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氧氟草醚使用注意事项(乙氧氟草醚说明书)
乙氧氟草醚使用技术 乙氧氟草醚在水稻和大豆上使用易产生药害。它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0天左右。在水稻插秧田使用,药土法施用比喷雾安全,施用时田块要平,在露水干后施药,且田面须保持一定的水层,但田水不能淹没水稻心叶,秧苗要健壮,苗高在20厘米以上,秧龄在30天以上,施药时气温要达到20~30℃。气温低于20℃、土温低于15℃、或秧苗过小,秧苗嫩弱或遭受伤害而未恢复时施药,容易造成药害。 乙氧氟草醚与二甲戊灵混用可扩大杀草谱。在稻田禾本科杂草、莎草和阔叶杂草三类杂草混生的的田块,可以使用乙氧氟草醚、恶草酮或一些复配剂如旱草灵(乙草胺与乙氧氟草醚的复配剂)等药剂。 覆膜移栽的田块,一般应在喷药后2~3天再覆膜,以防止发生药害。在生产上乙氧氟草醚与二甲戊灵混用,相对两个单剂来说,会表现出一定的加成作用,即扩大了除草的范围。 乙氧氟草醚可同时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尤其是对二甲戊灵防除效果较低的荠菜、播娘蒿、婆婆纳有高效,但对繁缕、牛繁缕、卷耳等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差,对禾本科杂草的杀草谱也不及二甲戊灵。因此,将二甲戊灵与乙氧氟草醚混合使用,可以扩大杀草谱,混合后起到一次用药,防除多种杂草的作用。 在旱地使用时如果将二甲戊灵与乙氧氟草醚混合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因两种除草剂混合后,有加成的作用,如果用于辣椒田块的杂草防除,混用时要注意应降低各自的药量,特别是覆膜栽培的地块,由于膜内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药效发挥,因此,很有可能因药量不准而对作物(特别是幼苗)造成药害,最好进行小面积试用,以防造成不测,引发大面积药害。
乙氧氟草醚施用注意事项 乙氧氟草醚在水稻上使用尤其要注意苗期的安全。乙氧氟草醚在水稻上使用,多用于移栽田,而且施用不当容易产生药害,在水田施药,药物施入水层后24小时内沉降在土表,并很快吸附于0~3厘米表土层中,不易垂直向下移动,3周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在土壤中半衰期为30天左右。 特别强调的是:注意要求苗高在20厘米以上,秧龄在30天以上的壮苗田施用,注意当时的气温和土温条件,若日气温低于20℃,土温低于15℃,或秧苗处在过小、嫩弱且在大风大雨等造成秧苗伤害的情况下,施用乙氧氟草醚,很易对秧苗带来药害。施药时注意严格控制乙氧氟草醚的用药量,保持田间浅水层,特别需要注意灌水不能淹没秧心。施药后遇到暴雨田间水层过深时,应立即排水保持浅水层,以免秧苗受药害,所以在暴雨来临前不要用药。 在秧苗4叶期,如果喷药量超过推荐施药量,加上当时苗龄较小,又是采用喷雾法施药的,如果喷药不均匀,也易对秧苗造成药害,药害后的水稻叶片上会出现触杀型药害斑,受害较轻的植株叶片发黄,受害严重的植株会枯死,受害轻的植株一般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恢复,最终对产量影响不大。对受乙氧氟草醚药害的水稻,可以通过喷施腐植酸、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促进恢复生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