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花生白绢病?怎么引起的?如何防治呢(花生白绢病怎样治疗)
什么叫花生白绢病?怎么引起的?如何防治?
(1)危害症状:花生生长后期,常发现茎基部和根部先出现暗褐软腐斑块,从病斑上长出白绢丝状菌丝,覆盖发病部位。菌丝向外蔓延,长出1层白色绢丝状菌丝层,因此叫白绢病,也叫白脚病或棉脚病。天气干旱时,仅危害花生地下部分,菌丝层不明显。后期,菌丝层中形成许多菌核。菌核初期白色,后变黄褐色终变黑褐色。菌核大小不一,似油菜粒。病组织腐烂后,地上部叶片变黄枯死。病部腐烂后,皮层脱落,剩下一丝丝纤维组织,易折断。果柄*易感病。感一病荚果变浅褐至暗褐色,果仁感病后皱缩腐烂,病部覆盖灰褐色菌丝层,后期形成菌核。
(2)病原及发病规律: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菌丝初期白色,后变黄褐色,菌丝常成束,后期菌丝密集形成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小球体,以后菌核增大变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或茶褐色。菌核坚硬,表面光滑,圆球形。菌核内部灰白色。菌丝分枝顶端形成棍棒形担子,担子无色,单细胞,担子顶端长出4个小梗,小便无色、牛角状,每小梗顶端生一担抱子,担池子无色,单细胞,倒卵圆形,顶端圆形,基部略尖。菌核在水中或高湿土壤中存活时间较短,在干燥土壤或干枯病株上存活时间较长。病菌以菌核和菌丝体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中越冬,也可在堆肥和果壳、果仁中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合时,菌核萌发菌丝。菌丝在花生茎基部分泌草酸,杀死寄主表皮细胞穿透表皮侵入,或从伤口侵入发病,并侵染邻近植株。病害在田间借流水、昆虫、耕作及农事操作传播。连作花生田病重,轮作田病轻,前茬是水稻或其他禾本科作物的发病轻,前茬是烟草、马铃薯、甘蔗、甘薯等感病作物的发病重。春播花生重,夏播较轻,湿度大,透光差的田块发病重,沙土壤病重,粘土地病轻,地势高的病轻,地势低的病重。
(3)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与禾本科植物实行3~5年轮作。 ②处理病株及深耕改土。花生收后,及时消除遗留田间的病株残体,集中烧掉或沤肥。及时深耕,将菌核和病残体翻入土中。 ③药剂防治。用种子量0.25~0.5%的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办法是将药粉与5~10倍细上掺匀配成药土,花生种用水湿润种皮,再用药土拌种。或用70%五氯硝基苯和50%福美双等量混合,每亩用混合药粉1公斤,加细土13~15公斤配成毒土,覆盖病穴,每穴用药上50~100克。也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淋灌病株茎基部,每株用药液100克,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