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

醍醐灌顶是什么意思 醍醐灌顶真正的意思

教会网 2023-06-16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今天要宣说醍醐灌顶这个经典的成语桥段。

  醍醐灌顶有本义与喻义。

  醍醐灌顶本义形容一个人突然明白了什么,和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意思差不多。

  下面重点说喻义。

  “醍醐灌顶”最常见的用法是佛教中用来比喻通过灌输佛性智慧使人产生灵感,大彻大悟,从而除却烦恼、身心清爽的感觉。用醍醐来比喻佛性之精粹智慧。“释经,言闻正法,如食醍醐”。佛教中的醍醐灌顶,便是将人食用醍醐后的清凉通感,升华为一种精神上的豁然贯通。又如《维摩诘讲经文》称“闻名如露人心,共语似醍醐灌顶”也是此意。

  “醍醐灌顶”是一个意会词,它绝不是指用一桶“醍醐”从脑袋上直接浇下来,实际上在古代“醍醐”很难得,可不是一般人能“浇”得起的。那么“醍醐”到底是什么呢?“醍醐灌顶”又怎么跟佛教扯上关系的呢?这就要分说“醍醐”和“灌顶”。

  一、醍醐

  那么“醍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醍醐有三个意思,一是美酒,二是从奶酪里精炼出来的油,三是佛性。表面上看这三个意思毫不相关,但其实它们关系密切,一环扣一环。

  “醍醐”这两个字虽然生僻,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酉字旁。在甲骨文里,“酉”字的字形就是在一口大缸里加上液体,所以它的意思就是酒坛子。“酒”这个字就是水+酉。所以说,如果一个字是酉字旁,它多半跟酒、酒坛有关,比方说酿、酗、酥、酱。

  金文“酉”

  而“醍醐”两个字都是酉字旁,可以确定也和酒有关。但这两个字的出现时间是完全不同的,中国很早的古书就有“醍”,但很晚之后才出现“醐”。

  先说“醍”字。“醍”本是一种速酿的薄酒。《说文新附·酉部》说:“醍,清酒也。”而这种酒又是微带黄色的丹赤色,故《玉篇·酉部》又说:“醍,酒红色。”即指古代的一种红酒。《周礼·酒正》篇记载了先秦时代酿酒业的发展,里面记录了古代的五种酒,按照清浊排序,“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醍齐、五曰沈齐。”这五种齐就是五种酒,一号泛齐是最浊的一种酒,二号醴齐清浊相交,三号盎齐是白酒,四号醍齐是是红酒或者黄酒,五号沈齐是清酒,是里面最清的一种。所以“醍”就是古代的一种酒,出现的时间非常早。

  再说“醐”字。在“醍”字诞生的年代,并没有“醐”这个字,中国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里都查不到这个字,而直到南北朝的古书里才记载了这个字,而且它只有唯一的意思:醍醐。今天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是,如果你去查“醐”这个字,它会告诉你——请参考词条“醍~”。

  南北朝的史书里最早出现了“醍醐”,“醐”与“餬”是同源字,指的是糊状的液体。因此“醍醐”二字,一字表颜色、一字表形状,连起来就是赤黄色的精炼奶油,是一种绝世美食,是指从酥酪中提制出的油。醍醐质地细腻润滑,“在酥中,盛冬不凝,盛夏不融”。

  这个东西最早不是我们汉族人发明的,而是周边一些少数民族。《魏书·西域列传》里就记载,西域的悦般国有个风俗,每个人都要把头发剪成和眉毛平齐,然后在头发上涂上醍醐,一头秀发闪闪发光。可以看出悦般国人很有创造力,把奶油当啫喱水用。

  不要以为“醍醐”就只是奶油,它在古代印度被视为牛乳中的美味极品,醍醐因为是精炼出来的油,所以它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佛书称乳成酪,酪成酥,酥成醍醐。色黄白作饼,甚甘肥,是也”。醍醐难得就难得在“精炼”上,它需要经过重重工序的提炼才能制作出来。《大般涅盘经·圣行品》说:“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稣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连佛经都忍不住称赞这人间美味。

  醍醐可用两个字概括:精髓!可能是这个东西,不管怎么提炼吧,总之是个高精度的复杂工程,只有经过了这些繁深的过程,才可能提炼出醍醐这种绝世美味。

  南北朝到唐代是佛教在中国迅猛壮大的时代,很多佛经传入中国需要翻译。其中梵文里有个词叫“mandala”,音译为“曼陀罗”,但光音译不够,还需要一个汉语词汇来意译。mandala的意思是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聚合之处,佛教里引申为本质、精髓、佛性。而不管是本质、精髓还是佛性,都不是表面的东西,需要长时间的挖掘、修行、领悟才可以得到。唐朝僧人在翻译mandala的时候,发现有一个东西和mandala要表达的意思特别吻合,这个东西就是醍醐,因为领悟佛本和制造醍醐一样难。正是因为醍醐的这个特性,醍醐作为一个对梵语的翻译词,它又有了第三个意思——佛性。

  《维摩诘经》

  这就是“醍醐”的意思,它原先指一种酒,后来指奶酪精炼出来的一种美食,再因为它的精炼程序复杂而代指佛性。

  二、灌顶

醍醐灌顶是什么意思 醍醐灌顶真正的意思

  本义源自于天竺,即印度那块。相传古印度君王新登基都会行灌顶之礼,用容器盛四海之水,浇于新王头顶,喻义君临天下,威加四海。

  (古印度君王受灌顶之礼)

  印度的僧人等级森严,也有此做法。凡僧侣弟子登堂入室修行到一定程度都会行灌顶之礼,由施礼人用容器浇甘泉于受礼人颅顶,受礼完毕,受礼人将进行一段时间佛学精髓的闭关修习,由此达到内外灌顶之要义,这一点不难理解。

  也就是说醍醐灌顶也喻义佛教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顿悟,我们经常看到影视剧中佛教或者其它宗教施礼人会往受礼人头上洒几滴水,此举追本溯源皆出于醍醐灌顶之义。

  (维摩诘对醍醐灌顶有独到见解)

  (精神内敛也好,演绎归纳也好,类比也好),“醍醐灌顶”建立在这个佛教含义之上,意思是佛学的真谛好像突然降临到了头上,一下子都明白了。这个成语第一次出现是在《维摩诘经讲经文》里:“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此句对于醍醐的描述乃出于玄奘西行几百年之前,大概是玄奘西行回来见天竺灌顶之礼,所行所感杂糅了我国醍醐的至精至髓之要义而将之意译为“醍醐灌顶”,既用精髓灌注人的头脑,使人达大智慧顿彻明悟的境界。当然,放到我们凡人身上来说,更多是指听到了高明的意见使人有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感的意思。

  附:其他喻义

  醍醐不仅可以与面一起加工成“醍醐饼”,还可以做药引子或直接入药,醍醐最突出的药用效果便是清凉去燥热。对此,唐代诗人顾况有诗云“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于是根据醍醐的这些特性,后世又生发出许多引申义来。

  A、喻精酿之美酒

  由于醍醐精炼的特点,古人又将精酿之美酒也称作“醍醐”,此说多见于诗中。白居易曾写《将归一绝》:“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归。”又有《早饮湖州酒·寄崔使君》“手中稀琥珀,舌上冷醍醐”。

  B、喻人品之高洁

  同样是借醍醐难得、精粹的特点,古人又用醍醐来代指高洁之士。《新唐书》中有称赞穆宁四子穆赞、穆质、穆员、穆赏之言说道:“兄弟皆和粹,世以珍味目之,赞少俗,然有格,为酪;质为酥;员为醍醐;赏为乳腐。”

醍醐灌顶是什么意思 醍醐灌顶真正的意思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