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是华为的品牌吗 为什么买华为不买荣耀
昨天上午 7 点,一条新闻让所有媒体都瞬间精神了起来。
深圳特区报:华为出售荣耀品牌相关业务资产,不再持有任何股份。
报道也详细说明了,这次收购荣耀的是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收购之后,荣耀所有权的变化不会影响品牌的发展方向,整个团队也会保持稳定。
手持荣耀手机的朋友,不需要担心未来售后的问题,荣耀手机也一样会继续做下去,可以放一万个心。
不过,收购荣耀的这家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什么来头?
为什么有这个能力去收购呢?
别急,报道里面也有提到。
因为持续的压力,荣耀的供应商、生产工厂、渠道和分销商都面临困难。
所以,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与 30 余家荣耀代理商、经销商共同投资设立了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这 30 多家企业,不少大家都比较熟悉,比如天音通信有限公司、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顺电实业有限公司等。
这次收购是荣耀相关产业链发起的一场自救和市场化投资,同时也是是一次产业互补。
让新荣耀可以汲取供应链每个环节的优势,更高效地参与市场竞争。
随后,华为也发布了一份声明:
华为提到,对于交割后的荣耀,华为不占有任何股份,也不参与经营管理与决策。
以前的荣耀和以后的荣耀
收购既定,接下来的荣耀,会给手机市场带来什么变化?
首先,受影响的是华为。
对于华为的手机业务来说,荣耀品牌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一直以来,应对广大中低端市场和线上产品这些重要的任务,是荣耀最大价值的体现。
根据 Counterpoint 2019 年年底提供的报告,荣耀品牌在线上获得了 20% 的市场份额,成为了线上第二大的智能手机品牌。
在海外,荣耀甚至还超越了小米,成为了俄罗斯最受欢迎的国产手机品牌产品。
从成绩来看,华为手机业务能有今天这样好的成绩,军功章上肯定少不了荣耀的那一半。
这些年,为了达到这些业绩,荣耀也是废了很大一番功夫。
时间回到 2013 年,当年中国手机市场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整个手机行业还处在一个「群雄割据」的状态。
那时,余承东接管华为手机业务时间不是很长,但他认为一直做运营商定制机,甚至是贴牌机的策略,很难在手机市场上取得成功。
于是余承东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将华为品牌的产品从低端向中高端进行转型,并且以苹果和三星为主要的竞争对手。
那个时候,华为实际上有四个不同的系列,分别是主打高配置的 D 系列,主打设计的 P 系列以及低端和入门产品的 Y 系列和 G 系列。
在确定转型之后,华为直接砍掉了国内市场的 Y 系列和 G 系列,专注在中高端产品。
方向是没有错。
但是,专注中高端,意味着丢掉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场。
在 2012 和 2013 年的时候,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花 2000 多 3000 元购买高端手机产品,具有性价比的中低端产品才是王道。
图源:GSMArena.com
那时,中兴、联想、酷派等老牌厂商,在线下的销售渠道大放异彩;
小米和红米则以互联网模式,通过电商大量出货,搅动着中国手机市场。
如果还是只专攻中高端,华为的生存空间就很小。
那时,余承东也认可小米的模式。
12 年的时候还经常在微博提起,荣耀的诞生,实际上也是余承东进行线上电商模式的一个尝试。
2013 年 12 月 16 日,荣耀3C 正式发布,798 元的价格正面硬刚 799 元的红米。
当时的预约人数到达千万级别,第一次就让华为尝到了电商模式的甜头。
随后荣耀继续加码,除了保持电商策略和性价比策略之外,在营销上也紧贴小米和红米。
比如这个经典的「更美好的事情已经发生」
「这次,我们整点更大的」
营销上的「短兵相接」,虽然引起了不少的争议,但荣耀 2000 万台的年销量,也确实看到了和小米「对线」取得的成效。
直到去年,荣耀和小米、红米的营销对碰也一直没有终止。
除了营销之外,华为也与荣耀共享着技术和渠道的优势,两者相互支持,确保荣耀在中低端市场的基本盘能够足够稳当。
荣耀的诞生,从侧面来看是华为在模式创新和市场布局上的一次巨大成功。
如今荣耀被收购,更多的还是无奈以及不舍。
不过,往好处想,荣耀独立运营之后,华为的芯片储备将会稍微没有那么紧俏。
而荣耀,可以从容地选择更多的处理器平台,活下去的空间自然更广阔些。
不管是对华为还是对荣耀,「活下去」才是当前的首要目标。
也许只有努力「活下去」,我们才有机会等到奇迹的发生。
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还能「重获荣耀」。
了解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