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钾肥(农业生态系统中如何保持钾素的平衡?)
农田钾素循环指的是钾素在生物体和土壤之间往复传输过程。由各种途径进入土壤中的钾将参与土壤中各种形态钾之间的动态平衡;同时,部分钾素又进入生物体或以其他途径离开土壤。从土壤移去的钾素中又有部分钾将重新进入农田钾素循环之中,使农田钾素的循环永恒地进行。
农田钾素循环特点 ①土壤溶液中钾与交换态钾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当作物从土壤溶液中吸收了K+时,交换性钾就从阳离子交换点上解吸,以达到新的平衡。相反,当施用钾肥时,溶液中的K+增加,随即可进入交换位置,而呈交换性钾。 ②交换性钾与非交换性钾之间也处于一种平衡状态。钾的固定作用是由于K+进入矿物晶格的空隙而发生的。而原来存在于这个空隙中的K+,因风化已被移去。固钾的作用能减少土壤中钾的淋洗损失。地壳所含的钾(2.6%)、钠(2.8%)是相近的,但海水中钾的浓度只有钠的1/10,这说明在矿物风化过程中,钾的固定作用大于钠。 ③进入土壤中钾主要是通过施用化学钾肥和有机肥。可溶性钾肥施入土壤后,土壤溶液中的K+浓度将迅速提高。进入土壤溶液中的钾通常有三个去向:作物吸收;随水淋失;K+由土壤溶液进入土壤吸收性复合体的交换位置,或进入矿物的层间位置,成为固定态钾或矿物钾,将使K+失去对作物的有效性。此外,灌溉水和雨水会给土壤带入一些钾素,在某些情况下,它是作物的重要钾源之一。 ④土壤中的钾随收获物而暂时脱离循环系统。每年从土壤中移出的钾量主要取决于作物种类、产量和集约化经营程度。随收获物移出的钾素参与再循环的量则因收获物的利用方式不同而异。但收获物在利用和处理过程中将有一定数量的钾素损失,而不能重新参与再循环。 ⑤土壤中部分钾素随水而淋失。这是造成灌溉水中含钾浓度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报道,日本224条河水中的含钾(K)量,平均1.19(0.35~5.21)微克/毫升。中国太湖地区灌溉水中含钾(K)为2.41士1.1.微克/毫升,渗漏水为1.67±0.875微克/毫升。对于2∶1型粘粒为主的土壤,钾的淋失不会导致土壤缺钾,但对于砂土和富含高岭石的土壤来说,钾极易淋溶而损失,在多雨的热带尤为突出。故湿润地区应注意防止钾的淋洗损失,尤其要重视防止浸蚀损失。钾的淋失对环境并无影响。从表土向下淋溶的钾可被B层的粘土再吸附,所以经常能在这层观察到这种元素的增多,积聚在B层的钾以后经根的吸收又可返回表土。
钾素的循环状况将影响土壤钾素肥力水平。在低产条件下,依靠有机物质的再循环和土壤自身所提供的钾,即能维持较低的钾素平衡,获得一定的产量。但在高产情况下,有机物质作为钾源的重要性就相对地降低了,而对钾肥的需要性增大了。当施肥不平衡,不施或少施钾肥时,作物就过分利用土壤钾,以致土壤钾素日趋枯竭,即使钾素丰富的土壤也在所难免。为了有效地维持土壤钾素平衡,提高土壤钾素肥力,应强调化学钾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提倡秸秆还田。
上一篇:双面绣价格(双面绣有收藏价值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