈4--5次,共需用工20--26个,工值160--200元。而“1+1”DM800抗虫棉免整枝栽培技术仅需*,是常规用工的1/3--1/4,每亩节省开支130--180元。说起“1+1”DM800抗虫棉免整枝技术,自然要说普通免整枝技术。普通免整枝技术一般亩密度1500--1700株(等行距110--120厘米、株距33--40厘米),由于是以降低亩密度为代价的,所以即使单株结铃增加*,产量也与常规种植技术大致相当(但以降低密度而增加铃数为代价是有很大风险的);同时,普通免整枝技术应掌握三个“必须”:必须采用大株型、长势强的品种,必须在高水肥地块种植,必须在栽培措施上加大水肥管理。这是普通免整枝技术有的增产(高水肥地块种植) 、有的不增产甚至减产(中、下等地块种植)之原因所在,所以喜忧参半、褒贬不一。“1+1”DM800抗虫棉免整枝栽培技术,相比之下的*优点是高、中、低产田均可种植,块块棉田均可大幅度增产。据统计,应用“1+1”DM800抗虫棉免整枝栽培技术节本、增产的综合效益,一亩地纯增410--652元,真可谓是“节省用工1/3--1/4,每亩增产百余斤”、“简简单单种棉,轻轻松松高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