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的栽培方法(佛手的种植视频教程)
(一)概述:佛手(图30)来源于云香科常绿灌木植物佛手Citrusmedim L.var.SARCODACTYLISSWINGLE别名佛手柑、手柑。主产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北方地区多为盆栽,冬季入暖房。佛手以果入药。含有挥发油、佛手内酯、橙皮甙等
佛手在经济上颇有价值,目前市价广州每千克统货300~420元,四川每千克统货240~360元。
(二)形态特征:佛手株高3~5米,枝具刺。单叶互生,革质;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8~16厘米,宽3~7厘米,先端钝或凹,背下面叶脉凸出,具透明油点;边缘有波状锯齿。花单生,簇生或成总状花序;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紫色;雄蕊多数,子房椭圆形。柑果长椭圆形或卵形,长约7-15成分。厘米,先端分裂如掌状,或开张如指,长短不一,故称佛手,果皮厚,幼时青色,成熟时橙黄色。果内有种子7~8枚,卵圆形,先端尖,子叶白色,单胚。
(三)生长习性:长江下游地区3~4月抽生新梢,4~6月生长迅速。根多横向生长,主根与侧根人土较浅。花在5--12月每月不定期开放,一般有2-3次盛开期,5~6月间开花*多。
佛手为热带***带喜温植物,要求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寒,怕冰霜干旱。*适生长温度在22~24℃。冬季越冬要求在5℃以上;短期-6℃就会引起冻害,-8℃将会造成死亡。北方栽种需室内保温才能越冬。
佛手要求土壤水分充沛,但又不能积水或长期水分过多,否则会使根系发育不良或枝条瘦弱徒长。干旱高温时期会发生落果现象。佛手冬季对光照要求不高,有一定耐阴能力。
(四)栽培技术
1.选地:佛手的根多横向生长,主根和侧根入土较浅,故以土层较浅、下面有硬底的土壤为好,使根系处于土温较高透气较好的上层,能更有效地吸收水分和养分,故宜选沙土和油沙土,土粒粗细合适,肥力较高的微酸性土种植为宜。特别是扦插育苗地,应选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为好。
2.繁殖方法:多用扦插和嫁接法。扦插繁殖较为简便,繁殖量大,但从扦插成活到开花结果要经4~5年时间;嫁接法手续较繁,但苗木根系发达生长旺盛,结果早,从嫁接成活到开花结果一般只需3年时间。
(1)扦插繁殖:在春、夏、秋三季都可进行,但以新梢生长之际扦插较好,长江下游地区在4~6月进行较好,四川、广东地区在3~4月或7~9月,华北地区在5月左右。插条从8~13年生健康植株上剪取,取上一年的春梢,秋梢或当年的春梢,均以节问较短些的枝条为好,不用幼树枝和徒长枝,因这种枝条于仟插成活后结果晚。剪去顶端过嫩和下端过老部分。
取长17~20厘米,剪去插条下端的叶子,上端叶子留半叶,以减少水分蒸腾。插入土中1/3~1/2。扦插可用盆土,也可露地扦插。在南方露地能越冬的地区可在露地扦插;北方寒冷地区可用盆土扦插。
用盆土扦插的,盆土用粗沙、细沙及适量土壤混合,装盆土八成左右,盆不要装得太满以便浇水。在30厘米左右大的盆内,可插20-30枝,插后放在阴凉处,不让太阳直晒,经常浇水,约1个月左右可以生根,2个月左右可发芽生长。
露地扦插的苗床,要选土壤肥沃、疏松、沙性好、透水性强的沙壤土。床土要细,苗床不要太宽,约1~1.2米宽为宜,便于操作及管理。行距20厘米,株距6~7厘米,每公顷扦插22.5万~30万株。插后须搭荫棚,经常浇水,约2个月左右能成活生长。
扦插成活:发根长芽后,可逐渐去除荫棚,并松土,施淡人粪尿1次,以后经常浇水,每月施1次人粪尿。10月份以后不再施肥,以免秋梢徒长,冬季容易受冻害。露地扦插的要在上冻前覆草防冻。
(2)嫁接法:一般用切接,有的也用靠接。砧木多用香橼、柠檬、橘、柚等,这些砧木亲和力强。枸橘虽耐寒,但它是落叶树,有休眠期,不宜作砧木。
切接法多在早春开始萌动,新枝尚未萌发前进行。将砧木在地面以上10厘米处剪平,用嫁接刀将砧木断面的一边,直劈一切口,深约2~3厘米;取有2~3个芽的接穗,下端切一斜面,插入砧木切口,要使砧木皮部与接穗的皮部二者相结合,用绳扎紧,涂上山地深处生黄泥土,再用塑料带紧包切口,使接穗顶芽露出。半月后能够愈合,开始抽生新芽,45~60天开始抽梢,此时将扎物去掉,否则新梢易成弯曲。
靠接法:江南多在5月前后进行,北方在伏前10天左右进行。方法是选生长健壮4~5年生的植株,除留一个分枝外,其他分枝都剪去,在留着分枝下部,向外方向的一边,削去几厘米长的一些皮层;另取一盆带根的接穗株,放在砧木的旁边,在砧木削去一些皮层相对应的位置,将接穗株也削去一些皮层,二去皮处紧贴在一起,用塑料带扎紧,1周后即能愈合。成活后将砧木的上部枝剪去,同时将接穗等愈合处以下的茎剪断,靠接即成。靠接比切接容易成活,但较麻烦。
(3)定植扦插:苗或嫁接苗培育1年后,于春秋两季均可定植,但以春季气温回升新芽即将萌发尚未萌发时移栽较好,在地周围开好排水沟,按株行距3米左右开穴,穴深30厘米,穴径约50厘米,穴内要整细,然后施些基肥,肥料与土拌匀。每穴栽苗1株,扶正,使须根向四周展开,用细土培根踏实,*后覆土稍高于地面,干旱需浇水。
盆栽扦插育苗的,插活后第二年4~6月间分盆,由原来每盆20~30株分为每盆4~5株,到第三年再分盆,每盆2株,到第四年再分盆定植,每盆1株。
3.田间管理
(1)除草施肥:定植后每年中耕除草、追肥3次。头次施春肥在2月现蕾以前;第二次施夏肥在夏至前后,肥料一般以人畜粪水与菜饼为主,此时还可施250克尿素加500克过磷酸钙混合加水100倍,溶解过滤后进行*根外追肥喷施叶面。可促进树木生长旺盛和果实肥大。第三次为冬肥,在10~11月佛手采完后,重施较浓的肥料,以菜饼、猪牛粪、过磷酸钙堆沤之后施用*。根据产区试验,佛手施冬肥*关键,冬肥可使越冬期不掉叶子.次年开春即开花。若冬肥不足,夏季花果不多,影响产量。由于佛手侧根和主根入土不深,中耕不宜深挖以免伤根,同时冬前施肥后覆土壅蔸1次。
盆栽佛手*年苗小,肥料应少而淡,每次萌芽抽枝前后各施肥1次,生长旺季每株可施数十克饼肥粉。第二年每月可施1~2次肥水,浓度町比*年大些。7~8月可施*腐熟厩肥或饼肥。第三年除按第二年施肥外,春季可加施人粪尿。对已结果的植株在现蕾后要停止施肥,防止落花落果,等果结好后,再每隔半月左右施1次肥,连施几次。
(2)浇水盆栽:佛手因盆容量有限,植株蒸腾量大,所以要经常浇水。南方气温高,在生长期中,除雨天外,几乎天天要浇,夏天*要浇2~3次,浇水不及时就会影响结果。
(3)换盆盆栽:成年的佛手当发现春季新梢抽生少时,说明根的生长受到限制,需要换盆。一般1~3年换1次,宜在5~6月间进行。换盆时宜将根适当修剪,以利发根。
(4)修剪整枝:佛手无一定树冠,枝梢生长杂乱,需年年整枝,使生长茂盛,枝条分布合理,促进结果及防止大小年,也可减少病虫害。
整枝的一般要求是:定植后的当年,留一主干,主干上留3~5个壮芽,顶端部分剪去,使将来形成3~5个基本分枝。以后各年的整枝宜在冬季进行。剪去病虫枝,衰老枝,过密枝。夏季生长的徒长枝除留少量补充树冠外,均应剪去。秋后的新梢需保留的可剪除顶端1/3~2/3,促使抽生短枝,因果是结在短枝上的,树上的刺既消耗养料,又在刮大风时易刺伤果、叶,操作也不方便,也应剪去。
(5)疏花摘芽:在肥料足长势过旺或树势衰老时均能产生早开花,早开的花大多为雄花,不结果,故须摘掉,并可加工入药。5~6月后开的花能结果,每短枝上只留1~2朵 花结果即可。
在开花期内,须将主干和大枝条上的春芽全部摘除,此时去芽比冬季整枝可减少养分消耗。夏季以后的芽,可适当保留,以利树冠发展。
(6)搭架:夏秋之间,有台风地区易吹倒或折断树枝,支架还可避免大果压弯或折断树枝,故要搭架。搭架方法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可在佛手旁每2~3株打一桩,桩与桩之间横扎一杆,佛手树枝缚在杆上。了减少占地,可将树冠用绳捆束,但捆束要有一定限度,不要太紧而伤枝。
(7)入室 寒冷地区冬天应将盆栽佛手移入温室,入室前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可以将树冠用绳子捆束,但捆束要有一定限度,不要太紧而伤枝。入室时为入室时期一般在早霜来临之前。
4.病虫害及其防治
(1)炭疽病: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后扩大成不规则大斑,略凹陷,边缘黄褐色,微隆起,中心散布小黑点(病原分生孢子盘),后期部分病斑穿孔。4月始发,6~8月为害严重,10月后停止发展。防治方法:结合冬季整枝,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沤肥;发病前喷1:1:150波尔多液,保护新梢生长,发病时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2)溃疡病:发病初期叶背出现黄色油渍状小斑,后不断扩大,使叶两面微隆起,形成表面粗糙木栓化的黄褐色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环,中间呈灰白色,略凹陷,4~5月为害较重,6~7月较轻,8月以后又为害秋梢。防治方法:选用无病苗木,冬季清洁田园,剪除并处理有病枝叶减少越冬菌源;春梢抽出后,喷1:1:100波尔多液预防。
(3)煤烟病:被害叶片初生暗褐色霉斑,逐渐发展扩大形成黑色霉层似煤污状,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落叶、枯枝。蚜虫、介壳虫等分泌的蜜露有利该病的发生,防治方法:注意通风透光,及时防治蚜虫、介壳虫等害虫,用29%石硫合剂100倍液或在杀虫剂中加入10 000倍龙胆紫水喷雾防治。
(4)柑橘潜叶甲:又名蛀叶虫。成虫从叶背潜入叶肉取食,形成白斑或孔洞,幼虫为害的虫道较宽,并有一条黑色粪便线:一年发年1代,以成虫在杂草、树皮、墙缝处越夏、越冬。3~4月活动为害。防治方法:冬季结合刷白,堵塞树干裂缝,破坏趟冬场所,减少虫口密度;成虫发生期于植株和地面喷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量3~3.75千克。
(5)柑橘全爪螨:受害叶片初呈灰白色斑点,为害严重时逐渐转黄脱落,使幼苗生长不良;成龄树落叶过多,开花结果减少,产量质量下降。防治方法:结合冬季清理园地,烧毁枯枝落叶,减少越冬虫口;冬季及发芽前喷1~2波美度,夏季喷0.2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0%双甲脒乳油1 000倍液。
(五)采收加工
1.采花:佛手栽后4~5年开始开花结果,可采摘不孕之花,如发现已孕花内的小果呈条形干瘦说明不能成柑也应采摘;落地花也可拾拣;另外在较寒地带冬季开花幼果多被冻死亦应采摘。采花主要在开花盛期的早晨。将摘回的花晒干或用无烟炭火烘干。
2.收果:佛手的成熟期很不一致,一般从7月底或8月初陆续成熟。当果皮由绿开始变浅黄绿色时,选晴天用剪刀从果梗处剪下,到冬季采完为止。果实用刀顺切成4~7毫米厚薄片,及时晒干或炕干即可。盛果期每株年产鲜果20~40千克。佛手花以全干成朵、无霉变有香气为合格,佛手片以无焦枯、霉变,无变色的受沤片为合格,以片大、厚薄均匀,色白皮青、肉紧密充实,气味浓香者为优。
商品全国尚无统一规格标准,均为统货。
主产区广东将佛手片商品分为两个等级。
佛手片:干货,纵刨薄片,有指状分裂,边缘黄绿色或黄橙色,全片白色或淡黄白色,无霉点或黑斑点,质柔润,气香,味微苦,片厚不超过2毫米,无虫蛀,霉变。等外佛手:干货,纵刨薄片,有指状分裂,边缘黄绿色或橙黄色。表面灰白色或棕黄色,带有轻微霉黑斑,质柔润,气香,味微苦,片厚不超过2毫米,无虫蛀,霉变。以片大而薄、黄皮白肉、气味香甜者为佳。
上一篇:田镛价格(田镛作品价格)
推荐阅读