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蘑菇的生殖方式

教会网 2023-06-16



  在常见的赫氏消亡反应有哪些?怎样避免赫氏反应中,食与心介绍了念珠菌消亡反应这种较常见的赫氏反应,不少朋友怀疑身边人可能正受念珠菌困扰,希望进一步了解,本期我们就来专门聊聊念珠菌过度生长的问题。

  由于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简称candida)又叫白假丝酵母,人们也常常会把念珠菌过度生长称为酵母菌过度生长。

  念珠菌是一种能够生活在人的口腔、肠道、鼻腔、皮肤等粘膜和皮肤表面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在正常情况下,念珠菌在与其他共生微生物的竞争和对抗之中不会占有优势,充其量只能维持较低的水平。

  但在非正常情况下念珠菌会过量生长,就像我们肉眼可见的那些霉斑菌丝样真菌,念珠菌也能在人体粘膜或者皮肤上形成菌丝体甚至生物膜,而这些念珠菌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多种毒素和免疫原性物质,显著损害健康。念珠菌感染也是最常见的真菌感染。

  那么,哪些因素会引起念珠菌过度生长,念珠菌过度生长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损害,怎样预防和限制念珠菌过度生长?

  一.诱发念珠菌过度生长的7大因素

  抗生素抗生素是念珠菌过度生长的常见原因,经常将抗生素当作消炎药用的人首当其冲成为念珠菌的受害者。原本想利用抗生素杀死有害/致病菌,实际上大多数常见处方类抗生素主要针对的是细菌而不是真菌,服用后会不加区别地消灭身体里的各种细菌,包括有害菌和有益菌。抑制了体内最大群体——细菌的生长,必然会让真菌如鱼得水,这就间接促进真菌生长(帮真菌消灭了竞争对手)。

  2013年的一项动物研究分析了长期抗生素鸡尾酒(万古霉素+氨苄西林+新霉素+甲硝唑)处理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发现:

  抗生素处理(15天)后,粪便细菌的丰度下降了3个数量级(1000到1),停止抗生素8周恢复到之前的数量和类型,但仍与处理前有差别;抗生素处理后,粪便真菌丰度增加了40倍,停止抗生素8周后恢复到之前的丰度,但结构发生变化。结构发生了变化!注意重点。在抗生素处理的情况下,念珠菌会成为一种特别强大的殖民真菌群。连续76天的抗生素处理会让所有小鼠消化道均被高水平的念珠菌定植。即便是15天的抗生素处理也会让念珠菌的竞争能力超过其他菌,停止抗生素8周后,粪便念珠菌的含量依然高于抗生素处理前。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的经历,而在病愈后很少有人会考虑肠道微生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的条件致病菌(如念珠菌)有否增加。有些女性在医院诊断出“阴道念珠菌感染”,也很少会把这个事件与频繁使用抗生素关联起来。

  也有人发现吃了一段时间益生菌后,肠道恢复了正常功能,阴道念珠菌也随之变成正常状态。大多数人不知道其中的生态平衡关系,有人甚至认为吃进去的益生菌也能进入阴道,这就是对细菌真菌的动态平衡不够了解了。

  2. 高糖/精加工碳水化合物饮食

  经常食用甜食、喝甜饮料或者饮食中精米白面淀粉等精加工碳水化合物比重过高均会促进念珠菌等酵母菌增殖。

  很多人一生中必然经历过这样的现象,长时间放置的水果有酒味了,或者水果(如桔子)长了一身绿毛,长时间放置的馒头、米饭、湿粉条/面条等精加工粮食食品长了各种颜色的霉斑等等。这些都说明高糖环境特别适于念珠菌(假丝酵母)这类真菌生长。

  也有人在发面时会添加糖来促进酵母菌更好地生长,让发出来的面包/馒头/发糕等食物更加蓬松暄软。这也是通过添加糖促进酵母菌生长。

  体外的食品加工过程所了解到的酵母增长过程跟自己的体内是一样的,对于生活在人体肠道、皮肤及各处黏膜上的念珠菌来说,高糖/精加工碳水的饮食也会增加它们的竞争优势,更能促进它们的生长繁殖。

  3. 长期压力

  压力会引起肝糖原释放,血糖升高,原本为身体提供更多能量来应对压力,但也会引起压力激素皮质醇增加,抑制免疫,导致人体抑制真菌感染增殖的能力降低。

  4. 饮酒

  酒精不仅会抑制肠道有益菌生长,促进有害菌(比如念珠菌)生长,引起菌群紊乱,还会增加肠道屏障渗透性,帮助这些有害微生物以及它们的代谢产物进入血液。

  有一种情况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念珠菌与酒精的关系,这就是自酿酒综合征。当宿主并没有饮酒,而念珠菌需要酒精时,这些过度生长的念珠菌会把人吃下去的淀粉类食物、水果、含糖类食物发酵成酒精,随着这些酒精进入血液,即便人没有饮酒也会在吹气测验中检查出酒精超标。(酒的科学11:有人的身体居然会自动酿酒!彻底实现饮酒自由,这是好事吗?)

  5.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口腔和其他黏膜部位的糖含量高于健康人,而这样的高糖环境是念珠菌的“天堂”,因此糖尿病患者念珠菌过度生长的风险更高。

  6. 皮质类固醇

  研究发现,使用皮质类固醇吸入剂治疗哮喘的个体患口腔念珠菌的风险增加,进而可导致全身性念珠菌过度生长。使用皮质类固醇吸入器治疗哮喘的人必须按照每次使用后漱口的说明进行操作,漱口后食用含活性益生菌的发酵酸奶或口含酸奶也有助于抑制念珠菌生长。

  7. 癌症治疗

  研究发现,三分之一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患有侵袭性念珠菌病。化疗和放疗都可以杀死癌细胞和肿瘤,但同时也会杀死对抗念珠菌的健康细菌,间接促进念珠菌生长。而念珠菌过度生长又会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肠道念珠菌丰富与不良的癌症愈后有关。

  已经确认与念珠菌有关的癌症包括口腔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和乳腺癌。所以在癌症治疗中不断有微生物理念的斗法,一方说微生物能治癌,另一方则说微生物能致癌。其实也是细菌和真菌的差别。

  二. 念珠菌的5大伤人利器

  1.真菌毒素

  研究发现,念珠菌可产生至少79种不同的毒素(如胶霉毒素,可损伤肝脏),其中也包括我们熟悉的乙醇(酒精)、尿酸和乙醛。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蘑菇的生殖方式

  2. 乙醛

  乙醛是一种神经毒素,会影响大脑、神经系统和所有其他内脏器官;也会破坏红细胞,导致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降低。乙醛还能与两种关键的幸福荷尔蒙(即神经递质)——血清素/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结合。它们一起形成四氢异喹啉,在结构和功能上与阿片类药物非常相似。这是念珠菌过度生长导致嗜甜成瘾的原因之一,四氢异喹啉也会助长对酒精和其他药物的依赖以及成瘾行为。

  某些特定的有益细菌能够破解这些不良嗜好,机理也大多是通过减少酿酒真菌而达到阻止四氢基异喹啉这类促成瘾物质的产生。有一些有意思的研究还表明,这些好的细菌不仅降低对于酒,甜食的渴望,还能降低对毒品的渴望。

  3. 乙醇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蘑菇的生殖方式

  乙醇/酒精不仅会扰乱肠道菌群,还可引发肠漏,增加氧化压力,长期对各个器官带来不良影响,深入了解可参考酒的科学系列文章。

  4. 尿酸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人体中的尿酸主要来源于肝脏(代谢吸收的嘌呤产生)和肠道,最后通过尿液(2/3)和粪便(1/3)排出体外。血液中正常的尿酸水平为 2.4-6.0 mg/dL(女性)和 3.4-7.0 mg/dL(男性)。

  当血液尿酸含量升高,尿酸聚集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部位时就会引起痛风,其特征是一个或多个关节突然出现重度的疼痛、肿胀、发红和压痛,通常发生在大脚趾。

  世界上大多数人认为血液中增加的尿酸是由于食用了太多含嘌呤食物产生了大量尿酸,超出了人体排泄能力导致,实际上肠道真菌(特别是念珠菌)产生的尿酸也是血液尿酸的主要来源之一。

  医学界对高尿酸50年来的不断高升并没有合理的解释,那些被认为高含嘌呤的食物有记载以来人类已经吃了几万年了。近年来很多微生物研究学者发现了不同的机理。

  抗生素时代以来,世界上除了极端落后国家以外,发达国家和中等偏上的国家最大的医学特征就是抗生素的过量使用。抗生素频繁使用,爱吃高甜度食物都可以大幅度提升念珠菌的扩散增殖。

  饮食风险因素中饮酒、高果糖摄入和饮水不足都可促进念珠菌生长。

  5. 灵活适应的形态转变

  除了上述毒素,念珠菌还能通过灵活的形态改变来增加致病性。

  数量稀少时,念珠菌一般为细长的椭圆形细胞体,以与其他酵母菌类似的方式生活和繁殖(出芽形成新的椭圆念珠菌)。但在环境因素刺激下,圆柱体可拉长成钉子状,这样的念珠菌可分泌侵袭素,优势黏膜上皮细胞或皮肤表层细胞吞噬念珠菌,从而把菌丝插入宿主细胞中,这个过程就像钢筋贯穿到了水泥墙体一样,让这个墙体十分牢固,它们一旦得逞就真的很难清除。

  另外,念珠菌还可以在黏膜、皮肤甚至非生命物体(如导管、假牙)表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生物膜,保护自身免受药物、免疫成分和竞争对手的损害。

  念珠菌感染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菌之一,由此导致的真菌菌血症极难治疗,我们过去闻菌色变的“超级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抗生素时代让细菌减少,开始出现了多重耐药性超级真菌——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

  耳念珠菌于2009年被日本首次发现和确定,目前已经在全球很多国家(包括中国)被发现且变得越来越常见。耳念珠菌感染主要发生在住院病人和疗养院中,感染者往往原本就携带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接受了大量抗生素治疗,或者有管子等辅助医疗设备插入体内(如呼吸管、饲管、静脉导管或膀胱导管)。很多长期依赖鼻饲管进食的人可能更容易忽略这个致命的凶手。

  二. 念珠菌过度生长的12大表现

  有调查发现,念珠菌过量生长非常常见,约三分之一的人遭受过念珠菌相关的症状或者疾病。

  反复的念珠菌感染

  反复发生的酵母菌感染是念珠菌过度生长的最明显迹象。据估计,超过75%的女性会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发生阴道念珠菌感染(即霉菌性阴道炎),40%的女性一生中会感染两次或更多次。而且越用各种药剂灌洗阴道反而越容易反反复复发生感染。听上去那么不可思议,其实就是因为各种药物把念珠菌的感染方式从简单附着变成了钢筋水泥堡垒,让它们变得更加顽固不可摧毁。

  另外,念珠菌过度生长时,尿路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

  男性念珠菌感染常常被忽略,但念珠菌过度生长时也可能出现阴茎及周围皮肤念珠菌感染,排尿时尿道口有灼热感。

  2. 慢性疲劳

  经常感觉到疲倦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慢性疲劳的一个可能诱因就是念珠菌过度生长。

  大量的念珠菌生长会抑制肠道细菌生长,一些原本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和矿物质活性利用形式的细菌无法完成原有工作量,一些食物成分无法被适当分解,从而阻碍人体吸收营养成分,而“燃料”的不足会让人感觉到疲劳。

  另外一个你常听说的五十肩,肩周炎,腰腿疲劳症等就跟念珠菌产生的酒石酸(tartaric acid)释放到你的肌肉里有关,总是肌肉酸痛,除了登山跑步等过度活动引起的乳酸堆积症以外,非活动引起的酸痛跟念珠菌的所作所为很少被人关注。

  人到中年有很多压力的时候爱吃甜食,念珠菌会将其部分转化为有机酸释放出来,让人感受慢性头疼、肩膀疼、长期腰肌疼痛等。

  同时,由于念珠菌过度生长导致的矿物质(如镁和铁)和维生素(如维生素A和B6)吸收不足也会进一步导致宿主更易疲劳。

  3. 脑雾

  念珠菌产生的乙醛会干扰红细胞给大脑运输氧气,而氧气不足会降低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考能力。

  念珠菌还会导致维生素B1缺乏,而B1对于大脑健康至关重要。(了解维生素B1对大脑的影响可参考你知道什么是维生素B吗?缺少了会有什么问题?除了蔬菜还能从哪里获得?B1B2B3)

  此外,乙醛还能以类似于慢性酒精中毒或阿尔兹海默症的方式损害神经细胞,这些都可引起脑雾。

  4. 嗜甜

  偶尔想吃点甜食甜点不算异常,但如果经常对甜食产生突然且无法解释的渴望,或者经常吃甜食,吃不到时就情绪低落难受郁闷的话就要警惕是不是肠道菌群出了问题,比如念珠菌过量增殖了。

  过量的念珠菌可“劫持”人体大脑的奖赏系统,合成与阿片类类似的四氢异喹啉,让宿主对念珠菌酷爱的糖上瘾。

  注意这里的糖不仅仅是指糖果中的糖,还包括甜点心/糕点、甜饮料、蜂蜜和水果,以及各种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如面包、饼干、意面、及各种中式面点)。这类利己的微生物最懂得驱使一个没有自控能力的人去做各种不理智的饮食行为,让人皮肤变得越来越差,心胸越来越狭窄,认知越来越延迟。

  5. 消化不良

  肠道共生微生物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念珠菌过度生长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人体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降低,甚至可能出现镁和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6和B12等的缺乏。

  与此同时,没有经过正常分解的食物会在小肠中发酵,引起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人体可能腹泻、腹胀、便秘、痉挛、恶心等不适症状。

  此外,肠道念珠菌过度生长也会增加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疾病风险。

  6. 鹅口疮

  当念珠菌在口腔、牙龈、舌头或者喉咙上过度生长的情况被称为鹅口疮,这些新生儿、老年人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且往往与一段时间的抗生素治疗,高糖/精加工碳水化合物饮食及口腔卫生差相关联。

  鹅口疮会导致口腔和舌咽红肿发炎或者有白色肿块,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吞咽,患者舌头上也经常会有一层白膜/白色斑块,这是念珠菌形成的生物膜,即便用刮舌器刮去,也会很快再生长起来。

  7. 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

  就像生长有杂草的石面或路面更容易开裂一样,被大量念珠菌定植的

  就像生长有杂草的石面或路面更容易开裂一样,被大量念珠菌定植的地方就有这个效果,念珠菌菌丝体(大量生长的念珠菌形成)也能“绽裂”人的黏膜和皮肤屏障。肠道念珠菌过量生长可引发肠漏,导致肠道渗透性增加,此时未经充分分解的食物颗粒可逃离肠腔进入血液并引发免疫反应。由于这些食物颗粒进入了不应该进入的区域,免疫系统会把它们视为异物或者入侵物,进行攻击并做好记录(相当于列入黑名单)。

  当人体再次接触到这些已经进入黑名单的食物时,免疫系统会主动快速做出攻击,此时人就会体验到各种食物不耐受甚至过敏症状。

  8. 皮肤和指甲感染

  当人的皮肤菌群紊乱伴随肠道菌群紊乱时,皮肤真菌就可能大量生长甚至引发感染。这些真菌可以角蛋白(构成头发、角、爪和人体皮肤外层的主要蛋白质)为食促进自身的生长繁殖。除了念珠菌以外,已知的种类还有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马拉色菌等。

  这些真菌在不同部位感染就会引起不同部位的问题,比如皮肤瘙痒、眼睛痒、耳朵痒、皮疹、足癣、甲癣和手癣等。

  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和指甲感染,治疗时除了局部用药,配合肠道菌群恢复效果往往更好。

  9. 长期情绪低落

  念珠菌过量生长一方面会降低身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利用能力,另一方面会减少幸福荷尔蒙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合成,从而增加人情绪低落和抑郁症的风险。

  10. 关节疼

  念珠菌过量生长可产生大量尿酸,而尿酸在体内积累可导致痛风。高水平的尿酸可导致关节处沉积无机盐,形成结晶损伤关节(特别是膝盖和臀部)和肌腱,引起关节疼痛。

  此外,长期念珠菌过度生长还可能导致骨骼感染,这种情况也被称为骨髓炎。

  11.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往往饱受流鼻涕、鼻塞、甚至嗅觉丧失和胃痛的折磨。

  念珠菌是慢性鼻窦炎的主要诱因之一。1999年梅奥诊所的一项研究发现,210名慢性鼻窦炎患者中,96%患者鼻黏液中有真菌存在。200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抗真菌凝胶涂抹鼻腔内部可减轻炎症和肿胀。

  虽然抗生素可能对急性鼻窦炎有效,但并不能治愈与念珠菌有关的慢性鼻窦炎。而抗生素导致的鼻腔细菌和真菌失衡长期反而可能导致情况恶化。

  因此长期来看,改善微生态环境和饮食,重建肠道菌群和口鼻菌群可能是更好的解决方法。

  12. 其他不太常见症状

  除了上述11种念珠菌感染症状,念珠菌过度生长还会损害身体其他器官和系统,引起一些看起来无关的症状,比如:

  返酸粉刺过敏哮喘牙龈出血体味或口臭龟裂的舌头失眠易怒肌肉酸痛和僵硬银屑病桥本氏病溃疡性结肠炎牛皮癣硬皮症多发性硬化等自免疫疾病

  四. 预防和改善念珠菌过度生长的种方法

  想要长期改善念珠菌过度生长的症状,需要恢复健康的肠道菌群,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低糖、抗炎的健康的饮食,避免给念珠菌创造适宜生长的环境,需要注意:避免添加糖分(包括蜂蜜)吃不含淀粉的蔬菜多吃含活性乳酸杆菌的发酵食物避免甜饮料避免甜食吃低糖水果减少最好避免加工食品摄入减少饮酒,最好避免饮酒充足饮水

  2. 补充益生菌

  通过合适的益生菌制剂,增加肠道有益菌势力,抑制念珠菌等有害菌生长,改善肠道屏障功能。

  3. 抗真菌

  长期以来很多人误以为某些天然食物有杀真菌作用(比如大蒜、葱头和绿豆等),实际它们并不能杀死真菌,而是通过促进有益细菌大幅度生长,即通过生存竞争来抑制有害真菌,确切来说是这些食物就是益生元。多食用这些富含益生元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也有助于改善念珠菌过度生长(益生元含量最高的20种常见食物)。但是念珠菌严重感染导致很多问题时还需要听从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剂。

  4. 保持肝、肾和肠三大解毒器官的良好功能状态。

  保持良好的解毒功能,有助于减少念珠菌消亡带来的不适症状,从而促进人坚持干预。

  除了调整肠道菌群,念珠菌感染部位的菌群也需要调整,可以尝试下面2种方法:

  局部涂抹无添加的、含有活性益生菌的原味酸奶。实践证明,自制的NS8酸奶是一个好的选择。抗真菌浴。加入几滴茶树油或者牛至油泡热水澡也有助于抑制念珠菌,注意要从少量,然后逐渐加量。

  食与心温馨总结:念珠菌在数量可控的情况下还不算是有害菌,而是条件性致病菌,所以它们也是人类基本上无法规避的共生微生物,甚至有研究认为它们数量少的时候对人类有好处,甚至可以抵抗已经存在致病微生物。通过生活在皮肤上,念珠菌以自己的方式保护其领地,并防止其他致病微生物入侵其空间。这种微小的真菌可以阻挡其他更具侵略性和侵入性的细菌的感染。阴道也是如此,那里的念珠菌更像单兵守卫领地一样保护生殖道安全。但是多了就要出问题,它们成了食物竞争强有力的群体后,其代谢物也像人类生活中没有厕所和垃圾处理厂一样不靠谱。

  这类真菌一般情况下数量很少,并不会致病。但在甜食和精加工碳水化合物的食用增加,慢性压力,饮酒和抗生素等因素影响下,它们会获得不该有的、巨大的竞争优势,数量大幅增加。

  当少量生活在胃肠道时,白念珠菌可以通过分解人类无法消化的某些类型的纤维素来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但过量生长的念珠菌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侵入人体上皮细胞,破坏各黏膜屏障和皮肤屏障,引起肠漏脑漏和炎症等,并释放乙醛尿酸等多种毒素,一方面抑制竞争微生物生长,另一方面诱导宿主免疫来促进自身进一步增殖壮大。

  进入血液的念珠菌毒素和念珠菌会进一步引起免疫反应,损害宿主多个器官的正常功能。另外,由于肠道屏障渗透性增加,向免疫系统释放虚假信息,一些原本不应该进入血液的物质进入,但进去了也不会引起太大问题的营养物质诱发过敏和自免疫攻击。这些可能导致人体出现消化不良、慢性疲劳、脑雾、情绪低落、皮疹、鼻炎、食物不耐受、自免疫疾病等各种不适的慢性炎症。

  现代社会,很多人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出现了某种/些不适反应,但就是找不到原因,不知道怎么办好。原因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一些条件致病菌比如念珠菌过度生长有关,最简单的对应方式就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少各种包括中西药的使用,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健康的菌群,抑制条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长远看能够减少各种难以解释的症状或疾病的风险,既能节省医疗开支,也能提升生活质量。过去说,人如其食,现在生命科学研究让我们知道更具体了,是你的食物决定了你喂养什么样的微生物,而什么样的微生物怎样影响人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这就是食与心的研究。

  参考材料

  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71806http://www.thecandidadiet.com/origin/sinus-infections-and-candida-linked/http://www.thecandidadiet.com/origin/candida-symptoms/http://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988734/full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54610/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